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劳动力与生产集中的经验研究

2017-03-31 06:32张一国
时代金融 2016年36期
关键词:流动

张一国

【摘要】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异质性劳动力对空间经济集聚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份间的2000~2014年的人口与生产的空间分布数据,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空间经济格局的影响,最后得出应重视劳动力的异质性,并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

【关键词】异质性劳动力 流动 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 经验验证

一、引言与综述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我国企业用工难、“民工荒”不仅在东南沿海出现,内陆的诸多省份也逐步出现、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新的经济发展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研究我国劳动力的异质性充分利用劳动力的差异发挥其比较优势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对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在研究劳动力转移时学者们也逐步开始对异质性劳动力进行定义和进行相应的研究。

以克鲁格曼(Krugman,1991)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则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详细分析劳动力流动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廖泉文、宋培林(2002)提出异质型人力资本是具有报酬递增性质的人力资本,此类人力资本具有综合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承担风险等“独特能力”。赵伟和李芬(2007)将劳动力分为高低技能,认为高技能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地区集聚力量远大于低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流动倾向于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李中、周勤(2012)在FE模型中引入普通劳动力,得出普通劳动力流动的地理集中加剧了收入差距,劳动力异质性偏好对普通劳动力地理集中导致地区收入差距变化具有负向作用。陈建军、杨飞(2014)通过对前沿文献的梳理,认为人力资本水平决定了技术进步路径;决定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状况决定着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

通过梳理,发现以往研究劳动力异质性,大多是将教育与培训经历区分,按技能与非技能进行分类,但是均考虑了劳动者异质性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劳动力的社会资本也应是考虑的一个方面。

基于此本文在我国现实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数据期望能发现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生产的关系,进而为我国异质性劳动力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

二、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经验验证

中国劳动力的流动是伴随着人口的迁移,长期来看可以将劳动力流动看成人口迁移,而异质性劳动力的流动又不能脱离劳动力的流动,整体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空间格局。为了探究我国人口与空间生产的状况,本文借鉴范红忠(2010)使用相对值指标来比较不同区域人口与生产的不一致性的方法,定义不一致系数三个指标。

一是人口集中度=某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某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二是生产集中度=某地区占全国GDP的比/某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三是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生产集中度/人口集中度;数据来自于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别作出2000~2014年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的图(图1—图3)来判断偏离1的程度。

图1中河北省的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比较接近于1,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的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偏离1比较严重,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是在逐步下降的,而天津市变化不大始终在2~2.5之间,其余省份都在1附近波动,变化不是很大,图2中黑龙江省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从2000~2014年偏离1越来越严重,吉林省从2011年开始接近于1比较合理。分析黑龙江省的生产集中度和人口集中度可以发展黑龙江省的人口集中度没什么变化几乎都是在0.5附近,中部地区虽然大部分都是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都小于1但是却是逐年上升并向1靠拢的。事实表明:河南省和安徽省是中部地区劳动力流出的大省,河南省和安徽省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逐年上升的原因是人口集中度的减少。从图3的西部地区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地区的不一致系数甚至更低很多省份都在0.8以下,在西部省份中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变化最大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从2000~2014年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从这三个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空间集中并没有安全依赖于生产集中,当前我国处于开放的攻坚期,改革的深水期、异质性作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考虑在内。整个人口的流动也存在着异质性的作用,所以变现出的人口和生产集中的不一致,影响他们流动决策的更多是制度、文化、风俗、以及家庭和个人的社会资源。这样异质性劳动力的流动显得更加困难,从而导致人口流动的速度滞后于生产集聚的速度并形成人口与生产空间的不一致。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5年我国人口集聚与生产集聚的不一致系数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地区人口与生产不一致系数都不同程度地偏离1,這说明很多地区人口集聚和生产集聚是不一致的。很多落后的地区并没有劳动力长期外流的现象,仅从经济的因素已不能够解释我国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应该考虑一些非经济的因素,因此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面临着多重障碍,如何引导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合理流动成为我国政府应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时国家应该加大投资一些人口大的省份(河南、安徽、四川等)和一些偏远的西北地区,通过义务教育、职业培训、鼓励这些地区兴办教育,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其次,政府应改革一些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如户籍、教育、医疗、住房等,逐步放开转移到城市里的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限制;还应合理规划引导一些不适合经济集聚地区的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适合经济集聚的地区转移,重视劳动力的异质性,不断满足异质性劳动力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而实现人口与生产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Krugrman P.(1998),Whats New About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14(2):7-17.

[2]陈建军,杨飞.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基于前沿文献的讨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5): 151-159.

[3]廖泉文,宋培林.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机理[J].中国人才论坛,2002,3.

[4]李中,周勤.劳动地理集中与地区收入差距—基于自由企业家模型的扩展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2,(9): 37-44.

[5]赵伟,李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与区域收入差距: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扩展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1):27-35.

[6]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学(季刊),2011(1):691-708.

[7]范红忠著.中国的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生产和人口空间分布的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P82.

猜你喜欢
流动
流动的金杯
健康教育也要“流动”起来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梦河·之一
流动的光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流动的画
流动的风景之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