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云南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思考

2017-03-29 17:34曾荣雄曾荣奎
东方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义务教育云南

曾荣雄+曾荣奎

摘要:扶贫先扶智,贫困山区的全面小康是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贫困山区的教育脱贫、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协调一致,中国梦才会如期实现,全国全面小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脱节或者任何一个环节畸形发展,都将制约全面小康的实现。

关键词:云南;农村贫困山区;义务教育;民族团结进步;重大意义

2015年1月19—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新篇章。贫困地区发展脱贫首要的是智力脱贫,只有民族素质、人民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觉悟都提高了,社会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来都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志,当前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如期开展,抓好云南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事关社会和谐,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扶贫也是是当前扶贫攻坚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环节。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一)农村贫困地区人们心中的义务教育观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并落实义务教育至少有三十年,我国是从一九八六年正式实施义务教育。但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义务教育并非我们常人心目中的完成九年在学校度过童年时光就是义务教育,而是让适龄儿童及青少年从步入学校开始,接受并获得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大前提大背景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很多方面还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

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讲,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为适应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和提高人民日常精神生活水平的需要,当然,国家的机构性质和职能也要求国家必须这么做,也是为更好地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农村贫困山区人民心目中的义务教育概念

我相信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是知道义务教育的,不过他们中很多人的义务教育观就是:无论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与差,都要无条件到学校读完九年,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混,也要混完九年。这也着实让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感受到了难度,尤其在云南昭通这样的贫困山区,家长对教育的支持力严重不够。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好是孩子聪明和努力的结果,很少有家长认为他的孩子成绩好也离不开老师辛勤的付出。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老师教的不好或者老师没有认真教。缺乏对教师的尊重与理解。

农村家长很大程度关心孩子学习的并不多,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还可以,所以抱着希望让孩子读书。有一部分家长,他们看到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所以认为只要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或者按照孩子的想法到某个程度就外出去打工挣钱了。经济的落后使得他们对于发展经济缺乏长远认识,只顾及眼前,没有考虑后代人的未来。不,远远不止这些。很多贫困山区的家长有着病态的价值观,他们心目中只有挣钱多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在经济发展不够好的情况下,对于教育有着欠缺的认识。所以很多农村贫困地区现在所盛行的观点就是“读书有什么用”?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云南昭通这样的贫困地区,当个老师领两天的工资还不如架子工干一天的收入,导致老师很难吸引学生努力学习。还有很多初中毕业就出去浙江上海深圳等打工的学生回来随便遇到一个老师就可以很自豪的说他们一个月才几千的工资,还很调侃的问问“老师,你们现在工资应该很高了吧”?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了,学生为什么学,老师从什么方面引导他们学?这个问题棘手,而且是非常棘手,我想你们经历了也会有所感触。

(三)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刀切”情况。

九年,对于基础相对好,家庭条件也差不多的孩子来说,这九年不知不觉就可以完成,而且也还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像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寨子乡,炎山镇,田坝乡,大山包镇,苏甲乡,盘河镇等这些经济极为贫困的山区,孩子们在艰难的上学环境下却要跟城里的孩子“并肩作战”,环境条件差,家庭经济落后等各种因素交织,农村孩子就变得被动和失利。

这九年是学习差的学生痛心的九年。很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在这九年中的某一个阶段出了问题,在短时间内没有家长亲人等帮助辅导。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跨学科跨年级上课,差生一般很难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一来,学习差的孩子在学习上的“欠债”日积月累而得不到有效解决。而这九年很大程度又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差生在这个阶段就感觉特别痛苦和煎熬,因为他们基础差,可是又不能退步,只能跟着,很多时候跟着走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煎熬。最后他们几乎都是辍学回到家里,去到工厂或者企业。

这九年,让差生从开始就把学习的债务一直往后积累。很多学习上跟不走的学生,他们的问题不是初中阶段才出现的,而是早就出现了,却因为九年这个硬性规定不许留级而造成了学习上的缺陷无法弥补。农村孩子的父母在教育上无法辅导孩子这是大量事实,这样一来,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越往后越是跟不走。这个硬性的九年,对农村贫困地区大部分学生来说得到的实惠并不多。

(四)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境。

1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给农村贫困山区儿童带来的上学困境

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给广大农村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民族持续发展的挫伤。我国现行的国情是边、老、少、贫集中。在边疆地区和偏远山区,地形复杂,交通滞后,发展异常艰难,经济基础异常薄弱,教育文化等各类发展严重滞后,“贫困”也就成为边疆地区和偏远山区的代名词。而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机更多显现在东中部地区省份,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受地理环境制约,发展缓慢,引发的次生效应就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青壮年的外流,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三留守:主要是留守老人,留守配偶,留守儿童。而这些留守群体都属于劳动力和自我保护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农村很难得到有效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很多留守儿童在家跟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而留在家的老人自身都需要别人照顧了,他们哪里还有充足的精力保护和关爱孙辈?这样一来就更进一步加剧了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是留守儿童的物质保障不确定性,家长在外打工,可能半个月寄一次生活费,也可能一个月寄一次生活费,有的甚至更长时间才寄一次生活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经济使用安排不合理,易因经济问题而造成心理波动。其二是精神关爱不够,很多家长忙于挣钱,有时间了才往家里打电话,平时对孩子几乎不过问,对孩子现状也不了解,甚至于有的家长打个电话给孩子除了问有没有钱,要好好学习,其他方面就无话可说,找不到话题。我了解过十几个留守学生,他们给我的回答大同小异,就是觉得父母除了给她们学习需要的钱之外,几乎没有精神关爱在某些时候甚至感觉到他们被父母抛弃了。正是如此,问题就来了,孩子正需要关爱的时候却感觉到自己好像被父母忽略了甚至抛弃了,孩子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既然父母都不关心我,我干嘛好好学啊,学来做什么”?缺乏关爱的孩子身心容易受外界影响,思想观念容易扭曲,在学校也就难集中精力来学习。

或许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留守儿童的阵痛已经是显露,贵州毕节五个儿童进垃圾桶烤火死亡事件就是一个提醒,接着的四个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以及留守兒童死于他杀等连续的留守殇。不,这才是留守之一角,留守的伤口仍然在撕裂。留守儿童的苦痛并没有结束,在云南昭通这样的贫困山区也仍然在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呈现留守儿童之难,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

2 村拆并学校给贫困区儿童带来的上学难

当前,为了加强农村贫困地区村师资力量的配备整合,很多单小或一师一校教学点被拆并,这个问题无疑是农村孩子上学难的又一个阵痛。

在农村贫困地区,交通落后,学校没有校车,学生的上学主要靠徒步,可是部分学生徒步上学还基本可以接受,一部分学生要徒步一两个小时,情况不容乐观。比如,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寨子乡雨菲村尖山社的孩子,读小学需要从山顶到山脚步行将近一个小时,而放学回家从山脚到山顶要两个小时左右,那些孩子他们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样是山区,炎山镇松乐村的孩子因为去炎山中学上学太远,到大寨中学相对近,周末回一次家得走上四五个小时。面对这样的环境,小学的孩子们更为艰辛,除了路程遥远,还有山路晴通雨阻,滑坡,泥石流各种灾害在雨季可能会带来路途危险。他们的上学困难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人生影响也不小。一个方面是五六岁的孩子上学困难了,就只能往后推迟,等到八岁九岁才上学,城里和他们同龄的都上高中了,他们还在初中或者小学也很正常。另一个方面是学生路途遥远,到校后疲劳,精力难集中,听课效果不好,长此以往,对他们极为不利。

在很大程度上,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的拆并,导致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在某些时候甚至增加了上学路途的安全隐患,也加剧了农村学生的上学难。

二、改变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路径选择

(一)在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实行弹性学制

前面已谈到,硬性的九年义务教育使很多农村孩子年幼无知时短时间欠缺的基础知识无法就近弥补,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不能留级。二,没有人辅导帮助。三,缺少家庭合理管教。于是,短时间内学习上遇到的不足有时却成了定格他们一辈子的伤。我认为,国家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区域范围,根据不同区域划定不同的义务教育年限,同时适当留出空间,将硬性九年改为九到十二年,最少不能少于九年,留级不超过三年/次,允许成绩差的学生根据实际进行留级弥补不足。农村孩子跟城里孩子差距大,一方面城里孩子周围成长环境相对好,环境优越,即便有课堂没有学好的环节也能及时弥补。农村贫困地区孩子很难进辅导班,也没难有辅助学习设备,在学习环境方面无法和城区孩子相提并论。实行弹性学制有利于弥补农村孩子在某一阶段落下的不足,使学生尽早对不足之处进行弥补,我认为可以对农村孩子起着帮助作用。这是从硬性学制政策上为农村义务教育松绑,让农村孩子真正得到更多义务教育的实惠。

(二)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

现在党中央提出了厉行节俭,这个政策好,可是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俭不下来的。怎么俭不下来?国家的义务教育营养餐是按人头拨付经费的,这个我们能够想得通也能接受。但是其他方面的活动经费按人头来拨付,恐怕农村学校有些为难。比如,我在前面提到的乡镇,很多村小学生人数不到一百人,最少的只有十多二十人,而且是从一至五年级,这样的学校开支其实是很大的,如果按照人头拨使用经费,这样的学校工作很难开展。

资金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的领导要开展工作前,首先得算算经济账,如果还可以勉强开支,他们可能会把工作做下去,如果没有资金,他们做的就是等政策等资金。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至关重要。

很大程度上,经费成了制约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发展的瓶颈。不管多大或者多小的学校,都需要配备相应的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要运作就需要经费。就好比我们回家做饭,做五个人的饭菜和做一个人的饭菜都要用柴米油盐酱醋等,并不存在做五个人的饭菜就要用这些材料,做一个人的饭菜就不用这些材料。所以,这些经费对山区学校来说,按学生人头划拨是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

要发展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方面需要做出让步,把基础的保障给足,就像一个家庭中分蛋糕一样,小孩子或者身体不太好的往往都会得到照顾,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也需要在经费方面多多照顾。

(三)加强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我们教育行业的教师编制是按照生师比来严格控制的,这个编制对很多农村学校来说又是致命的一击。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西凉山片区这样的地区,按生师比配备老师是很不合理的。这些山区人口少,学校远,并校难。一所村完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人数最多的也才三百多人,少的则只有三四十人,如果按照生师比算,三百多人的学校需要教师十多位老师,但是三四十人的学校总不能安排两三个老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吧?比如,昭通市昭阳区大寨子乡铁池小学,作为一所村完小,学生人数最少时才有十七人,但是却涉及一年级,二年级和五年级,他们的课能少开吗?能够按照师生比配备两个教师吗?怎么办?拆并学校吗?不可能,那就只能教师编制上想办法,不可能让那些孩子无书可读。

要在编制上按照学校情况和任教科目来衡量教师编制,而不是用师生比这个单一的标准来决定人事编制,否则只会让农村学校被动,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按师生比例配备教师是不利于农村贫困山区教育的开展的。在教师编制问题上适当放宽,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女多男少的问题严重,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麻烦,这些教师都年轻,除了工作,还有婚姻家庭,女教师结婚后生孩子是大家都能理解的。问题在于,女教师都在婚育年龄,结婚生孩会出现成群结队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学校同一学期会遇到三个甚至有更多的女教师请产假,这时候人员编制并没有做出让步也没有后备教师资源,教学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就有影响。因此,在农村贫困山区有必要对婚育龄女教师方面多做考虑,奖励性的或者协调性的多给几个编制也不为过。

在师资方面对农村贫困山区学校做一些倾斜,有利于贫困山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而避免因師资不足而造成上课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学校正常开课。

(四)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和环境,千方百计稳定山区教师队伍

从目前情况而言,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千方百计都想进城,除了各种生活条件,还要考虑孩子接受教育的事情。他们进城的欲望会激励着他们早一年甚至早一天离开大山深处,山区教师的稳定就成为一个棘手难题。

上级或者城区单位缺员时的岗位弥补也冲击山区教师队伍的稳定。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人,岗位调动何弥补的政策对农村贫困地区留住人才是不利的,而更多的不利则在学校。很多城区学校或上级行政部门缺编就会组织选拔调动考试,基层教师就找到机会考进城,如此一层一层下去,到最底层就没法调了,可是人事部门又不能及时给予补充,基层工作却要全部做。这个时候往往导致基层单位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山区教师谁愿意继续留下来,这就是问题之一。

我所说的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待遇不仅仅是教师工资,还需要解决教师子女接受教育的困难。大家都应该明白,同样是教师子女,城区教师子女和山区教师子女接受教育的待遇不一样,谁还会留在山区教书?这也是留不住山区教师的原因之一。

山区教师留不住就意味着师资不稳定,教育工作也难做好。我知道的大寨子乡九所完小共将近五十个班级没任何一个班可以实现老师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中学也同样,从初一到初三几乎每年甚至每学期都在经历变更老师,这些都是对学生极不利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在山区学校特别突出。要提高山区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意义重大,但是困难也不小,因此,解决教师收入性的待遇和子女就学等相关政策优惠势在必行。

(五)减少农村贫困地区校点拆并,充分保障学生就近入学

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尤其是一师一校等教学点拆并,表面上整合了师资力量,实际上则增加了孩子们的上学难度,很多原来可以就近入学的孩子现在因学校拆并而不方便上学了,这不利于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学校拆并后,很多孩子原来六岁七岁入学的,可能因为路途遥远或者其他原因而推迟上学,也造成偏远地区孩子上学年龄普遍高于城区。

三、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改革需要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抓住精准扶贫大好契机,乘风破浪

当前背景下,农村的教育是推动边疆地区、贫困山区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生力资源,如果这批资源被浪费了,云南等边疆地区、贫困山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艰难的。只有在改革农村教育上发力,让农村的新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才能储蓄后备力量。

推动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变革,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借力西部乌蒙山区扶贫发展大好契机,着力推动山区义务教育改革,增加政府投入和有效调控,有效利用好社会各渠道的资源。同时需要党和政府,人大,政协等各级各部门为山区义务教育再出扶持之手,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帮扶,将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把民族教育发展起来。全社会共同努力,助推贫困边疆地区、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向前迈力,把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稳定的美好事业推向新阶段,为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的新篇章而努力,为推动边疆地区、贫困山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曾荣雄,云南民族大学2016级伦理学专业研究生,2013至2016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寨子乡中心校担任中央“特岗”教师,历任小学班主任,后勤主任,中学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校副校长等职。多次下乡调研做学生工作等,对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情况较为了解。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义务教育云南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