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融合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3-30 05:48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审计学应用型实训

邓 洁

(安徽新华学院 财会与金融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基于三维融合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邓 洁

(安徽新华学院 财会与金融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课程内容整合、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实训三个维度,构建审计学教学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审计学课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审计学;案例教学;实训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很多高校的审计学教学体系也逐渐成熟,但教学中由于审计学课程难,面临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课程、案例、实训三个维度对审计学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审计实务能力.

1 审计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结合对安徽省多所高校的走访,及安徽省某高校14级财务管理本科学生560人和审计学老师的调研发现,审计学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财务报表分析和审计学同时开课,成本会计被安排在审计学后一学期,没有相关前修课程的基础,学生对审计体系的理解难度增加.另外部分高校在课程章节内容安排上也不尽合理,除了基本的审计理论和实务外,还穿插了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和特殊项目审计,尽管内容全面,但是学生掌握效果不佳.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审计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得很多高校已经着手审计学的实践教学改革,但效果不佳.一方面由于审计保密性强,对审计只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另一方面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的实验室尚未建成,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还有,部分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所学基本都是教师在课堂中专业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融合.

1.3 师资力量薄弱

在被调查的审计学教师里,大多数专业教师是从校园走入校园,没有实务经验少;多数教师反映因学校相关培训制度的不完善,鲜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到最先进的会计审计实务;有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师承担的课程多,每天应付繁重的授课任务,忽视教学改革的研究,这些因素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反应在课堂上就是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高.

1.4 考核方式单一

调研院校的考核采用的是“平时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70%”,期末卷面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传统,考试的知识点也局限于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很多学生觉得考前死记硬背就行了,对实践操作较强的审计学课程,这种考核方式忽视了应用性考核的重要性.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均未得到有效提升,不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毕业后竞争能力的提升.

2 构建“课程+案例+实训”三维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2.1 优化课程内容

2.1.1 课程目标层次化.优化《审计学》课程内容,首先应科学规划教学目标,具体可以设定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提升审计认知——通过审计学基础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审计学的基础知识,认识到审计的重大意义;第二层级:夯实职业技能——通过熟悉不同业务循环的审计实务,提升学生对企业财务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能力,增强审计技能和审计工作能力;第三层级:增强审计风险意识——通过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审计风险意识,还要进一步学会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发挥审计的“审、帮、促”的作用.

2.1.2 课程内容模块化.审计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职业领域.目前国内主流的审计学教学一般将审计学课程分为审计基础理论、业务循环审计和完成审计工作三部分.这种内容体系设计尽管比较清晰,但欠缺对审计职业属性的把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笔者和其他高校审计学教师交流以及本校学生的实践将《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建,提炼出审计基础理论、审计实务、终结审计、四大模块十四项目.

为了让学生有效系统的掌握审计知识,还有必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各课程的开课时间,保证课程的有序衔接.

2.2 开展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纽带,通过案例教学,践行“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导”的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都有益.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 丰富案例类型.拥有丰富系统、高质量的审计案例,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建立审计学案例库.案例库首先要完善经典案例,尽管经典案例较陈旧,但不乏典型性和启发力,依然可加以设计为课堂所用.其次要追加热点案例,即近几年发生的引起较大反响的财务造假或审计失败案例.因为此类案例了解的学生可能较多,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也能补充最新出现的一些业务.为了引起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最后还要充实职业道德培养案例和知识创新型案例.

2.2.2 拓展案例教学路径.传统的案例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受课时限制,往往案例讨论不充分,教学效果较差.借助QQ群、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将案例教学从课堂拓展到课前、课后,可以有效解决课时少的难题.在课前通过班级QQ群将下节课案例提前发放,要求学生提前对案例进行分析,为课堂案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还可以课后将作业和有争议性的热点案例,发布到班级微信群,要求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在对所授课班级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部分课堂上从不积极发言的,在微信群里面也不乏活跃.

2.2.3 创新案例教学方法.案例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导入式、穿插式和讨论式.导入式案例比较适合在每一章第一节课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穿插式适合在基本理论中穿插,比如在讲授审计独立性时,可通过提问的形式穿插一些违反审计独立性的案例让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式案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也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展开,比如讲解存货监盘案例时,分别请学生扮演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管理者来还原场景.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3 拓宽实训渠道

案例教学强调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要想学生对审计有更感性的认识,并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拓宽实训渠道,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审计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2.3.1 开展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可以采用手工模拟的形式进行,即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对仿真的会计核算资料或者专门的审计手工实验教材的资料手工模拟审计业务全过程.审计模拟实验教学也可以借助于审计软件通过计算机来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上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和社会实际对接,使学生走出校门就会审计工作,给学生在求职中增添一份自信.

2.3.2 搭建校外实训基地.审计学实践性强,除了校内的模拟实验,高校应加强跟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政府部门等单位合作,搭建固定的实训基地,利用短学期或者寒暑假安排学生到现场进行实训和社会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在提高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审计学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为了让三维融合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学校方面和专业教师还将做好如下几点:

3.1 大力提升师资质量

教学模式的改革有赖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为教师提供审计实践的机会,如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或者成立自己的会计事务所,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深入被审计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等,着力提高自身的审计综合实务技能.另一方面,高校也要采取“请进来”措施,积极引进会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机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对专任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帮、扶、带的作用,同时招聘具有会计审计工作经历的人做专任教师,提高本校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实践能力.

3.2 集体备课,构建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审计学的课堂教学的效果,构建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学课程的所有教师可以定期集中讨论、备课,共建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案例库、作业、试题等课程教学资源[5].课程教学资源每2年修改一次根据审计业务种类、会计准则、税法等的变化情况作适当修订,在调研的某校实践运作表明,这对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的作用.

3.3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案例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还需要课后积极配合,因而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系列尝试,表现较好,具体方案如下:保留传统的课程期末试卷考试,但其在综合成绩中权重下降至30%,提高平时成绩比重至70%,包括课堂考核、课后考核和实训考核.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一项都要制定较合理的评分细则.比如,课堂讨论环节不再以正确与否作为唯一判断的标准,而是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观点的创新性、分析的全面性和逻辑性、讨论中的机智和文明程度等作为判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4 结论

文章基于创新审计学教学体系,改善审计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提出了“课程+案例+实训”三维融合的审计学教学改革模式,并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优质教学课程资源和改革考核方式完善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这对解决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培养素质高、既懂理论又会实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张爱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审计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经济,2014(1):114-115.

〔2〕吴秋生.审计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3):29-34.

〔3〕杨慧媛.应用型本科审计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J].会计论坛,2015(2):65-70.

〔4〕张晶.审计学“二元结构”教学模式的构面设计[J].山西农经,2015(6):109-112.

〔5〕王新秀.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6(11):53-54.

G642

A

1673-260X(2017)09-0198-02

2017-06-26

安徽新华学院校级质量工程一般教研项目(2015jy017)

猜你喜欢
审计学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编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