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

2017-03-29 06:01徐轶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隐性教学资源思政

徐轶

(赤峰学院 校地合作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谈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

徐轶

(赤峰学院 校地合作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除“两课”之外,高校当中还有众多的资源具有育人资源,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这些资源统称为思政工作的“隐性资源”.与“两课”相比,隐性教学资源具有隐蔽性、渗透性、间接性三个特别;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使思政工作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使思政工作的效果更加持久.在开发隐性思政教学资源时,应该坚持依托艺术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园宣传媒体.

隐性教学资源;间接性;感染力;开发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都将“两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两课”教学也确实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德育功能仍偏重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改善,对学生学习当中的情感体验并不重视,这就难以实现最终的思政工作目标.在“两课”之外,高校当中还有众多的资源具有育人资源,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这些资源统称为思政工作的“隐性资源”.

1 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学资源的内容及特点分析

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学资源是相对于以“两课”为主体的显性资源来说的,这些教学资源一般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而是以相对隐蔽的方式存在于高校校园当中,如校容校貌、校园文化、教风学风、社团活动等.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资源与“两课”一样都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但又表现出了与“两课”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1 隐蔽性

隐蔽性是隐性教学资源最为本质的特征.与显性教学资源不同,隐性教学资源并没有列入国家颁布的课程中,不需要学生参加考试,也不会根据学生的修习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没有任何的强制性;所有的一切都依赖于学生的自身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当中受到教育.

1.2 渗透性

在高校校园当中,隐性教学资源随处可见,已经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融合在了一起,是通过学生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一点一点地形成的累积效应,并使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明显是与“两课”不同的.

1.3 间接性

以“两课”为主体的显性思政教学资源呈要呈现形式为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以知识传授的方式直接使学生受到教育.而隐性思政教学资源则完全不同,不存在面对面的教学环节,学生往往是在快乐的氛围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来习得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

1.4 开放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单单在儿童上学和回家的路途上,他们受的思想教育就比在学校里呆几个小时所受的教育都强烈鲜明的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途径具有开放性,即受教育者在不受任何教育因素的控制或者制约下,以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各种因素作为个体的学习内容,有意或无意地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是一种非封闭式的、无课堂、跨时空的自我学习过程.

2 开发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对高校思政工作来说,以“两课”为主体的显性教学资源与以校园文化、校容校貌等为内容隐性教学资源作用相同,且正好互补不足.相比而言,大学生对隐性教学资源更感兴趣,更容易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开发高校思政隐性教学资源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2.1 因教育理念的隐蔽化而使思政工作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常来说,隐性的思政教学资源都不依赖于理论教学,不用进行课堂教学,而是融入到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当中.青年大学生天生好动,喜欢参加各类活动,隐性教学资源比显性教学资源更符合学生的需要,遇到的抵制更少,学生的叛逆情绪也更少.由于这类教学资源已经将教育理念和多样化的活动融合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当中,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和感染,这就大大提高了思政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2 因学生自主性的激发而使思政工作的效果更加持久

开发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学资源,将不再需要学生一味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将教育内容隐藏到了学生感兴趣的各类活动当中.通常来说,这类活动又具有明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形式,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当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计和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能力的提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自然会很高.作为隐性教学资源当中的活动主体,大学生本身就是思政教育信息的传递者,他们会通过活动将思政教育信息传递给同伴,同伴也会主动地接受信息,并继续传给他人.较之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更容易挖掘出隐性教学资源当中蕴藏的信息,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或理想信念,从而形成长期的教育效果.与“两课”相比,这种主动参与、自主开发、自主探究的教育方式具有更加持久的教育效果.

3 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如前所述,高校校园内拥有众多的隐性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将有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更好开展.因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策划、稳步实施隐性教学资源开发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无形的教育,并与“两课”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益.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政工作当中,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长期存在认识误区、内容结构失衡、开发路径循旧、开发环境欠佳、开发手段滞后等.以下笔者就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来谈一谈隐性思政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1 以艺术活动为依托,增强思政工作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代大学生崇尚个性,向往多元化的生活,希望在活动当中实现自我表现,因此可以依托艺术活动实现思政工作模式的创新.所有的思政教育理念都可以融入到艺术表演活动当中,利用艺术活动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如工科类院校可以将工匠精神具体化为生产实践创新中的感人故事,医学类院校可以将大医、大爱、大德融入到艺术小品当中,师范院校可以将师德规范、就业取向等问题编入歌词当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幽默风趣的小品、脍炙人口的歌曲感受到创造的伟大、生命的宝贵、师德的纯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在无形之中受到教育理念的影响.

3.2 以综合实践为依托,实现思政工作理念的内化具体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渠道,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更是给学生提供了接触和了解真实社会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判社会,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应该统筹策划全年有大型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特别要注意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建设.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由学生策划,活动的过程也可以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师则全程给予指导.一般来说,高校办学类型不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师范院校通常以社会调查、义务支教、心理健康服务、环境保护等内容为主,工科院校以工业生产调查、科技服务等内容为主,医学类院校则以送医送药、健康服务等内容为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农村,将会强化高校与基层的联系,给高校和学生提供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市场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志愿者的合法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学校还应该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并与所在城市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取得联系,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总结工作,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记入学分档案当中.通过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会将在“两课”当中学到的知识与具体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亲身体验到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将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为一种信念.

3.3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实现思政工作载体的创新

在高校当中,学生社团是最为重要的活动载体之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性,可以自主管理学生社团,并在学生社团活动当中完成自我教育.学生社团也因此而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载体.特别是在公益性的学生社团当中,其服务活动都是公益性的,具有极强的思想教育导向性,学生在自主组织、策划和实施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宗旨有更加深刻地理解.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现有的42个学生社团当中有12个公益性学生社团,主要活动内容涵盖弱势群体帮扶、留守儿童教育、艾滋病预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等.学生们在参与这些社团活动时,以社团宗旨和服务目标为指导,对社团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定期与相关社会群体和机构取得联系,定期开展社团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希望之星”、“价值人生”等为代表的精品社团活动,社团成员在服务活动当中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在服务社会当中找到了社会归属感,体会到了社会责任感,逐渐地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表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现了思想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融合,学生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

3.4 依托校园宣传媒体,建设思政工作新阵地

高校宣传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其中不乏对学生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在网络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校园宣传媒体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高校当中,宣传媒体通常都是由学校党政机构来负责监管的,宣传内容也根据思政工作需要来选择,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合理、科学、充分地利用校园宣传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使校园宣传媒体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阵地.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既拥有丰富的校园宣传媒体,如校报、广播台、宣传栏等,也拥有学校公众号、多功能电子显示屏、主题网站等专门媒体.这些宣传媒体都是由学生选定主题、策划设计、排版宣传的,学生的深度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媒体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国庆、校庆、元旦等不同时期,学生都会根据主题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宣传内容,如会编制相关的主题期刊、网络专栏、黑板报等,这些宣传媒体在学生之中广为流传,有效地扩大了思政工作的范围.

此外,校训、校歌、校徽等非物质文化和校园内的雕塑、路标、主题公园等物质文化也都是极为重要的隐性思政教学资源.思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教育功能,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科学利用,就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使思政工作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何景春,叶芃,夏兵.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中的分散、闲置、浪费诸问题[J].党史文苑,2008(24): 65-68.

〔2〕赵琳琪.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01-202.

〔3〕李世合.理论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的扩展与开发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4〕陈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5〕梁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101-102.

〔6〕黄光云.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学理论,2009(8):181-183.

G641

A

1673-260X(2017)05-0187-02

2017-01-23

猜你喜欢
隐性教学资源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