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客“网红”攻略:拼粉丝、拉选票、搞“谍战”

2017-03-31 18:06萧祷
看天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柯文洪秀柱马英九

萧祷

作为政治人物,其社交媒体不可能如普通民众一般只是写写日程,聊聊感受。

蔡英文会利用网站功能发布一些在线活动,马英九的“脸书”还一度成为“热线”,帮助民众解决难题

3月14日,蔡英文给国民党主席候选人、前“副总统”吴敦义的帖子点了个赞。

当天,吴敦义在社交网站Facebook(脸书)上发帖,在介绍自己参选理念的同时,不忘批评蔡英文:“你可曾听到真正人民的声音?没有,因为你只在乎你自己!”

此帖一发,引发网友感慨,有意思的是,蔡英文的“脸书”账号也来“亲手”点赞,吴敦义对此表示“有点惊讶”。

一天后,曾经与蔡英文是竞争对手、想“炝炒”“空心菜”的“小辣椒”、国民党现主席洪秀柱不遑多让,同样在“脸书”上“搞出事情”。

当天,国民党中常会会议在洪秀柱的“脸书”主页上直播,议题之一是要不要提高党代表参选门槛,对此,国民党团总召廖国栋在直播中称,希望协商。

未料,洪秀柱的“脸书”此时在直播帖下留了言,称“协你老母鸡啦”,一时群议哗然。

在台湾,无论是蔡英文、洪秀柱,还是已经卸任的马英九,不管是年轻世代还是政坛大佬,每个政治人物都是社交媒体“老手”,人人都有“脸书”主页、多人拥有YouTube专属频道,对于Line和Instagram,也有不少政客算得上“行家里手”。今年春节这样的“表演时间”,政坛人物就纷纷在“脸书”上给大家拜年,马英九送春联,台北市长柯文哲赠红蛋,高雄市长陈菊直播发红包……

政界“网红”的“鸡汤”和“自黑”

“您好,我是蔡英文。”

2008年,蔡英文成为最初接触社交媒体的台湾政客之一,她开设了个人博客“小英的故事”。博客中的文章虽都与政见有关,还引入YouTube影片,但总体而言娱乐性不强,不过只要网友在博客上留言,就会有蔡英文的“亲自”回复,署名“IwT”(蔡英文名字的威妥玛注音为Tsai Ing-wen,编者注),甚至一次留言的时间是夜里两点十分,让粉丝盛赞其“废寝忘食”。

近些年,更具个人色彩、飽含情绪的Plurk(噗浪)、Instagram和“脸书”在台更受欢迎。

“绿营”人物最早开始了“噗浪”风潮,这是一款类似微博的社交媒体,前“行政院长”苏贞昌、谢长廷可说是重度迷,苏贞昌甚至组织了线下“噗友”聚会,但前“副总统”吕秀莲曾批评,政客在噗浪讨好网友,是“不求上进”。

不过相比下,能让民众“废寝忘食”的社交媒体应该是“脸书”,有人称台湾人现在是“只看‘脸书不看书”。据去年数据显示,“脸书”在台湾地区每月活跃用户数高达1500万人,使用率65%,居全球之冠。

如此受欢迎的平台,政治人物当然不能错过,正如马英九所称,“民众在哪里,当局就在哪里。”

2011年1月28日,马英九开设了“脸书”个人主页,一个月的时间,粉丝数量突破48万,成为台湾政坛中的第一个“网红”。

开设之初,马英九为自己的“脸书”定义了三个功能:理念传播、舆情搜集、意见交流,他称期待打造一个“与民众轻松交流、愉快互动的场域,让民众对公共议题的声音可以直接被听见,政府也能更有效率地将政策理念传送到民众眼前”。

与这句颇有些拗口的开场白相同,一开始,马英九的“脸书”风格有些刻板,基本只是各项活动议程的介绍,并表达看法或征求意见。

相比之下,2010年即开通“脸书”的蔡英文则更亲民。

和博客期相同,蔡英文重视回帖、经常留言同网友互动,此外,她还会发布宠物猫“蔡想想”的照片,以及一些比较感性的随笔,软化她常被诟病太过一板一眼的个人形象。

当然,作为政治人物,其社交媒体不可能如普通民众一般只是写写日程,聊聊感受。蔡英文会利用网站功能发布一些在线活动,比如支持“2025非核家园”和“援助日本”时,她发布活动专属胸章,认同这项活动的可以将胸章贴在自己的头像上,既传达了政治主张,也“上了粉”。

当时,作为在野党的政治人物,蔡英文还常常利用自己的社交媒体,批评马英九的政策,或者组织、倡议相关活动以示抗议。

如今,蔡英文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其社交媒体便多用来发表政策主张,偶尔还有些“鸡汤”,比如今年元旦,她转发台防务部门短片,称赞台军官兵的辛劳,称“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国军战战兢兢的第一天”。

此前的“批评任务”则由如今最大在野党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接了班。

蔡英文上台后,多项转型政策触及方方面面,洪秀柱通过社交媒体,支持军公教、性少数、劳工等团体上街,甚至还亲自走上凯达格兰大道,带头发起反核灾食品游行。

同样,作为女性,洪秀柱也偶尔会在社交媒体一反她的“辣椒”形象。

去年12月27日深夜,面对国民党因黄复兴党代表并选案引发内讧,洪秀柱在“脸书”发出“阿柱讲心情”视频,详述她的心路历程,并称很抱歉让大家担心。影片中,她脱下平常所戴的假发,以真发亮相,还问网友这颗“新鲜的头”大家看得习不习惯。

2012年顺利连任后,马英九也偶尔会打打“温情牌”,他曾发文与夫人周美青“秀恩爱”,将一张30多年前二人谈恋爱时的合照,上传到“脸书”,一天内就获得7.5万人点赞。

除了晒出自己的生活,马英九的“脸书”还一度成为“热线”,帮助民众解决难题。有一次,一名台湾艺术大学学生在他的“脸书”发求救信,希望其帮忙“协寻失踪同学”,此事被“总统府”交办刑事部门,后来顺利找到了人。

临卸任的马英九还曾在“脸书”发布影片“自黑”,提及常被网友写进段子的“死亡之握”、“逆轰高灰”、鹿茸事件等。

选战“绿林军”

“婉君(即网军,台湾流行语,编者注),快来给我点赞!”

自从台北市长柯文哲利用“网络营销”筹集选举资金,成功当选台北市长,社交媒体在岛内选举中的作用就尤为凸显,这句话进而成为众多政客的心声。

柯文哲在胜选感言中称,“这是一场网络主导的选战”,引发不少感慨。台湾传统选举文化植根深厚,各种扫街、拜票、造势活动层出不穷,但柯文哲竞选团队的网络“军师”戴季全,却帮助柯文哲这个政治门外汉通过网络,夺取胜利。

“‘脸书用户社群集中在20至40岁。”戴季全解释,他们监控社交网站,判断这些用户的喜好,进而决定柯文哲下一步要说什么、做什么,什么可以得到赞和转发。最终,“让全台湾的年轻人帮柯P拉台北市的票。”

不用摇旗吶喊,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掀起无比的影响力。作为公共人物,开辟公共平台向公众发声,拼民调、拉选票,无疑仍是政治人物的主要目的。在台湾如火如荼的“总统”选战中,年轻族群更是两党的必争之地。

马英九也曾尝试利用“脸书”吸引年轻人。

为准备2012年“大选”,其连任竞选办公室不但以“台湾加油赞”为名,模仿“脸书”的点赞行动,还成立“新媒体部”,由5位年轻人组成“K5”团队,专门负责新媒体运营。

当时,该团队推出了“早安打卡机”活动。这一活动的灵感来自年轻人喜欢赖床刷手机,游戏设计只有早上6点到10点半可点赞“打卡”,前10名网友可获得马英九签名的“早安赞卡”。活动第一天,马英九还实时上传首次在官邸“打卡”的画面,与网友分享。

2016年台湾“大选”时,这场“网友争夺战”更是“寸土必争”。

2015年10月,台湾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相继被曝出,蔡英文团队频繁在YouTube上通过图表统计和动画短片,来表达她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立场,直至2016年“大选”,这些宣传视频吸引了大约9万次观看。如今,民进党在YouTube的专属频道订阅数有17万,比国民党的1200多高了百倍不止。

“我们称此为动画政策,它可以在两三分钟内把事实解释清楚,还可以迅速通过Line、‘脸书及其它形式的社交媒体加以传播。”民进党媒体创意中心前主任李厚庆说,为了迎战,需要多个社交媒体融合发展。

“大选”期间,蔡英文除了“脸书”,还在其他社交网站,如Instagram和Line上开通个人主页,创建标签、发表帖子,拉近年轻选民。

对于批评与指责,蔡英文团队选择不删留言,甚至曾称“欢迎大家来到‘脸书的世界”。与此同时,他们也不遗余力培养“网络青年军”。这群被称为“绿林军”的青年在社交媒體上充当舆论主攻手,只要有不利该党的新闻出现,便聚集而上,把自己的人气“刷”上去。

正是因此,2016年大选时蔡英文“脸书”的关注者比对手朱立伦多了80万人,而在2012年,她与对手马英九的差距也是80万粉丝,只不过当时她是少的那个。

相比之下,国民党方面没有多方作战,但也得到不少关注。当时该党“总统”候选人朱立伦的“脸书”主页,不仅有他的竞选广告片,也播放简短视频和卡通来宣讲他的政策。其中一段84秒的无声视频,只有一束光在朱立伦的额头上来来回回闪动,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好奇。

对此,朱立伦几天后放出解释,称“我有缺点,是头发少了一点;但同时也是优点,会比别人亮一点”,这个视频的意思就是,“一路都有亮点”。

虽然这个视频引起了不少“回光返照”的揶揄,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多数网友的“赞”。

雇“网秘”与“小编团”

“每次看到‘精彩的留言,都有一股很想亲自回应的冲动。”

马英九在卸任视频中解释了他录此短片的原因,可是有网友质疑,原来,对马英九而言,亲自操刀只有冲动,没有行动。

同样的疑问也针对于其他政客,网友们点赞的原帖是不是政客本人发出?这些政治人物又是不是亲自浏览网友的留言呢?

也许不是。

蔡英文为吴敦义点赞“风波”延烧一段时间后,“总统府”出面澄清,称点赞这件事只是负责管理总统“脸书”的小编误触,目前已经更正。

这个“误触”出乎人们意料。实际上,无论是公开资料还是私下信源皆显示,蔡英文的“小编团”不管是规模还是经验,都是台湾政治人物中首屈一指的。

2008年蔡英文靠博客拉人气时,就配有“网络秘书”,以年轻人的视角帮其撰文,其中第三任“网秘”黄嫈珺更是以“知性美女”走红网络,拉动点击率节节升高,也把自己送上了嘉义县议员的位子。

2009年,当选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下令成立网络部,选用熟悉网络社群操作技巧的“神秘高手”林阁雍担当主任。

此后,民进党发展出3个部门统筹网络业务。其中,新闻部专门负责接收各个社交媒体的用户回复,并分析判断是否立即处理;媒体创意中心收集各个社交媒体的网络信息,吸取别人的“好点子”;还有一个新闻舆情部,负责监看电视新闻、网络实时新闻、谈话节目等。

3个部门几乎24小时运作,不管民众发什么,甚至无论是否涉及了民进党和蔡英文,都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同时,为防止重要文件外泄,民进党还给蔡英文起代号为“董事长”,政策委员会为“动脑部”,新闻舆情部为“吵架部”,媒体创意中心为“创意部”等,宛如一场网络“谍战”。

而反观“百年老店”国民党,因“不当党产”问题捉襟见肘、希望党员们“共体时艰”的主席洪秀柱这边,人员并不充裕。

“这的确是我的失误,但也是我真实的心声。”前述“母鸡门”发生后,当班小编孙楷恭承认,都是自己惹的祸,这位年轻的小编目前仍是中原大学的学生,同时担任洪秀柱社交媒体的志工。

据了解,目前洪秀柱的“小编团”有像他这样不固定的十几名志愿工作者轮班,负责全部网络宣传,包括在YouTube发表政见、在“脸书”公布计划、回复留言,运营粉丝团等。洪秀柱的“脸书”上,这些人也是频频露面,并且会在回复中“署名”——“肿小编”、“壮壮小编”、“爆肝小编”都是“回复名人”。

几天后的3月19日,洪秀柱的“脸书”主页上发了一张公鸡动图,配文称这是在“负鸡请罪”,“不要害小编、禽流感快过”,大方承认帖子都是小编团发出。

当然也有一些政治人物的账号是自己操刀,比如爱发自拍的谢长廷。

谢长廷现任台驻日代表,曾于陈水扁时期做过“行政院长”、现在已经年过七旬的他玩起“脸书”来,同样兴致不减——时不时发点自拍,洗着头的、坐地铁的,用自拍杆的、45度角的他全都试过;有时谢长廷也会用其他政坛人物的表情包当做配图,抒发感慨。

2014年,在接受岛内媒体采访时,有记者问他是否亲自操作,这位政坛“自拍狂魔”立马拿起手机,自拍一张,发到“脸书”,称“有图有真相,也请看官替我证明”。

猜你喜欢
柯文洪秀柱马英九
“独派”在台北车站“鞋袭”柯文哲
卖水果
不够用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