他乡有爱—社工为外来工筑起“心灵港湾”

2017-03-29 16:45孙杨
青年时代 2017年6期
关键词:外来工社工

孙杨

摘 要:外来工的管理与服务,已成为城市快速发展背后的“痛点”,而社会工作的发展与介入,成为近几年来提升外来工服务的“亮点”,本文以一个个案为例,呈现社会工作在外来工服务中的介入路径。

关键词:社工;外来工;心灵港湾

一、个案基本信息

服务中心:广州市黄埔区同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个案跟进日期:2015年7月-2016年1月

个案身份:姓名:小峰(化名),男,21岁。

二、个案基本资料

(一)问题表征

案主近一年来情绪不稳定,由于工作及家庭的原因,感觉压力大,经常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并伴随着失眠,案主通过喝酒来麻痹自己;案主与家庭成员关系一般,缺少支持,案主感觉孤独;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缺少朋友,在面异性朋友时,会不知所措,脸红。

(二)家庭关系

1、家庭成员:家庭是4口之家,父母在老家做临时工、种地,弟弟在老家读书,就读高一。

2、工作及经济状况:父母是临时建筑工人,收入不稳定,月均收入2500—5000元;案主在广州一家机械制作公司担任技术员,工作强度大,月均收入1500—3500元.。总体而言,案主家庭收入情况尚可,但由于正在建楼,目前经济拮据。

3、家庭互动情况:父母关系疏离,经常发生争执,持续多年,母亲多次提出离婚;案主与父亲关系较差,难以沟通,日常在广州基本不与父亲交流;较之其他家庭成员,案主与母亲关系尚可,每个月会有1-2次的电话交谈,但案主觉得母亲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否每月寄钱回家,对自己不关系。

(三)人际社交

案主较自卑,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强,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会经常因为小事与同事发生争执。有一个经常交往的朋友,但案主甚少主动向他倾诉心事。

(四)支持网络

与同事关系一般,有一个经常交往的同事,缺乏情感交流;家庭成员都在老家,沟通频率较少,每个月电话通话1—2次,对案主工作生活漠不关心。

三、问题分析

(一)案主离开老家来到广州工作,与亲人关系一般,社交圈子狭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在遇到困境时,案主缺乏支援,感觉孤独,导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

(二)案主身材矮小,而父母偏爱弟弟弟弟的行为,让案主觉得自己是被“嫌弃”的,自己必须要更加努力才能获得亲人的关注及认可,这也是案主出现非理性信念的原因:我是失败者,唯有更加努力才能获得认可。

四、服务计划

(一)目标

增强案主的改变动机,强化其正能量;鼓励案主参加社交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协助案主处理非理性信念,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二)介入理念

1、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薄弱,这是案主被问题困扰的核心,在个案服务中,社工需协助案主处理好与家人的关系,通過邀请其参与社区的社交活动,重构支持网络,让案主有信心解决当前的困难;

2、社工在辅导过程中,应将人本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起来,首先通过真诚、无条件关怀、同理的技巧,让案主在舒适的环境中表达、倾诉,舒缓个人情绪,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疗法的技巧,让案主认识到非理性思维带来的影响,学会处理非理性思维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根源。

五、介入过程

第一阶段: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协助案主表达、倾诉。开展活动,社工运用探索—描述—宣泄的技巧,通过2次的面谈,陪伴案主,倾听他的心声,协助他表达情绪与不满,其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第二阶段:增强案主的主体性,强化其改变的动机。通过第一阶段的辅导,案主负面情绪慢慢减少,案主态度较积极,并能清晰得表达出个人的期望。社工对于案主的改变表示肯定与鼓励,协助案主理清服务目标,共同制定行动计划。社工与案主订立了三个细化目标:参与中心义工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学习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学习处理非理性信念的方法。

第三阶段:问题介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目标一:参与中心义工活动,拓展社交圈子。案主成为中心的义工,定期参与义工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案主认识了住同一栋员工公寓的3位朋友,偶有联系,并且还会相约每周打羽毛球。目标二:学习与家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寻找案主在成长中的“闪光点”,重构故事,让案主更全面看待家庭关系,并教导与家人沟通的技巧。目标三:学习处理非理性信念的方法。社工运用CBT治疗技巧,教导案主辨识个人的非理性信念,学习掌握ABC,区分情绪、行为、思维的三角关系,在面谈后布置家庭作业,结合生活的例子不断强化学习成果,最终案主让案主认识到其负面情绪及行为源于个人核心信念:我是失败者,唯有更加努力才能获得认可。

六、评估结案

通过近半年的个案辅导,案主有了很大改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到提升,经过与案主沟通,个案辅导目标已达成,个案结束。案主现已成为中心的义工,经常参与中心的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案主分享到:自从接受了社工辅导,参与各种义工活动,我对自己、生活有了更积极的态度,生活应是由自己做主的……

猜你喜欢
外来工社工
外来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青春社工
摩托返乡“很划算”的背后也许是“很无奈”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从流动到留下 广州外来工融合行动进行时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浙江企业新生代外来工问题调查报告
心系外来工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