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研究

2017-03-29 04:17王晖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城乡精准党组织

王晖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研究

王晖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近年来,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城乡结对共建模式,结对共建工作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也面临着结对共建内涵有待深化、共建双方互动性不强、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结对方式不够科学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高校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

高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精准扶贫;“四建”工程

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推进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对共建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城乡基层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1 高校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1.1 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有利于建立干部帮扶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时特别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针对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指出要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1]。高校在抓好自身班子建设的同时,通过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带动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通过在高校选拔、选派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赴村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

1.2 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能力,提升扶贫精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我们重新认识大学功能的理论指南。可以说,把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是总书记对大学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新的重要认识,这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2]。高校通过技术服务和创新,开拓与地方产业相关的优势特色学科,将学校的学科发展立足于地方发展之中,促进高校转型发展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合拢,实现“服务、合作、互动、共赢”,推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可以将结对共建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依据“以教促农、以知扶智,教农互惠、城乡联建”的要求,整合城乡资源,服务和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将扶贫与扶智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扶贫工作协调发展。

2 高校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结对共建内涵有待深化

部分开展结对共建的高校没有跳出“帮扶”的老思路,途径和内容还比较单一,多局限于扶贫解困、走访慰问等层面,在强化组织功能、增强造血能力等方面没有找准着力点,重物质帮扶、轻智力投入,重短期发展、轻长期规划,重硬件建设、轻潜力发掘,没有真正地把双方党组织自身建设纳入共建活动范围,在增强基层和群众的“造血”功能上没有有效措施,活动开展形式滞后,缺乏工作主动性,使高校的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在广泛度、深入度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2.2 共建双方互动性不强

现行党组织设置模式,主要是按行政区划或地域关系设置,并以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纳入各自的条块范围。高校党组织多隶属于省委教育工委,而农村党组织主要是按照建制村来设置,在工作中往往出现就高校党建抓高校党建,就农村党建抓农村党建的现象,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沟通不够,在人才培养、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互动不足,单位党组织更多的把自己定位在给予位置,没有真正地“沉下身子”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互动交流。通过结对互动激活城乡基层组织的潜能和动力没有表现出来,不适应结对共建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内在要求。

2.3 运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结对共建、定点帮扶等工作的开展,是从统筹城乡、区域等协调发展需要出发,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城乡、区域合作发展开展活动的重要方式和基本内容。结对共建、定点帮扶等工作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有长效机制做保障,否则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而事实上,当前一些活动的开展,以临时动议的情况偏多,活动开展缺乏目标性和系统性,难以持之以恒、工作成效有限。由于高校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尚处于探索深化阶段,检查督促、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共建单位责任不够明确,结对共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2.4 结对方式不够科学

结对共建的载体较为单一、形式不够丰富,工作中有时认为送点钱、送点物,开展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就可以了,对开展结对共建促进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形成,在重大意义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共建党组织负责人走访联系、协调解决问题的多,双方普通党员共同参与的事情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对共建的实效;在安排结对时,统筹考虑共建双方实际和需求的针对性不强,难以实现优势互补。

3 抓“四建”工程,做好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

3.1 提高思想认识,抓好理念建设

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也包含党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我们要真正认识到,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是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需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党建先行的意识,以基层党建的创新创造引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2 创新活动内容,抓好载体建设

3.2.1 搭建学习载体,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干部挂职等活动。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理论优势,通过选派挂职干部到结对单位所在乡镇任职、为基层党员(代表)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培训(政策法规、技能等)、基层财务专业人员培训、乡镇党政干部赴学校培训、新农村建设研讨会等方式,来强班子,带队伍,在“结对共建”中夯实新农村建设组织基础。通过培训学习,充分调动党员主动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积极性。

3.2.2 拓展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注重结对共建的实效性,突破短期效应,防止形式主义,注重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召开城乡互帮互助工作交流会议,引导城乡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拓宽活动空间,增强活动效果。高校党组织可以发挥在文化、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协助村党支部抓好党员干部培训、提高班子素质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参观、学习实践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农村党支部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学习农村党组织和农村党员中的先进典型,从而改变单边受益的情况,实现双向互促、共同进步。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帮扶活动。

3.3 强化双向互动,抓好机制建设

3.3.1 实行结对共建项目承诺制。为切实避免和解决工作流于形式、抓手不明、见效不实等问题,每年年初,结对双方要签订结对共建目标责任书,明确共建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方法,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具体的共建措施。实行结对共建项目承诺制,建立结对共建台账制度,共建双方结对共建工作做到有记录、有落实、有回音。

3.3.2 促进农村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推进党建工作互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意学习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制度完善、注重程序等优点,推进农村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学校基层党组织要注意学习借鉴农村党建工作中创造的“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新鲜经验,促进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推进党员干部互动,推行结对双方党员共过组织生活、共上党课,城乡党员结对子、手拉手等做法。推进科学发展互动,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农村群众发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活动场所硬件建设等作为结对共建的切入点,既要注重送资金、送物质,又要注重引项目、带人才、传技术,还要帮思想、送文化。积极引导结对共建单位围绕解决城乡共同关切的问题进行互动,促进城乡党组织互利共赢。城乡基层党组织共建需要组织的推进,需要有政策的保障。要在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协调落实共建计划,明确共建目标、方式、双方的应为与不为等;同时建立完善档案制度,记录开展结对工作的情况和实际效果;建立报告和通报制度;制定结对共建工作方案和年度共建计划;建立督查评价机制。

3.4 立足基层实际,抓好内涵建设

在结对共建活动中,我校坚持“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党建工作上台阶,科学发展见成效”的共建理念,广泛动员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与镇、村和中小学党组织结对共建,重点围绕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提升文明程度和教育水平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为结对单位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等支持。

3.4.1 加强沟通,找准共建活动的切入点。高校(学院、部门)领导分别与结对共建单位组建活动协调小组,畅通沟通渠道,健全协商机制,充分保障结对双方的实际需求。通过共同协商,确立了结对共建的工作目标,签订了相关共建协议。共建活动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标,针对乡镇和自然村,侧重于指导和帮助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其总结发展经验并提升为发展理念,引导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上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略,激发基层党员的党性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针对中小学,侧重把高校党建与中小学党建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德育”这一主题和理念,以高校的理论优势指导中小学基层党建工作,以中小学的党建工作实际实践党建理论,确保共建活动顺利开展。并通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实现高校和中小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建共建的良好态势,不断提升双方单位党建工作,使基层党建实现从单位制“小党建”向教育体系垂直“大党建”转变,努力构建区域性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从而全面促进党建共建工作的科学发展。

3.4.2 促进工作,彰显共建活动的闪光点。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不仅增强了学校服务基层发展、服务地方教育的意识,而且有效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形成带头学习讲党性,带头实干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的良好氛围;不仅能让学生党员参与支教和调研活动,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而且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加强了高校与中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校园和谐建设。

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是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新形势下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需要,高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党建先行的意识,以基层党建的创新创造引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

[1]新华社.中共中央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9-09-27)[2017-5-3].http://www.gov.cn/jrzg/2009-09/27/content_1428158.htm

[2]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1,(5):10-11.

RESEARCH ON URBAN AND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TWINNING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ANGHui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In recent year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urban and rural twinning.Twinning work has shown some new features.It is also facing the problems that the twinning connotation needs to be deepened, the interaction is not strong, operation safeguard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pair is not scientific enough.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problem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ork of urban and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twin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urban and rural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twinning;"four building"project

D267

A

1672-2868(2017)04-0020-04

2017-05-03

安徽省2014年度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jyxm330);巢湖学院2017年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WY-201717)

王晖(1983-),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党委组织部,政工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松水

猜你喜欢
城乡精准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精准的打铁
城乡涌动创业潮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