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华侨实验学校基于运动教育模式理论构建初中足球课的实证研究

2017-03-31 09:36付杰曹树龙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研究

付杰++曹树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2

摘 要 基于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在初中足球课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足球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与参与意识;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潜力,更好的掌握足球运动技能;通过挫折教育,有利于增进学生的承受力,加强心理健康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对实现初中足球课程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兰州华侨实验学校 运动教育 初中足球课 研究

运动教育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类似于培养运动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以来自于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教师以教学单元为形式进行教学,一个单元3-4个课时,同时结合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和热情的运动者[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兰州华侨实验学校七年级、八年级各随机选出4个班,进行男女生分班足球课实验教学,其余2个班采用正常教学。实验班学生自由组合分组,每组6-8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信度采用重测法;结构效度采用评判者评价法、内容效度采用专家审核法。采用集体发放的方式,实验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18份,回收51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502份,问卷实施时间2016年3月-2006年12月。

2.教学实验法

(1)初中足球课运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中学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时间,将足球课按运动教育的一个运动季(一个学期)模式分为三个赛期,分别是季前期、季中期和决赛期。季前期主要是对足球教学内容介绍、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诊断评价、合理分组和角色分配,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固定教学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班3个组,每组6-8人,比赛时每组轮流做裁判记录成绩。在季前期最关键的是对足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团队合作关系的建立。季中期的主要任务是对足球技能的学习,更多的是小组自主练习、巩固传、射技术和小组间比赛,增强学生对足球技术技巧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同时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扮演。决赛期可划分为经验交流和最终比赛两部分。经验交流主要是小组之间的友谊比赛,最终比赛是根据之前制定的赛程表进行比赛,比赛中要创造轻松快乐的比赛气氛,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并有照片录像记录提供回顾和评价;最后通过庆祝活动来结束整个赛季(学期)的教学。

(2)实验控制及实施

①实验前对8个实验班及2个对照班7项指标测试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均没有参加过足球项目的训练及学习,上课条件相同。

②对照班由其他教师按传授动作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每周1学时,完成20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它的教学目标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并掌握相关知识、技术。实验班按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以实现足球课程多元教学目标为依据。每周1学时完20学时的教学任务。实验日期:本实验从2016年3月开始,开始前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共7项指标进行测试,2016年7月结束实验,持续20周。

(3)效应指标

①选取身高、体重、脉搏、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运球绕杆等7项指标检测,测试方法及仪器均按照国家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要求进行。

②技术技评、技术达标,参照《中考足球考试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③依据《课程纲要》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行分析评价。

3.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当前足球课程目标实现的现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53%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38.23%学生认为体育课单调、枯燥,缺乏娱乐性。10.36%的在校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68.12%的学生没有参与课外体育锻炼,25.11%的学生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较差,缺乏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1.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在肺活量、脉搏指标上与普通班相比有显著提高,这说明由于运用运动教育模式使学生在集体利益驱使下,竞争意识增强,在互相帮助下自我锻炼能力增加,课余锻炼的时间明显增多。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机能。

2.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在50m跑、立定跳远指标上与普通班相比有显著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模式能够促进课堂内外的更好衔接,通常以最终比赛来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在教学初期就将比赛规程制定出来,使学生们为了最终比赛而积极备战,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并且能够主动在课外进行学习;而且以小组形式进行集体练习,更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致,能够很好的使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衔接起来。运动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效果更明显。

3.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运球绕杆技术指标上与普通班相比有显著提高,这是由于运动教学模式是以比赛始终贯穿教学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团队意识增加,差生已不能代表自己个人了,个体的落后代表着小组的落后,差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以维护小组的竞争能力,使学生拼搏意识增强,主动学习机会增多,互帮互学的学习气氛更为浓烈,所以实验班在课外小组练习较频繁,技评、达标成绩优于对照班。说明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4.运动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教學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锻炼意识上有明显提高这是由于运动教育模式把运动看成是一种游戏,以游戏比赛的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强调学习的主体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决策者,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相对差的学生不仅可以享受教师的指导同时还有同学之间的帮助,以及课后小组练习时的单独辅导,同学之间以强带弱,增加了学生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在竞争中承受着失败的痛苦,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有激情。并在学习中尊重运动规则、礼仪、传统习俗有欣赏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的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结论与建议

(一)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将足球课进行教学改革后,以比赛为引导,使学生学习、练习的目的更明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高,自我锻炼的意识及能力得以提高。学生课余小组进行足球练习的时间明显增多,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足球技能的提高。

(二)运动教育模式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每个人都得到了重视,参与意识增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明确自己的定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三)运动教育模式对教学条件、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适用于男女生分班教学的学校。

(四)运动教育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Daryl Siedentop. Sport education: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J].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1994.

[2] 西登托普.关于运动教育的讲稿[R].2004.

[3] 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5(3):92-94.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