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机制建构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视角

2017-03-30 05:48韦联桂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财经类校园文化建构

韦联桂,蒋 欢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机制建构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视角

韦联桂,蒋 欢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在“众创”时代背景下,如何建构创业教育长效机制,是当前高校科学发展面临和亟待有效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文章以校园文化为研究视角,试图从财经类院校建构创业教育机制重要性出发,分析校园文化与创业教育契合性,提出基于校园文化视角的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机制建构途径.

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机制;建构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创业型人才的渴求及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关注与要求普遍提高,致使财经类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向创业教育转变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财经类院校不仅应普及创业教育,而且很必要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加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一种长期有效机制.探究如何建构创业教育机制问题,就此成为当前财经类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面临和亟待有效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1 财经类院校建构创业教育机制的重要性

所谓创业教育机制,则是指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联结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作为培养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重要阵地,财经类院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建构创业教育机制,有其自身重要性:

1.1 学生自身特质是它开展创业教育的生源优势

财经类学生有自己特质,即财经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扎实;战略思维与文化背景国际化、多元化;洞察力敏锐,善寻商机,解读经济理论及实践问题视角独特;财经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底蕴深厚.且很多学生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对创业实践活动比较感兴趣,为财经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奠定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基础.

1.2 人文气息浓厚是它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优势

财经类院校长期教育教学积累沉淀的浓厚人文思想、文化氛围和高尚师德师风为财经类专业学生成才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土壤,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这正是创业教育必须的人文环境;长期形成严谨求学的学风环境,且不少教师拥有企业或在企业兼职经历,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创业行为模式和创新思维风格的形成,给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1.3 专业设置多样是它开展创业教育的最大优势

财经类院校设置的专业极具多样性,一般涉及贸易经济、财政税务、财务会计、金融投资、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等多种专业,这是开展创业教育必备、必修的专业课程;学生在校间能系统掌握经济管理、人力资源、企业运作及风险投资与经济法规等各类基础知识,形成较合理创业理论结构,这则是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所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因此,与相比,财经类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上具有其他院校所不具有的学科专业优势.

1.4 长效机制建构是它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财经教育热的兴起,财经类人才的综合素质未能满足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求;虽具有专业优势,但也局限其视野,行事较谨严、精算过细,致使财经类学生胆量不足,创造魄力与毅力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虽具有生源优势及人文环境优势,但很多学生仍片面认识创业教育,误把创业教育等同思政教育,持轻视乃至忽视态度,宁愿把时间与精力放在考研考证上.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创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尤其是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创业教育的效能并建构一种长效机制,是财经类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关键所在.

2 校园文化与创业教育的契合性

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综合体.它以校园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文化为内容,具有引导性、多样性、领先性、合作性等特性.校园文化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其特性与创业教育的目标极具契合性:

2.1 校园文化的引导性有促学生创业意识形成

校园文化作为培育人才的良好环境,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条件.它自身所具有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日常行为、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引导性,可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创业兴趣,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念.同时,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可有效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形成社会道德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志向.这正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难点所在.

2.2 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有促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校园文化开展的内容、种类与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可以贯通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能力,为他们发挥发挥提供实践平台,有力培养他们创业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创业必须具备收集、处理与应用信息能力.在校园内,校园文化是整合与传递信息的重要介质,对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极具宽泛、多样性.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可为学生迅速获取、准确处理与有效运用各类创业信息开辟广阔空间.

2.3 校园文化的领先性有促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养成

具有领先性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自我全面发展、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石.校园文化特有的价值目标体系、生活方式、文化精神与氛围,能产生耳濡目染、点滴渗透效果,能引导、塑造和培养出创业品质.在浓厚校园文化引领下,广大学生可抉择与规划自我目标、生活方式,且可在校园文化中发现与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养成良好创业心理品质.

2.4 校园文化的协作性有促学生创业团队精神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是创业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在组织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从活动方案设计到活动目标制定再到活动具体组织与运转,都需具有极强的组织应变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及团队意识.只有通过协作,调动各方积极性,挖掘集体智慧,争取各方支持、凝聚各方人员,才能把活动组织好、开展好.基于此,校园文化对学生创业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培养极具重要性.

3 基于校园文化视角建构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机制

财经类院校提升创业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建构从“理念—行为—保障”一整套机制.校园文化涵盖校园物质、精神、行为与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内容,校园“精神—物质—行为—制度”文化建设,则是构建这一整套机制的有效载体与途径.

3.1 塑造校园精神文化,明确创业教育理念

校园精神文化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学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明确创业教育理念与目标——树立创业型大学理念,塑造以创业理念为先导的校园精神文化: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强化创业素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创业精神融进学校办学思想、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创业思维与能力;以创业教育思想与鼓励创新创业的元素整合大学精神,融入校风、校训、校歌、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中,让校园创业文化显性化;利用校园网、微信微博以及校情通报会、形势政策报告会、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等渠道,全方位宣传学生创业典型案例,让校园精神文化具体化、生活化,形成有利于创业教育的人文环境.

3.2 设计校园物质文化,保障创业教育环境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校园物质文化是开展创业教育极有说服力的载体与环境保障.因此,学校要以财经类院校特色为视角,整体规划与建设校园环境,对校门、建筑、园区、道路等进行统一布局规划.校园内教学楼、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物、道路可以成功创业校友或企业命名,既能体现财经类院校特色,又能体现一所大学整体文化风格,让学生亲身感受校园环境内在含义及所蕴含的创业精神;加强校园公共设施建设,设计一些体现创业元素的人文景观,让广大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创业价值观;设立创业教育服务管理机构、创业教育研究所,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创业扶持基金会、创新创业协会或者创新创业俱乐部,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设置创新创业奖,为创业教育发展提供物质支持与智力保障.

3.3 健全校园制度文化,保证创业教育实效

健全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增强创业教育实效性必不可少的保障.因此,学校要完善校园文化领导、管理制度,尽可能在教学改革、人事考核、经费分配、奖励等方面向学生创业倾斜,如制定并实施《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和扶助工作实施方案》、《大学生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等纲领性管理制度;创新教师人事考核制度,改革科技创新评价、考核与奖励制度,给予教师创业实践更大空间;实施导师制,聘请校内博士教授和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与行业专家组成导师团,强化创业培训、跟踪与指导;改革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实施创新创业学分制,形成“教育有办法、管理有制度”的良好运作环境,为创业行为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为创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4 突出校园行为文化,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在原有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突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校园行为文化活动内容,不断扩充创业教育效能,推进创业教育发展:以“创造?创新?创业”大讲堂为载体,举办“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报告会,开展“我与创业学长有约”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创业优秀典型.成立创新创业型团学组织,通过它们组织开展主题讲座、论坛、沙龙、研讨和培训,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以科技竞赛为引导,举办“挑战杯”和“创青春”系列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以“一院一品”、“一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为主导,开展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创业文化节、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精品项目,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以实践服务为平台,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实岗挂职”锻炼等第二课堂活动,让第二课堂活动成为广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信息、提升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1〕曹显明.校园创业文化建设:高校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77-78.

〔2〕化磊,焦红良.校园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01):89-92.

G642

A

1673-260X(2017)09-0196-02

2017-06-03

2015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5LSZ019);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321)

猜你喜欢
财经类校园文化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建构游戏玩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