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观引领视角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2017-03-31 18:50徐雪红王茜婷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雪红 王茜婷

【摘 要】作为民族高校,肩负着以“双符双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使命,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有机地集合起来,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其行为导向,从而培育出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人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党建工作 民族高校 党员培育

高等教育不仅肩负着智慧育人的责任,也承载着文化育人的使命。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高等教育在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指导下,怎样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成了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民族高校承载着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加強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教育、政治素养教育、专业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党员发展的整体质量,成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

一、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彰显着文化的软实力,是最坚实最持久的社会力量,广大青年学生更应该成为这股力量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更应该积极地践行核心价值观,并身体力行地将其推广到身边的学生中去,树立榜样,发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民族高校党建工作者在推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更应该以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党性修养和综合技能,培育优秀少数民族人才。

(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领是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政治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党全国人民身体力行的正能量话题。尤其是大学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帮助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显得更为重要。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也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由此可见,在高校育人环境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引领作用,是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

(二)推动核心价值观育人工作,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2014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前做出重要批示:“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高校人才培养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和切入口。我们要抓学生党员队伍,利用优秀的党员学生队伍去影响和带动普通学生,在普通学生中树立起榜样,从而达到全面提升高校人才队伍质量的作用。

(三)融入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是推动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尝试

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武装学生的重要思想阵地,高等教育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作为民族高校,还肩负着以“双符双适”(指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符合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适应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需要)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使命。围绕这一使命,结合民族高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好务、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的“二为服务”宗旨,通过分析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二者的辩证关系,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贯穿两者的发展,从适应民族高校人才培养这一特殊要求的角度,探索出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工作途径,可作为推动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党建工作中,目的在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认同,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政治素养、专业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在学生中传递正能量,树立榜样力量,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学生活动宗旨、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和激励考核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知、认同与践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逐步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效。

二、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组织架构层面

1.党建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关系。从组织架构到工作内容来看,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在学校层面上的归属不同,造成了两者工作开展的分割局面,以致两者工作的展开出现盲区,缺乏整体性的工作思路,也谈不上协同合作。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实施主体在融合的深度和宽度上都较狭窄,虽然两者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承担,但是经常由不同的辅导员具体实施,加之工作细碎烦琐,导致了实施主体之间缺乏工作思路和方法的交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多的是借助于班团建设的平台。班集体建设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稳定、成熟的模式,但学生党支部建设无论是在制度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生活开展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发展体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需要拓展基层党建这一平台,实现价值观在党建和班团建工作中的交叉融合。

3.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育在组织层面缺乏成熟的发展途径。组织层面没能给这部分学生提供足够施展才华的平台,导致其活动参与度低,组织归属感不强,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育在组织设计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培育模式。

(二)党建工作具体的实施层面

1.日常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的情况反映出学生党员中党性修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者不乏其人,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肤浅,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不敢“亮剑”,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党员的先进性无法充分发挥,对普通学生更难起到标杆和引领作用。

2.在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学生支部工作几乎停留在新党员发展的程序性工作层面,学生党员常常在被发展后就出现“船到码头车到站”的状态,在学生群体中很难辨识出“党员”的模样。

3.民族高校学生构成复杂,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并且涉及诸多民族问题。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且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学生党员本就十分稀缺,在培育有着强烈入党动机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方面,又因他们在专业课程学习、人际关系问题和饮食起居等方面存在差距和障碍,导致了其在推优和民主评议中支持率较低。因此,在培育少数民族优秀党员方面就出现了困境。

三、基于价值观引领视角下推动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途径探索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并结合民族高校的特殊身份来看,围绕着帮助少数民族党员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成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一)组织层面

1.抓党建工作带动学生工作的定位。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利用学生党建工作为抓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将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学生工作之中,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彰显党建工作的特色,围绕着党建工作为核心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让党员学生队伍既成为学生工作的组织依托,也成为学生工作的政治核心。

2.将社会核心价值观体系贯穿于党建与学生工作的发展之中。不论是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还是在学生日常管理、学生活动宗旨、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和激励考核中,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知、认同与践行,培育出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时代新青年。

3.基于党员培育对象的主体差异性完善组织建设。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考虑到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的特殊身份和使命,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化的党组织生活,丰富党组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2014年11月,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育项目(“3+N”)》获得了该校2014年基层党建活动创新项目(重点项目)的立项,项目采用“3+N”的模式,“3”即选拔三类党员:优秀专业课党员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党员;“N”即少量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项目建立实施培养小组11个,实行组长负责制,并做好分工与合作。项目开展重点针对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党动机、党建知识与理论及党性修养教育,到学生学业学习及专业指导、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道德修养的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从个人理想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梦的统一,形成同频共振,培养出符合党组织要求的、群众信赖的、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合格入党积极分子。

(二)具体的实施层面

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推动民族高校的党建工作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1.树立党员学生榜样,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高校党组织建设要结合作风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以党员的先进性、荣誉感、使命感、奉献精神为切入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老党员再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继续教育、普通学生的党建宣传教育三个层面的活动开展,培养、规范、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行为规范,坚定其信念,让他们去影响、引领普通学生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使其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真正成为引导和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2.党组织生活中融入警示教育,促进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在开展党组织生活的过程中,重视佩戴党徽,重温誓词,唱国歌,国际歌、悬挂党旗等仪式教育,以此作为警示教育的载体,强化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同时激发非党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党的认同,也达到了对普通学生的党建宣传教育的作用。

3.强化党员学生的服务意识,促进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体验

通过让党员和支部承担学院活动的服务工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的动力,增强党员学生的奉献意识,在普通学生中起到标杆和示范作用,在参与党组织活动体验的同时,最终达到学生党员价值引领作用的目的。

4.针对民族高校学生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培养

民族高校聚集了来自不同民族地区、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参差不齐的个人综合能力的少数民族学生。面对此类学生,应该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党员培养方案。第一,加强党组织关怀,注重情感沟通交流。许多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在各方面表现较为优秀,但在推优和民主评议过程中显得并不突出,各支部书记和辅导员就要及时了解情况,在人际关系、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结合专业特征,利用形式多样的班级、团支部和党支部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充分互动起来,避免少数民族学生被边缘化。第二,优秀党员教师牵头,积极展开帮扶,帮助其提高专业技能和学习水平。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特别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是影响他们加入党组织的软肋。基于此,专业教师从专业理论的角度随时关心他们的学习动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然后采取相应的指导、帮扶措施,让他们在学业上得到帮助,从而让入党各个环节不降指标,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推优、发展方面更具竞争力。同时,专业课教师参与帮扶指导的过程,也是党员再学习、党性修养再优化的教育过程,专业课教师在学习实践中更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第三,优秀辅导员搭建帮扶桥梁,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在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中,辅导员都起着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他们熟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少数民族学生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帮扶,离不开辅导员的协同培育,辅导员从日常管理、谈心谈话、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分析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升其自我管理技能和通用技能。同时,辅导员作为党员教师队伍中的年轻一代,在协同培育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提升。第四,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朋辈帮扶作用。学生党员是来自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的言传身教和经验分享既起到对积极分子最有效、最大化的朋辈指导,又实现了对学生党员的再教育,避免“船到码头车到站”,实现了入党后再教育,永葆党员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梅荣政.领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5(08):4-7.

[2]张传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构及现实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5(68):35-36.

[3]韩晓捷.高校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06):27-29.

[4]朱惠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选择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6):41-42.

[5]沈晓梅,姚冠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1):62-66.

[6]张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大学班级建设[J].学理论,2009(12):209-210

[7]廖明星.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6(1):155-157.

[8]林锦芯.抓好学生党建 推进学生工作[J].北京教育:德育,2009(10):47-48.

[9]王锦霞,任廷峰.浅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精神[J].新西部(理论版)2014(9):6-7.

[10]孙耀廷.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导青少年成长[J].新长征(党建版),2013(03):16-17.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时期加强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