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 李建炜 陈劲
【摘要】 目的:探討分析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创伤组以及传统创伤组,每组34例。传统创伤组采用传统创伤急救模式治疗,改良创伤组采用改良创伤急救模式治疗。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SS评分、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改良创伤组患者的ISS评分为(26.35±4.82)分,受伤至住院时间为(1.28±0.52)h,急诊科停留时间为(14.51±5.49)min,影像学检查时间为(16.1±3.4)min,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为(40.32±7.38)min,ICU住院时间为(5.71±2.99)d,总住院时间为(24.02±12.28)d,均短于传统创伤组(P<0.05);抢救成功率97.1%高于传统创伤组82.4%,死亡率2.9%低于传统创伤组17.6%,并发症发生率8.8%低于传统创伤组2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实行改良创伤急救模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较高,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改良创伤急救模式; 严重创伤; 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modified trauma first aid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Method:68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divided into modified trauma group and traditional trauma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aditional trauma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trauma first aid mode.The modified trauma group was treated by modified trauma first aid mode.After experiment,the ISS scores,from injury to hospital time, sta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ime,imaging examination time, from emergency room to operating room time,ICU hospitalization time,total hospitalization time,rescue success rate,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sed.Result:In modified trauma group,the ISS score was (26.35±4.82)score,from injury to hospital time was (1.28±0.52)h,sta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ime was was (14.51±5.49)min,imaging examination time was (16.1±3.4)min,from emergency room to operating room time was(40.32±7.38) min,ICU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5.71±2.99) d,and the total hospital stay was (24.02±12.28) d,all were shorter than traditional trauma group(P<0.05).In modified trauma group,the rescue success rate was 97.1%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trauma group 82.4%,the mortality rate was 2.9% low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trauma group 17.6%,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8.8% lower than traditional trauma group 29.4%,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modified trauma first aid mode has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the rescue success rate,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are lower,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dified trauma first aid mode; Severe trauma; Applic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Zhanjiang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Zhanjiang 52403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09
严重创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类型,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高处坠落造成的损伤、工程事故造成的损伤、挤压造成的损伤以及重物砸伤所导致的损伤[1]。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若不及时地进行救治,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临床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所采取的传统创伤急救模式包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就诊以及救治[3]。该治疗方法所花费的时间较长,救治过程中的操作效率较低,治愈率较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不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4]。另外,临床在治疗严重创伤的过程中缺乏较为规范的救治操作,现场急救与医院救治之间缺乏信息的关联性,对急救过程以及结果缺乏合理的评分以及预警,不完善的救治模式只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不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5]。为进一步证明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有关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救治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创伤组以及传统创伤组,每组34例。其中改良创伤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22~65岁,平均(43.5±21.5)岁;致伤原因:8例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10例工程事故伤,4例挤压伤,3例重物砸伤。传统创伤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3~66岁,平均(44.5±21.5)岁;致伤原因:7例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6例工程事故伤,5例挤压伤,6例重物砸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单一因素造成的2处或者2处以上的损伤;(2)所有患者的多发创伤严重程度均在16分以上;(3)此次研究均经患者及其监护人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排除标准:(1)排除受伤之后经过外院治疗之后转入本院的患者;(2)排除治疗中途转入别院治疗的患者;(3)排除存在严重心脏功能障碍的患者;(4)排除具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5)排除肾脏器官原发性病变的患者;(6)排除具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传统创伤组 采用传统创伤急救模式治疗,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药物治疗[6]。在治疗的同时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顺畅,避免造成患者窒息[7]。在对患者进行伤口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实行多科分诊治疗以及相关的手术救治,以此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8]。
1.2.2 改良创伤组 采用改良创伤急救模式治疗,首先需要创建急救信息预警系统,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情况进行评估之后需要将相关的信息进行反馈,然后院内的护理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9]。其次需要對救治流程进行不断的优化,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抢救流程进行评估,保证抢救过程的高效性以及有序性,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10]。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协调多科会诊,保证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最好的治疗[11]。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保证血源的充足,预防创伤凝血病的发生[12]。
1.3 疗效评价指标 采用自制评分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SS评分、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ISS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时间比较 改良创伤组患者的ISS评分以及影像学检查时间与传统创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以及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比较 改良创伤组患者的受伤至住院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以及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均低于传统创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改良创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创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死亡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改良创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传统创伤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创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严重创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类型,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高处坠落造成的损伤、工程事故造成的损伤、挤压造成的损伤以及重物砸伤所导致的损伤,其中交通事故是导致严重创伤的关键因素[13]。严重创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若不及时地进行救治,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4]。临床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所采取的传统的创伤急救模式包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就诊以及救治,该治疗方法所花费的时间较长,救治过程中的操作效率较低,治愈率较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不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15]。另外,临床在治疗严重创伤的过程中缺乏较为规范的救治操作,现场急救与医院救治之间缺乏信息的关联性,对急救过程以及结果缺乏合理的评分以及预警,不完善的救治模式只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不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16]。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改良创伤急救模式不断地应用到临床急救过程中,该模式的实施不但可以对具有严重创伤的患者进行早期救治,还可以改善预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最及时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17]。本次研究中所比较的两组患者的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主要是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开始到确定进行手术的时间,该时间的长短与患者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以及对患者进行影像学的检查时间有关[18]。实施改良创伤急救模式之后,本院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科至手术室的时间明显缩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院的医疗救治水平以及救治质量[19]。该模式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的评估以及确诊,加之急救流程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在提高治疗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改良创伤组患者的ISS评分为(26.35±4.82)分,高于传统创伤组(21.24±4.79)分;受伤至住院时间为(1.28±0.52)h,低于传统创伤组(1.53±0.27)h;
急诊科停留时间为(14.51±5.49)min,低于传统创伤组(22.63±6.47)min;影像学检查时间为(16.1±3.4)min,低于传统创伤组(27.4±5.6)min;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为(40.32±7.38)min,低于传统创伤组(63.58±11.42)min;ICU住院时间为(5.71±2.99)d,低于传统创伤组(10.01±6.89)d;总住院时间为(24.02±12.28)d,低于传统创伤组(32.12±19.88)d;抢救成功率为97.1%高于传统创伤组82.4%;死亡率为2.9%,低于传统创伤组17.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低于传统创伤组2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实行改良创伤急救模式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较高,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漫漫,薛胜男,陶洁茹,等.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6):1061-1063.
[2]曾贵成.序列式急救复苏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55-956.
[3] Kleber C,Giesecke M T,Tsokos M,et al.Overall distribution of traumarelated deaths in Berlin 2010:advancement or stagnation of Germantrauma management[J].World J Surg,2012,36(9):2125-2130.
[4]姚元章,孙士锦,谭浩,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探讨[J].创伤科杂志,2011,13(2):103-105.
[5]汤新颜.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7):22-23.
[6]苏联春,罗燕.创伤急救一体化模式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医药前沿,2016,6(19):396-397.
[7] Evans J A,van Wessem K J,Mcdougall D,et al.Epidemiology of traumatic deaths: comprehensive population-based assessment[J].World J Surg,2010,34(1):158-163.
[8]李虹彦,刘涛,殷欣,等.中国创伤急救10年研究现状回顾及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2):104-107.
[9]侯连英,侯连玉,龙辉,等.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8):21-23.
[10] Kaiser R,Waldauf P,Haninec P.Types and severity of operat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s[J].Acta Neurochir,2012,154(7):1293-1297.
[11]汤中飞,李兵,阮海林,等.规范化救治模式在严重交通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4):186-189.
[12] Curry N,Hopewell S,Doree C,et al.The acute management of trauma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rit Care,2011,15(2):R92-97.
[13]顾怡兰.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26-128.
[14]莫东.严重创伤院内急救模式的临床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4):643-644.
[15]黄官武.无缝式抢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2):67-68.
[16]赵文飚,殷建伟,刘鸿翔,等.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的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9-21.
[17] Maegele M,Paffrath T,Bouillon B,et al.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 in severe injury:incidence,risk stratification,and treatment options[J].Dtsch Arztebl Int,2011,108(49):827-835.
[18]戴領,胡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39-40.
[19]赵新昂.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急救疗效的临床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83-84.
[20]李亚勇,夏红,左钰,等.多学科联合互动教学模式在急诊创伤急救教学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12): 00 002.
(收稿日期:2017-01-10) (本文编辑:周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