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探讨

2017-03-31 06:49汪小龙
时代金融 2016年36期
关键词:制度变迁对策

汪小龙

【摘要】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大致经过了两次变迁,两次变迁对于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此,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历程及其变迁原因出发,并为促进我国新农保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变迁 原因 对策

纵观历史发展进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历经两大变迁过程。第一次变迁主要是传统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时期,该时期的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初步发展、逐步探索和曲折发展阶段,为第二次变迁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第二次变迁主要是新时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当前我国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创新方法模式,以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两次变迁,以为新世纪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供更为深刻的经验方法。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历程及其变迁原因

(一)初步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农村家庭养老是其主要养老保障方式。在经过“三化一改”的经济建设时期后,农村经济收入得以改善,农村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这一时期对于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虽没有出台相应的政治措施,且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家庭保障为主要的农村养老方式,对于农村养老也没有给予强有力的政治和财政支撑,但对于农村养老问题却开始有了深刻的思考,在思考中充分综合各方面因素,旨在找出改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突破口。在集体经济的逐步发展下,平均经济的分配制度在探索农村养老制度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作用。例如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时期,对于农村养老保障便提出了相关见解:对于没有充足劳动力或是完全丧失劳动力、鳏寡孤独废疾的社员,应当适当的给予生产生活上的照顾和安排,并确保其吃穿用的基本供应,使“老有所养、幼有所学,死生皆有依靠。”而这几个方面的保障其实就是后来的基本“五险”。而某些没有劳动力的农村也已经开始享受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养老福利,我国农村养老制度便开始朝着以家庭为主,五保制度并行的养老保障模式,与此同时,我国城乡也进一步巩固“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化中的集体经济开始逐步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家庭经济发展。且随着该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农村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变化、商品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不断渗透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等,这些都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二)探索阶段

该阶段主要集中于19世纪8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在此阶段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探索之路,原来的集体经济逐渐萎缩,“五保户”再次回归到农村家庭当中,但较之人民公社化阶段,农村家庭已有了较大的变革:家庭价值观念有了极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之缩小。在此形势下,家庭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对当时经济建设和改革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缓和农村家庭的養老压力,我国便开始了农村社会养老的摸索之路。在1986年沙洲会议后,农村社会建设保障便确定了主要任务;第二年便在全国开启了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路,先后在山东、上海等一千多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县进行试点摸索。在1989年底,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成功在八百多个乡镇建立起来。

该阶段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初步摸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探索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问题更需重视。首先,资金筹集渠道不科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的农村养老资金主要是由集体资金为主,这就使得集体负担压力大,而村民只是享受着集体带来的成果,权利与义务极为不均衡。如此,只会导致村集体的经济压力愈发沉重,最终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走向失败;其次,制度开展缺乏统筹兼顾。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试点主要是将村镇作为开展单位而进行的,乡镇办法和村规民约同时并存,各个村落制度缺乏统一管理,制度混乱,在此形势下,农村社保注定不能长期维持下去;最后,对于资金的增资方式相对落后,农村社保资金增值速度慢,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又不断加快,致使试点实施往往出现资金不足的危机。

(三)曲折阶段

在摸索阶段后,农村养老制度迎来了艰难的发展阶段,1992年政府颁布了相应的县级养老基本方案,此次试点吸取了上个阶段的不足之处,由集中村、乡镇的单位实施方案而转向了农村不同职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在该方案的指导下,各省市也相继发展起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该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1996年银行利率下调导致国家收益受损的经济形势所影响,这种完全由农村个体缴纳费用而支撑起来的社会养老制度受到极大压力,而其参保人员更是不断下降。

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探索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第一个试点,典型性的路径依赖凸显无疑。该种路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受我国经济体制的限制,生产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难以分割开来。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难免会采取集中式的计划来实施经济战略以便适应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原则,这就容易导致社会系统不能够与生产系统区分开而独立存在,难以形成独立且逻辑、规律性较强的体系制度。在高级农村合作社完成之后,由于报酬递增效应的出现与合作医疗事业及其供养制度的发展,这也使得农民基本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但仍可依稀可见的是各项实施制度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其二,二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已带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在农村户籍制度的限制下,较之城市人口,农民的社会保障福利明显尤为不足,养老模式大都是家庭保障,更多的是依靠家庭中分工劳动的形式来保障老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同时,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老资金筹集也大都是农民自行参与商业保险形式为主,与城市居民的个人储蓄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保险形式相比,农村社保缺乏社会保障性,且部分地区村民社保缴纳极不合理,农民所拿到手的缴费金额也难以担负起自己的晚年生活。

上文所述的种种缺陷揭示出了传统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必然走向失败,但在此曲折发展阶段也并非毫无所获,在吸取教训后,也为之后新型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提供了启示:对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应当予以破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逐步完成与城市养老保险间的转移、劳动力的续接。总的来说,我国应当逐步统一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努力破除城乡间社保制度上的差异性,让村民也能够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制度福利,有效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直至今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框架,相较于第一次变迁,这次制度变迁显然带有严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社会保障系统也逐渐脱离于生产系统的藩篱,其筹资原则开启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不仅有效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更避免了因缴费额度过高而使农民望而止步,不敢参与投保的情况。此外,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机融合了统一性和灵活性,逐步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而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在总框架的指导下指导地方开展社会保障事业。而通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施行,村民开始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政府政策福利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活保障,使得城乡二元化差异被不断缩小,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深入民心。但值得注意是,虽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立了主体框架,且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其制度转移衔接上仍存在着不畅通性、制度缺乏一定的法律性保障等问题。所以,在未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解决这些不足之处。

二、建设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一)健全信息系统,加强人员培训

制度服务是促进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不断完善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匹配的设备设施,才能够赢得人民的满意度,并有利于政府开展实施各项养老保险政策。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当地政府健全完善信息系统,以便统计好参与新农保的人数,便于随时随地的进行档案调取和记录,同时,政府还应当提供相应的资金扶持,以便更好的建设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在建立起信息系统时,还要将其养老保险的基本数据库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相衔接,以便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确保经办人员勤恳负责,切实对每一个参保农民负责到底,让农民自觉愿意参保,放心参保。

(二)健全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

首先,根据当地村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等相关状况,将农民上年的人均收入作为缴费基数,以便减轻不同个体的经济负担,有效提高养老基金的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当严格制定相关规则,不断强化自身的行政能力以便管理和使用好养老基金,且在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上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仅依靠政府补助筹集资金是不够的,还应当向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宣传养老制度,以获取广大社会人士的支持;最后,还要运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资金的增值保值效果,在市场经济下,以市場化的方式来有效提升养老基金制度的收益,并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建设专业、科学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以更好的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保值。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变迁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变化策略,皆为当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而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我国政府及其相关人员应当深刻理解并把握好该制度,以便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照泽.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李轩红.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03:118-123.

[3]张正军,苏永春.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政策评价[J].社会保障研究,2011,06:21-26.

[4]柯龙山.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变迁与政策评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87-89.

[5]任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简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49-52+67.

猜你喜欢
制度变迁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政治发展的透析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