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浅析

2017-03-31 08:02王丽
时代金融 2016年36期

【摘要】当前,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基本处于垄断竞争的局面,信用评级结果呈现出“趋同”“偏高”趋势。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需要寻求新的评级付费模式,充分发挥信用评级行业声誉约束的作用,通过违约事件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进一步精细化评级结果。

【关键词】信用评级 风险 趋同 声誉约束

信用评级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从而增强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风险控制职能却一直没有的得到市场的充分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我国投资者对于“风险”缺乏应有的关注。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风险集聚,对于风险的研究将会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

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是以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基础的,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方式、投资者对发行人信用质量的关注程度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市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而我国的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年初至2016年内11月27日,我国债券市场分别发行债券3,677只、7,102只、17,015只,27,017只,发行总额90,531.91亿元、121,900.46亿元、231,981.68亿元、336,243.08亿元。根据wind数据,2015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154,086.00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占比达19.10%,债券融资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渠道。

(二)我国发行债券按评级分类

根据wind数据,2016年初至2016年11月27日,我国进行了债项评级的债券发行总额为59,028.33亿元,占所有发行债券金额比重62.06%,而其中评级为AA、AA+及AAA级的债券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分别占所有发行债券金额比重10.99%、12.50%、30.17%。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国外投机级及投资级债券分布广泛不同①,我国几乎没有A-级以下的债券,这意味着我国债券市场几乎不存在投机级债券。这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信用评级普遍较高且相对集中;投资者倾向于购买收益相对较低的高评级债券,以规避信用风险。

进一步分析信用评级调整情况,2016年初至2016年11月27日期间,我国债项评级调高债券共815只,涉及342家发行人;债项评级调低债券共231只,涉及87家发行人,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向上”调整趋势。

(三)我国评级机构现状

当前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基本处于垄断竞争的局面,五家②具有一定规模的评级机构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其业务包括证券评级、企业评级、其他金融产品评级等。从企业性质来看,其中最具实力的二家评级机构拥有外资背景: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是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一,惠誉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持有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49%的股份。作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能够为中诚信和联合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平台及更专业的评级技术。相较之下,其余评级机构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做大做强。

二、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发行人付费模式带来的利益冲突

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着颇为尴尬的利益冲突:信用评级机构主要的收费模式是向发行人收费③,但真正使用信用评级结果的却是投资者。这使得信用评级机构常常在公正性上发生倾斜,满足客户的“高评级”需要还是保护投资者的“准确性”需求成为评级机构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二)声誉约束的运行障碍

一般来说,评级机构主要受到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即官方监管④和声誉约束。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一直以官方监管为主,声誉约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声誉约束指的是当评级机构给出不公正的评级或未及时提示风险,损害了投资者利益,造成市场对于评级机构专业能力的质疑,从而导致其市场公信力失效。实质上,提高声誉成本对于评级机构的约束常常更加有效,但甄别机制的不顺畅、信用评级质量检验的缺位、第三方惩罚机制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我国债券市场声誉约束功能被弱化。

(三)违约事件缺乏带来的風险识别困难

在2014年“11超日债”公告违约之前,我国债券市场一直保持着“零违约”的神话。虽然短期来看,刚性兑付和政府兜底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债券市场波动。但长期下来,缺少违约会导致债券市场无法进行有效的风险区分,无法确定合理的风险溢价,进而导致无风险收益率水平被错误的抬高,反而促进了风险积累。当下,国外专业的评级机构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是以大量的违约事件为基础,通过行业分析,指标设计,模型建立等手段确定债券违约概率,从而给出企业信用评估结果。所以,违约事件缺乏给评级机构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识别困难。

但不得不提的是,自“11超日债”打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先河以来,2014年、2015年、2016年年初至2016年11月27日,我国债券市场债券违约只数分别为6只、22只、56只,涉及债券余额分别为13.40亿元、124.10亿元、285.44亿元,涉及发行人分别为5家,19家,29家,债券违约将逐渐成为债券市场“新常态”。这无疑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评级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因为当信用风险发生,评级机构是否能够及时敏锐的识别风险充分体现出评级机构的专业能力。

(四)评级结果精细化尚待提高

根据前文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债券评级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趋同”性,即债券评级结果集中在AA+、AA和AAA等较高级别。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债券质量普遍较高,但过于集中的评级结果会导致同一级别上的债券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差异,给投资者进行风险甄别带来了较大困难,债项评级的有效性也大大降低。

未来,随着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信用评级行业也将迎来重大挑战。寻求新的评级付费模式,充分发挥信用评级行业声誉约束的作用,通过违约事件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进一步精细化评级结果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只有真正敬畏风险的信用评级机构,才能在风险中生存。

注释

{1}被穆迪评级为Baa及Baa以上或被标准普尔评级为BBB及BBB以上的债券一般被认为是投资级的债券。

{2}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3}根据我国监管部门规定:发行某些种类的债券时需要聘请第三方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并达到一定评级标准。

④官方监管的主要手段包括:资质认证监管、利益冲突监管和信息披露监管。

参考文献

[1]李琦,罗炜,谷仕平.企业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J].经济研究,2011,S2:88-99.

[2]何平,金梦.信用评级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力[J].金融研究,2010,04:15-28.

[3]寇宗来,盘宇章,刘学悦.中国的信用评级真的影响发债成本吗?[J].金融研究,2015,10:81-98.

[4]马榕,石晓军.中国债券信用评级结果具有甄别能力吗?——基于盈余管理敏感性的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6,01:197-216.

[5]王雄元,张春强.声誉机制、信用评级与中期票据融资成本[J].金融研究,2013,08:150-164.

作者简介:王丽(1990-),女,汉族,浙江衢州人,学生,经济学硕士,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