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金融业集聚现状及问题研究

2017-03-31 04:46刘建莉
时代金融 2016年36期
关键词:金融集聚经济增长河南

【摘要】金融产业集聚如今已经成为各国现代金融产业组织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成为目前中原经济区尤其是河南省的重大发展战略规划之一。本文在对河南省金融集聚水平现实考察的基础上,指出河南省金融集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河南省金融集聚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 金融集聚 经济增长

一、引言

近年来,对金融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正在成为金融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金融产业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出现金融机构间通过企业间相互协调来组织交易活动,随后,金融控股公司逐渐兴起。今天,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的金融机构已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可以说,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目前,河南金融产业集聚虽有了长足进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河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金融业快速发展。总体来看,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约为1850.51亿元,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加显著,存贷款额稳步增长;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多层次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融资规模稳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显现;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拓宽,保险产品创新突出,全年保费收入达到了1036.08亿元,保险赔付额达到324.03亿元,与2014年相比有均有大幅增加。整体上,2015年,河南省金融业总体发展态势相对平稳,银行业平稳较快增长,证券业规模稳定增长,保险能力也有所提升,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已形成规模效应,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

(一)银行业发展现状

2015年,河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与贷款余额分别为47629.91亿元和31432.62亿元,较去年均呈增长趋势,其中涉农、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由于存贷差收窄,银行创新业务增加,理财产品中间业务存续2962.8亿元,增长98.7%。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快速增长,累计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950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和机构数量持续扩大,各种金融机构主体多元化发展。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12743家,其中,法人机构227家,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入,小型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小幅增加。民营银行及金融租赁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组建工作进展顺利,村镇银行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另外,还有汇丰、东亚、花旗等5家外资银行。

(二)证券业发展现状

证券市场融资规模进一步增长,融资额2582亿元,同比增加206亿元,新增IPO融资69.78亿元。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5家,总市值达到0.65万亿元,实现再融资304.09亿元,新增境外上市公司1家,使全省境外上市公司达到33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成立,进一步提升了河南省证券市场服务小微企业、地方经济的能力。201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新增多个交易品种,全年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8%和33%,粳稻JR和菜籽粕RM成为主要交易品种。

(三)保险业发展现状

2015年河南省保险业务迅速增加,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1248.8亿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共计320.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共计928.6亿元,各类赔付额共计447.7亿元。保险市场主体、资产规模及从业人员也在继续增加,地市以下分支机构不断增设,保险业从业人数达到32.1万人,机构数与从业人数均居全国前列。2015年河南省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有所提高,保险深度①由2014年的3%提高至3.4%,保险密度②也由1098元/人升至1330元/人。首家河南法人机构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涉农保险成效明显,保费增长53%,并有多个保险产品的创新。

三、河南省金融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对河南省金融集聚状况的分析来看,目前河南省的金融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金融集聚。但对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却有限,金融集聚力有待提升。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一)金融业发展不足

整體而言,河南省的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值均稳步增长,但金融贡献率偏低,与金融发达地区如上海、广州等地相比差距明显,金融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还有限。目前,郑州市已经成为河南省的金融集聚核心区域,金融资源集中,但郑州周边地区的金融资源却相对匮乏。而且单就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而言,郑州市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还有很大的空间来提升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从金融相关化比率③来看,河南省的金融相关化比率整体低于全国水平,而且与全国的金融相关化比率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可见,河南省的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程度在全国是处于落后水平的。

(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不足

目前,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等传统金融业虽都在稳健发展,但主要还是局限在银行业领域,发展的思路较窄。而对于银行业的发展而言,又表现出创新能力不足的特点。目前主要业务仍以存贷款为主,中间业务品种少,各金融机构间存在市场定位相近,业务种类单一,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的共性,这直接影响到了河南省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

(三)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不足

河南省的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竞争力明显不足,而且,河南省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分布于中部农村地区,中心城市网店较少,因此,在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使,主要的功能仍是吸储,处于辅助的地位。这样一来,就使得金融供给能力明显偏弱,无法满足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另外,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分布不够集中,没有专门的金融资源能够集聚发展的功能区。

(四)金融开放度不足

目前,河南省的金融领域中只有银行业和保险业有外资机构的进入,而且数量较少,业务的范围也比较的窄、规模小,尚未形成对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鲶鱼效应”。

(五)金融集聚质量提升的后续动力不足

金融业相关的教育资源落后,高端金融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金融专业人才缺乏,金融问题的科研能力极其有限。

金融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其中市场交易体系和支付结算体系发展的较快,但支付保障体系发展滞后。而且各自体系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如支付结算体系中的银行卡发展较快,证券二级市场发展相对缓慢。

金融资源的整合不到位。各地市的金融资源不能在区域间形成互补,从而配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需要,本地特色元素不显著。

四、提升河南省金融集聚力的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推进金融集聚水平的提升

采用内设和外引的方法,进一步加速金融机构的集聚水平。尽快建设能够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或中原经济区外的金融机构进驻中原经济区的金融生态软环境。组建更多的类似中原银行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并着力发展,扩大银行业的市场规模。同时,也要大力发展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业,并积极探索发展新型金融业态。为了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还要加强金融辅助产业的发展,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最后,要结合河南省的独特优势,积极发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功能,促进中原经济区证券业务多元化发展,扩大郑州的金融聚集度和辐射力。

(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建立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持续创新机制。现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要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金融机构应注重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和专业化产品的开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实行专业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资源在行业之间的联动、整合。强化创新激励机制,提升持续创新动力。作为粮食大省,提升河南省金融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因此,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业务功能和市场定位,依托农业科技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开展业务,打造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激活农村市场。注重创新的同时还要加强风险控制管理。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创新也会带来新的风险。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防范为了追求创新而造成巨大损失的可能。同时,还要加快建设金融产品研究中心,为金融业务的创新提供支持,真正成为提升金融业质量的后续动力。

(三)加强地市金融合作

河南省各地市的金融发展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所以,应根据各地市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点,加强邻近地市间的金融合作,进一步提升金融集聚的规模,从而带动各地市的金融发展。同时,加强地市间的金融合作,还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交流,技术的创新,并促进各地市金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大化的发挥金融集聚的效应,使经济和金融资源在河南省内最终实现流动、整合,助力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

(四)继续提升金融开放度

依托郑州作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定位,充分发挥其开展对外贸易和接受外资的优势,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不仅包括外汇存款、外汇买卖等常规的离岸金融业务,还要针对海外客户提供特色的金融服务,最终进一步提升河南省的金融开放度。

(五)培养提升金融集聚质量的后续动力

针对河南金融业相关教育资源落后的现状,要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资源是行业专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河南省高等学校的数量不多,而重点院校就更加稀缺了。因此,要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为金融发展服务,不仅包括优秀的金融专业人才,还包括优秀的管理人才。一方面,通过高校培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从内部培养出人才;另一方面,从外部直接引进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支付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时,规范金融生态建设,尽快完成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尤其是信用信息的共享,助推进一步完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使金融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在进一步减少政府直接干预金融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政企银三方合作,解决信息化问题。使信息资源得到整合,金融资源进一步实现优化配置。

五、结束语

2009年以来,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态势总体稳健,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集聚初步形成,金融生态环境也得到持续优化,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但仍存在金融贡献度低、与经济总量的需求不匹配、发展失衡等问题,因此,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不足。

围绕河南省战略定位,加强河南省建设的金融支持,需要着力推进河南省金融集聚力,提升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具体建议如下:通过构建功能区,大力发展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业,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等多渠道推进河南省金融集聚水平的提升;建立金融產品与服务的持续创新机制。建立良好的技术支持,并创设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提升持续创新动力;加强河南省各地市金融合作,进行资源整合,是区内金融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配置;金融业之间展开合作,并经营多元化的业务,并开展国际化业务,依托郑州的保税物流中心地位,继续提升金融开放度;从教育、政府、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培养提升金融集聚质量的后续动力。

注释

①保险深度,即一个地区的全部保费收入与该地区的GDP总额的比例。

②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收入。

③金融相关化比率(FIR),是Goldsmith(1969)提出的,用来总体反映一国或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用“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来衡量。由于目前我国的地区金融资产总量的统计资料比较缺乏,因此金融相关化比率用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额(人民币部分)与GDP之比来表示,简化公式如下:FIR=(D+L)/GDP,其中,全部金融机构存款额以D代表,全部金融机构贷款额以L代表。

参考文献

[1]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唐吉平,陈浩,姚星垣.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3]倪鹏飞.当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若干问题分析——兼评福建省主要中心城市竞争力[J].福建金融,2005(8).

[4]殷兴山,孙景德,徐洪水.区域金融稳定评价体系与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05(3).

[5]刘红.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J].上海金融,2008(6).

[6]殷兴山,贺绎奋,徐洪水.长三角金融集聚态势与提升竞争力分析[J].上海金融,2003(8).

作者简介:刘建莉(1979-),汉族,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金融集聚经济增长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