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操作风险探析及防控

2017-03-31 15:50李琼
时代金融 2016年36期
关键词:操作风险防控

李琼

【摘要】近年来金融风险事件频发,银行业面临的风险防控压力加剧,本文旨在结合近年来银行业贸易融资业务的实践,对贸易融资操作风险的类别、辨识,以及风险的控制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银行业贸易融资操作风险防控做出有益的探索。银行的发展是效益水平和风控能力的共同发展,坚持做好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贸易融资 操作风险 防控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脚步,金融行业也随之进入新常态。在宏观经济呈“L”型走势、产业结构艰难转型的过程中,实体经济持续震荡,国内部份贸易企业生存环境恶化,资金链紧张,金融风险事件频发,银行业面临的风险防控压力进一步加大。如何根据新形势,结合新情况,进一步准确界定贸易融资操作风险类别,规避贸易融资风险,成为银行业在新常态下风险防控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结合近年来银行业贸易融资业务的实践,对贸易融资操作风险的类别、辨识,以及风险的控制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银行业贸易融资操作风险防控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追根溯源,认清贸易融资基本特征

贸易融资是一系列融资融信产品的总称,是针对交易链条上某一特定贸易节点的短期融资。贸易融资服务于贸易,它一端连着贸易,一端连着金融。所以,贸易融资是“金融服务实体”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

贸易融资不同的产品适用于不同的贸易方式、结算工具、账期,具有业务发生频繁、操作环节多、期限短、产品种类多、产品创新变化快、风险具有一定隐蔽性等特点。因此,贸易融资业务除了关注客户经营情况、资信情况和担保情况外,操作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其两个风险点:一是贸易融资要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二是银行要具备把控第一还款来源的有效手段,即坚守贸易融资自偿性的底线。如果没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做支撑,第一还款来源失控,贸易金融业务就会发生异化,风险便会大幅上升。

二、望闻问切,找准贸易融资操作风险成因

(一)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到位

由于虚构贸易背景导致重复融资套利、虚假融资案件频发,所谓的自偿性就会落空,一旦融资资金、收汇资金被挪用,同时企业经营状况及财务情况出现困难,资金周转失灵,则对银行融资业务构成较大的风险。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的银行展业三原则,这也是银行防范风险的自身需求。在实际业务中,贸易背景审查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贸易背景单据仅满足表面一致性,资料审查仅满足制度依据。如应收账款类融资业务通常要求企业向银行提交合同、发票、提单或者报关单等相关单据;审查发票让渡条款;办理应收账款转让或质押手续。而在实际业务中,各家银行只能调阅其自身业务数据,无法知晓企业在他行的业务情况。二是银行人员对报关政策不熟悉加大了贸易背景的审核难度。根据海关总署2015年第14号公告《关于取消打印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联(出口退税专用)的公告及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公告2013年第52号《关于深化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减少纸质单证流转完善贸易外汇服务和管理的通知》等规定,海关实现报关电子化,由企业自行打印报关单证明联并加盖企业公章提交至银行作为单据依据,导致对这些单据的真实性审核较难。三是贸易融资需求与实际贸易资金周转周期不相符,导致融资期限与资金回笼周期不匹配。四是企业通过专业人员变造、伪造单证,增加了银行真实性审核的难度。五是银行在企业有抵押、质押等保障的情况下,放松贸易真实性审核。

(二)贸易融资自偿性无法得到保障

自偿性即每笔贸易对应的销售货款回笼都应当做贸易融资还款来源。贸易双方正常履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规避业务风险的关键,而贸易融资操作风险控制的重点是确保资金流的相对封闭运行。在实际业务中,由于业务发生频繁、期限短、贸易方式多样化等,客观上很难做到对每笔业务的跟单式管理,导致多笔销售货款混杂、资金挪作他用,整个资金链条敞开,集中偿还时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贷款。而贸易融资自偿性欠缺保障的问题,则体现在贷后管理环节。一是贸易环节未能实时跟踪,不同贸易融资产品的贷后管理要求没有落实。如打包贷款等发货前融资未对客户资金使用及发货情况有效监控;对进口押汇等进口融资的回笼资金监管不到位;对出口保理等应收账款类融资未能监控回款资金。二是当客户经营管理状况、资信状况发生异常变动时监督不力。如未充分关注企业实际控制人涉及民间借贷、企业关联方涉诉等事项。三是对风险缓释措施的管理不到位,造成担保有效性不足、抵押或质押悬空。如授信方式采用货押时未落实巡库核库制度,未落实盯市制度及质物核价制度,对异地保证人的跟踪管理不到位等。

(三)贸易融资动产质押监管不到位

在动产质押中,质押人提供的财产多为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是為了解决存货的流动性问题故而申请动产质押融资。企业动产未积极投入生产,多次质押给银行套取资金,一旦风险暴露发生法律纠纷,确定质押物的所有权及顺位权将变得十分复杂。动产重复质押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无法有效控制质物;二是信息不对称,如银行对货权属性、货权真实性、是否已质押等无可靠信息来源;三是监管能力不足,银行需要委托第三方仓储公司监管质物,存在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对症下药,做好贸易融资操作风险防控

银行在推进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业务风险防范,多管齐下提升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水平

(一)加大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力度,防患于未然

在满足企业正常融资需求的同时,规避重复虚假融资、融资套利风险。一是要强化对物权单据及报关单的审核。目前各银行审查企业贸易背景真实性单据主要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提单和报关单,提单审验可要求只接受全套正本提单等技术性要求,报关单审验一方面要求企业提交下电子口案系统打印截屏,加盖企业公章作为报关依据。另一方面,加强与外管局交流力度,通过外汇局对比进出口报关单、贸易收付汇和结售汇数据规避单据重复使用套取银行融资的风险。二是细化贸易融资业务管理。贷前调查阶段不仅要了解企业日常运营现状,同时要了解进出口双方交易历史及交易情况是否良好,进口商所在国家的政局不稳定因素是否增加,出口产品是否是其主营产品,产品价格是否偏离市场价格,资金回笼周期是否与融资期限相匹配等方面,不能以任何例外情形削弱或放弃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之义务。三是贸易融资涉及保险、仓储、物流、法律等多个领域,参与方众多,银行应相应建立并加强与保险公司、仓储公司、海关、外部律师的合作关系,借助第三方专业经验,缓释业务风险,保障银行权益。

(二)加强贸易融资差别化贷后管理,实现风险动态监控

贸易融资贷后管理过程中,应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合规性的审核、验证。根据不同的融资产品的风险点,准确把握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的内容及风险分类的准确性,按风险分类的不同情况实现贸易融资差别化贷后管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对贸易全流程的跟踪监管。贸易融资的操作风险的控制核心是贷后的全流程跟踪监管。结构产品设计是通过对融资主体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跟踪监控,实现对自偿性资产的有效控制,落实对融资资金的担保或反担保。银行应设专人专岗对每笔业务项下的物流、资金流、单据流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快速处理风险隐患。二是回款资金的控制。由于企业存在不同结算方式的需求,如延期付款、预收货款等,跨境资金流动的时点不固定,造成贸易资金流与货物流之间存在时滞,加大了银行监管难度和压力。因此,进口类融资业务应关注融资放款后,销售回笼款的有效监管。在回笼期短于融资期限的情况下,防止回笼款被挪作他用。如投向房地产、股票等资本市场。出口类融资应关注回款有无回至他行挪用的情况,客户收汇量与融资规模是否匹配。三是根据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特征,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根据客户风险评级、授信产品风险、债项金额大小进行多维度分类分析,采取差别化贷后管理,并根据客户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贷后管理策略。

(三)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增强风险防控有效性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权威的动产质押登记公示平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应收账款登记信息系统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动产抵押系统二者彼此割裂,无法满足银行查证需求。各银行应借鉴同业创新经验,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贸易融资领域,搭建有效商品交易平台。一方面借助业务平台解决监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发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易平台对动产质押存续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实现动产质押融资风险的防控。同時监控资金,解决回款被挪用、资金流难以把控的问题,实现控信息、控货物、控资金,保证整个业务流程封闭运作,回归贸易融资本质。

综上所述,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具有一定隐蔽性,要准确识别风险隐患,必须对贸易本身有较全面的了解和系统的审查,才能客观地诊断出风险焦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防范,避免千篇一律的风控手段。银行的发展是效益水平和风控能力的共同发展,坚持做好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四清.《贸易金融》.中信出版社,2014年.

[2]邴亚琼.《贸易融资差别化贷后管理》.《中国外汇》,2015.

猜你喜欢
操作风险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慢病防控 接下来的10年怎么做
慢病防控一刻也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