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2017-03-30 05:48鲍金花周萍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校院财务预算预算编制

鲍金花,周萍华

(1.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2.皖南医学院 财务处,安徽 芜湖 241000)

浅议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鲍金花1,2,周萍华1

(1.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2.皖南医学院 财务处,安徽 芜湖 241000)

为深化“二级管理、院(系)为基础”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高校需要逐步实行财权下放,提高二级学院(系)的办学自主权,急需建立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编制与执行是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文章介绍了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情况,对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一些建议.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高校不断的深化“二级管理、院(系)为基础”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进行财权下放,实行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编制与执行是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加强预算编制、执行与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二级学院(系)的资金规模和自主权不断扩大,探讨校院(系)两级预算编制与执行,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校院(系)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情况,探讨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以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启事.

1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情况

现各高校逐步实施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二级学院财务自主管理,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包括校级和院(系)级财务预算两个部分[1].校级财务预算是学校在年度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预算年度收支增减情况,并参照上一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统筹学校各部门及各院(系)具体情况所编制的学校年度总预算,对二级学院(系)的预算控制数进行核定以及预算细化的审核.院(系)级财务预算是二级学院(系)根据学校的财务制度和相关要求,编制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合理安排本单位的年度经费使用.[2]

1.1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的原则与要求

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收入编制要统筹安排,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预算支出编制,应当统筹兼顾、厉行勤俭节约,在保障学校合理公共支出的基础上,加强重点项目支出;此外,还要做到公开透明,注重绩效.

二级学院(系)财务预算,在国家财政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完整性、重点性、透明性和统筹兼顾的要求,合理安排财务预算的编制.在保证教学、科研经费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学校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职工、学生权益的要求,确保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能.

二级学院(系)财务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不单独设置财务机构,财务预算必须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的讨论后,由学校财务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才能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不予调整.

1.2 校级财务预算编制

校级财务预算编制,负责整体的预算编制,包括收入、支出两个部分;收入编制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校级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向二级学院(系)划拨经费;行政部门的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行经费;学校重大建设项目经费、年度重大事件经费、公共建设及维护费用;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医疗费、公积金、社会保障、离退休人员费用、福利费及工会经费;其他支出经费.其中向二级学院(系)划拨经费,要综合考虑各学院(系)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及结构、专业及学科性质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拨付标准,按比例分配.

1.3 院(系)级财务预算编制

院(系)级财务预算编制,主要依据校级预算的核定分配额度以及本学院(系)的创收收入情况进行,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

1.3.1 二级学院(系)的收入预算编制

二级学院(系)的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学校划拨经费收入和二级学院(系)自筹经费收入.学校划拨经费:包括人员经费(除基本工资部分)、二级学院(系)包干经费、科研管理经费、学生实习实践经费、学生活动经费和辅导员经费等.二级学院(系)自筹经费:包括教学服务收入(成人教育服务收入、各类培训班收入、各类考试及报名费等)、捐赠收入、科技成果分成收入、学院(系)之间的教学结算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自筹经费收入在预算执行期结束时,如有结余可以留作下年继续使用,且不占用下年指标.

1.3.2 二级学院(系)的支出预算编制

二级学院(系)的支出预算分为:人员经费、公务费和业务经费.

人员经费:包括业绩津贴、非本院人员经费、福利费.

公务费:教学管理费、办公费、邮电费、交通差旅费、水电费等.

业务经费:包括教学性支出(教学业务费;实习实训费;实验室运行费;课程、专业、学科建设费;学科竞赛费)、学生经费(学生活动经费;奖、贷、勤、助、补经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经费.二级学院(系)安排支出预算时应考虑上一年超支数的弥补,年度决算后结余可转入下一年度使用.[3-4]

2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的执行

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完成后,通过审批后方可执行,预算编制一经审批不能随意调整;预算编制的执行过程中,各二级学院(系)应严格执行,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如有预算调查应先申请,经过评估、论证和审批,方可调整或追加.各二级学院(系)应加强学院(系)预算执行的管理,在提高执行效率的基础上,确保执行的均衡性、有效性.

3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高校财务预算工作中,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是一个矛盾的整体,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预算编制是执行的前提,预算编制的结果,直接影响预算的执行率,预算编制越合理、越精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会越少,反之就会越多.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管理的工作,对日常管理造成了不良的影响.[5-6]

3.1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二级学院(系)财务管理、联系人员的财务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二级学院(系)财务管理、联系人员的财务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二级学院(系)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水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系)的财务负责人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他们虽然是自己专业领域中的专家,但对有关财务专业知识却不甚了解,对财务预算编制的具体工作也不熟悉,财务管理意识以及责任感更有待提高.二级学院(系)的财务联系人员一般是秘书兼职,虽然会进行专门的预算培训,但也是浅尝辄止,只能了解一些浅显的知识;具体到预算的经济科目,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以至于预算编制工作浮于表面,编制时会出现错误.例如,编制“会议费”时,可能会理解为出去开会所产生的费用,但经济科目中的“会议费”是主办方举行会议多产生的费用,反应“会议支出的房租费、场地租用费、伙食补助费以及印刷费等”;而参加会议,产生的费用要在会务费、差旅费中进行编制.二级学院(系)财务管理、联系人员的财务专业素质水平低,势必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效率,影响二级学院(系)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展开,降低资金的使用效能.

3.1.2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目前部分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年度预算不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进行编制,通常在上一年度支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编制.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一般以学生、教职工人数或学费收入为依据进行相关经费的分配,很难顾及到二级学院(系)的业务特点.例如思想政治类的学院(系)、经济管理类的学院(系)的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医药类、自然科学类的学生培养成本就会大幅度的增加,但学费收入大体相等,造成了预算编制脱离实际,预算编制的约束力低,预算和实际资金需求相差甚远,无法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大大降低了校院(系)两级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3.1.3 预算编制准确度有待提高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涉及范围广,仅靠财务处一家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因此,要各部门紧密配合,才能做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编制预算时,缺乏数据传递、信息沟通,造成基础数据准确性差,预算编制的项目论证不充分、精细化程度低,甚至有项目与资金供求脱节,因此导致项目预算的可执行差.

3.1.4 预算编制执行权威性有待加强

二级学院(系)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预算支出的轻、重、缓、急缺少合理分配,一旦超支,就伸手要钱,缺乏预算执行的权威性,缺少预算追加的控制.支出过程中,不严格执行,随意调整预算,缺乏控制的概念,即使能够简化报销程序,却严重违背了预算执行的权威性,缺乏严肃性,造成预算未能发挥最大效用.

3.1.5 预算编制与执行结果偏差较大,规范性有待加强

校院(系)两级预算执行存在不规范、执行结果偏差,甚至有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预算编制与执行结果偏差较大,少数二级学院(系)预算完成率低,内部完成率差距较大,如有的二级预算科目的执行率超过200%,但有少数执行率为0%.[7]二是执行率较低,部分高校不重视预算执行,年底集中报账,影响执行率;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缓慢,存在流程多、周期长、供货晚等原因,造成执行滞后.三是预算调整不规范,二级学院(系)预算执行过中调整频繁,决算调整没有依据,决算数额不能反映预算执行真实结果.

3.2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2.1 提高二级学院(系)财务管理、联系人员的财务专业素质

随着二级学院(系)的不断的发展壮大,学院(系)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求学院(系)财务负责人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把握资金的合理配置,这就对财务负责人的财务专业知识有更高的要求,提出新的挑战.首先,高校应该重视并加强二级学院(系)财务负责、联系人员的财务专业知识的培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财务专业知识培训;在提高财务安全和防腐意识的同时,提高财务专业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其次,高校应实行财务处人员“下基层”进行业务上的支持,作为党员服务的日常工作,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3.2.2 改进预算方法,科学编制

为了使高校资金的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就要求预算编制方法科学.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可靠性、真实性、执行度的提高,能够使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项目上.高校预算编制应该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不能只在去年预算“基数”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二级学院(系)的工作计划和所需要的经费,基于不同的专业、学科,采用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等方法相结合,合理的编制预算,增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3.2.3 提高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的编制准确度

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要根据各二级学院(系)的实际情况,在基础数据和信息准确完整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调研、科学论证、细化预算,确保基本预算支出规范、标准,项目预算支出科学、精细.此外,二级学院(系)要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上预算指导性文件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准确理解并把握预算口径,细化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2.4 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的权威性,加强预算执行刚性

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管理,要不断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的权威性,加强预算执行刚性,确保预算编制完成后严格执行,避免预算执行受到控制意识淡薄、编制不严密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预算执行率;建立完善配套的预算执行制度,严格预算,及时有效监控管理经费的使用过程,严禁突破预算额度;校领导应带头抵制无预算或超预算的行为,严格预算执行制度,维护预算编制执行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化严肃意识;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指标,规范审批程序,需经多部门、多渠道精细评估、论证和审批,确保调整及追加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

3.2.5 加强二级学院(系)预算的审计监督,规范预算执行

目前,高校急需加强二级学院(系)财务预算审计监督制度的建设,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反馈的二级学院(系)财务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对二级学院(系)预算编制执行结果进行审计,既要重视编制的合理性,也要关注执行的有效性,做到全过程进行审计,发现预算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完善二级学院(系)编制程序,尽量统一预算科目内涵,尽量减少实际支出与预算科目错列的现象,确保预算执行合理,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先预算、后支出,努力减少预算编制与执行结果偏差,缩小预算与决算之间的差异.

4 结语

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的二级预算管理体系在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高校校院(系)两级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高校有限资金的使用效能.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严格执行制度,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严格绩效考核,不断健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工作制度,促进高校资金的合理配置,有利于高校发展规划项目更好的实行,增强高校整体发展的实力.

〔1〕杨莉,蔡振.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91-92.

〔2〕彭荣福.关于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系的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2):38-40.

〔3〕刘振威.高职院校两级财务管理机制改革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1):72-75.

〔4〕杨国勇,陆远平,毛素平.高校二级学院预算编制与经费管理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3,30(1):74-78.

〔5〕王洪丽,曹明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6,32(9):208-209.

〔6〕张雅慧.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27(12):62-64.

〔7〕唐文君.高校二级预算执行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3):84-87.

F810.6

A

1673-260X(2017)09-0067-03

2017-07-13

2017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7A0212)

猜你喜欢
校院财务预算预算编制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