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角下广西农信社手机银行业务研究

2017-03-31 11:32黄显海
时代金融 2016年3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

黄显海

【摘要】广西农信社作为广西最大的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等化、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为使命,坚持科技引领支付服务创新的宗旨,致力于打造广西最大的普惠金融电子服务平台。广西农信社把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支付渠道建设,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推进金融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

【关键词】普惠金融 手机银行 广西农信社 互联网金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7%,不足城镇普及率67.2%一半,而广西互联网普及率总体水平在2015年增长10%仅为42.8%。对互联网知识的缺乏以及认知不足,导致的对互联网使用需求较弱,仍是造成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我国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高达为68.0%。《调查》进一步显示手机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所以发展手机银行既是潜力无限的机遇也是艰巨的挑战。

一、广西农信社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措施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主旨是要发展能更好的惠及农村、农民等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作为广西最大的金融机构,更是农村金融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的广西农信社,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等化、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为使命,坚持科技引领支付服务创新的宗旨,将普惠金融和便捷支付服务向农村地区扩展,创新构建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致力于打造广西最大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为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构建电子银行服务体系

广西农信社立足农村市场,加快产品业务创新,逐步构建起多渠道、分层次、广覆盖的电子银行体系,将普惠金融拓展到了广大农村偏远地区。2014年起,推出免收桂盛卡全球ATM取款手续费等17项便民惠民措施,着力搭建完整、通畅、安全的支付清算服务体系,全面实现了互联互通,建成了广西区内覆盖面最广、渠道齐全的支付结算网络,有效改善了广西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实现了“跨行资金汇划乡乡通”。不断完善电子服务渠道,努力促进实现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构建起涵盖桂盛借记磁条卡、桂盛借記IC卡、桂盛贷记卡(公务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支付、短信服务、自助设备服务等的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电子银行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末,全区农信社借记卡达到2763.17万张,网上银行客户数达62.33万户,手机银行客户数达119.50万户,电话银行客户达70.35万户,短信通客户达503.60万户,电子银行替代率66.5%。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开启了广西农信移动支付新时代。

(二)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

广西农信社积极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使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2013年投入2300多万元,在广西各行政村全面布设桂盛通机具,打造“足不出村”即可参保(合)缴费、领取待遇、查询信息,并且发展银联直联商户16028户,比上年末新增15774户,其中,布放POS终端54398台(桂盛通36679台)。累计布放ATM、CRS、BSM等各类自助设备6317台,其中ATM2657台,CRS2367台,BSM 1293台,ATM布设量、跨行交易金额继续稳居全广西第一。广西农信社坚持普惠金融理念,积极开展惠农支付服务试点,截至2015年末,全辖便民服务点已达14286个,便民点交易笔数579.85万笔,交易金额89.55亿元,有效便民点比率92.32%。通过打造覆盖城乡网点、畅通清算网络、贴近农民群众的惠农服务网络,广西农信社将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至社区、偏远乡村和农户家中,让农民亲身体验“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的便捷。广西农信社不仅成为自治区本级非税收入收缴、国库集中支付、新农合业务的代理银行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独家代理银行,是各种支农惠农资金代发业务银行;而且为广西近千万农户建立了“中国农民直补网”,成为代理政府发放各项支农惠农惠民补助(贴)主办银行。为客户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普惠金融服务,构建成了广西最大、市-县-乡-村(街道)全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

(三)推广手机银行业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为让客户更多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广西农信社把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支付渠道建设,加大电子银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推进金融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自2013年11月28日推出手机银行以来,凭借其易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广西农信社手机银行迅速崛起,已成为全系统客户支付结算的重要服务渠道。截至2015年末,手机银行用户已达到116.85万户,客户规模、服务功能、系统安全等方面均为同业领先水平。同时,广西农信社通过手机银行迭代创新机制,持续丰富手机银行功能,提升客户体验,进一步提升移动金融服务能力。目前,客户可在手指尖享受网点查询、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生活缴费、个人贷款、股金查询、信用卡管理、投资理财等众多移动金融服务,个人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已进行账户体系整合,成为业内领先的“金融+生活”综合性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二、实施手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实名制解决了手机银行与金融账户结合的技术问题

手机银行也可称为移动银行,指利用手机来完成各种金融服务,实质是以手机为媒介进行金融交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传统银行主导下的手机银行,这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延伸,在发达国家比较普遍;二是移动运营商主导下的手机银行,在欠发达地区比较普遍,能够更好地满足金融包容的需要;三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完成的融资活动,如P2P融资模式等。手机银行在我国主要是由银行主导,在城镇地区迅速发展,但在农村地区推广比较慢。

电信企业在为新入网用户办理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手续时,要验证用户身份信息,并现场拍摄和留存用户照片。未来的手机号码就是一个虚拟账户,并且是实名的账户,具有金融账户的属性,能够进行便捷和专属的金融交易。《通知》除了计划加快实施手机号码实名制之外,还要求电信企业要立即开展一证多卡用户的清理。同时明确商业银行抓紧清理借记卡存量清理,贯彻落实“同一客户在同一商业银行开立借记卡原则上不得超过4张”等规定。这些举措无疑对未来手机银行安全有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手机银行使用成本逐渐降低,为其广范普及扫清障碍

普惠金融的对象大多不富裕,甚至贫困,手机银行的使用成本是他们使用一大障碍。现在廉价智能手机大量投入使用,而且功能齐全兼容性好。其次,移动互联网正在快速展开,使资费在逐步下降。截至2015年8月,移动4G网络已覆盖广西14个地市城区、所有县城和乡镇,以及大部分3A以上景区、重要通信枢纽、农村热点区域。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把支付从银行的物理网点,转移到手机的电子钱包、移动支付,而且客户体验更佳,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移动互联网不受空间、时空的限制,延伸了银行的服务,延伸了客户的空间,极大地节约银行的经营成本。据招行2013年统计,移动支付是柜台支付的成本的15%,低成本就会转化为经营价格的降低,手机银行变得廉价实惠,从而为其大量普及扫清障碍。

(三)手机银行可以实现农村普惠金融

《2015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绿皮书)发布,该报告强调了全面实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主体通过互联网、数据等技术普及农村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的特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手机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与穷人联系最紧密的一种互联网金融形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金融普惠,实现金融的社会功能,即金融能够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Shiller,2012)。王修华和郭美娟(2014)认为手机银行可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是实现农村金融包容的重要途径。

刘海二(2014)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困境在于信息不充分,而推广低成本手机银行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手机号码的身份识别功能具有一定的信息揭示作用,手机银行+代理商的制度可以实现信息的披露与传播,手机银行的价格显示功能信用记录功能与社交网络功能也可以充分揭示和传播信息。刘海二和曾真(2016)从金融普惠的着力点出发来研究金融普惠,认为手机银行可以实现金融普惠,其着力点表现为金融账户、现金存取、移动支付、征信服务、信贷业务等方面。謝平和刘海二(2016)研究表明手机与手机银行的诞生,拓展了农村熟人社会的边界(半熟人社会),促进了农村金融功能的发挥,表现在:手机银行具有资金聚集的功能,能够提高农村资金的匹配效率,有助于农村金融风险的管理。通过以上三种途径,手机银行可以实现农村普惠金融。

三、广西农信社发展手机银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政策法规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需要加快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明确手机银行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手机银行营运,切实保护手机银行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应该引导相关方面投入手机银行建设,协调电信运营商在农村地区建设和完善互联网设施,鼓励运营商推广互联网,并相应减免贫困居民上网资费。

(二)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增强手机银行认知度

由于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甚至是出于安全戒备,使农村居民难以接受对于手机银行这一非现金支付工具,持续的宣传引导过程是必不可少。政府、银行、电信运营商等主体应加强手机银行业务基本知识和优势的宣传,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提高手机银行在农村的认知度。针对农村地区主要通过电视获取信息的现状,可以采取以电视广告投放为主,报纸、短信等其他渠道为辅的宣传模式。通过电视广告进行时,将手机银行的理念传达出来,要表达出使用手机银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在营销过程中,应详细讲解和宣传手机银行业务办理流程、安全保障措施、技术特点、用户操作注意事项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并通过实际演示消除农民对新鲜事物的戒备心理和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忧虑,使其实实在在感受到现代支付工具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实惠,逐步培养手机银行使用习惯。

(三)完善监管,切实防范手机银行业务风险

安全是影响手机银行使用的重要原因。《2014年手机银行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有高达55.80%的客户对手机银行的安全性表示担忧。手机银行存在账户盗用、业务操作、密码制、系统运行等风险。同时,手机银行相关软件、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对在线交易实施有效监管,可能造成资金损失、账户信息和身份信息的泄露,因安全问题引发的纠纷也很难于在法律规范下解决。在手机银行监管方面,应在促进我国金融普惠体系建设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采取审慎监管的态度和相对稳健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出台统一完善的手机支付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指导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加强引导和监管,有效防控手机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和市场风险,保护农村居民金融财产安全。完善手机银行安全保障机制,综合采用身份认证制度、交易限额控制、数据加密技术等来保障用户资金安全。成立专门的消费者保护部门,建立健全客户投诉、争议解决和赔偿机制,切实保护手机银行客户的权益。广西农信社可与电信运营商合作逐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搜集、识别和处理客户数据,通过深入分析数据,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防范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彦舟.互联网时代农村普惠金融的服务路径研究——基于银行业供给侧的角度,甘肃金融,2016年第6期.

[2]王修华,郭美娟.金融包容视角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9期.

[3]张欣.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4月(上)第7期.

[4]刘海二.手机银行可以解决农村金融难题吗——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应用,财经科学,2014年第7期.

[5]刘锡乐,刘海二.手机银行、农村金融与移动运营商,武汉金融,2013年第10期.

[6]刘海二,手机银行实现金融普惠的着力点——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社会功能视角,银行管理,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