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F1代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测定

2017-03-31 01:11王永才郭红威王香南闫峰宾孙桂荣康相涛韩瑞丽
广东农业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淅川乌骨鸡白羽

王永才,郭红威,王香南,李 超,闫峰宾,孙桂荣,康相涛,韩瑞丽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F1代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测定

王永才,郭红威,王香南,李 超,闫峰宾,孙桂荣,康相涛,韩瑞丽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以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和淅川乌骨鸡纯繁组F1代为研究对象,对其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胫长、胸宽、胸深等生长性状和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肌间脂带宽、皮脂厚及胸肌、腿肌剪切力、滴水损失、pH值等屠宰性状和肉品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F1代生长性状、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均优于纯繁组,生长性状和屠宰性能方面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杂交组最优,肉品质方面尤其是肌纤维性状方面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最优。总的来说通过杂交淅川乌骨鸡的各方面性能得到了提升。

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生长性能;胴体品质

我国是世界上家禽饲养量最大的国家,鸡肉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肉类消费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肉品的质量、风味和适口性。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类型丰富,外貌特点鲜明,具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和性状(如黄羽、白羽、凤头、乌骨、绿壳蛋等),是我国极其宝贵的一种自然财富。中国地方鸡种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欢,但存在生长速度缓慢、产蛋量低、饲养周期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优质鸡的开发利用。目前,保护和开发我国家禽遗传资源的主要途径有3个方面:一是直接利用,主要针对遗传资源拥有的较特殊性状;二是建立配套系,利用地方家禽遗传资源的质量性状及优良的品质特点,将不同性状的选育分配到父本与母本中,通过建立配套系进行生产,如邵伯鸡配套系,以崇仁麻鸡等优良地方鸡种为素材,分别培育出青胫麻羽父系和带有矮小基因的节粮型母系;三是以本资源选育为主,杂交选育经济特征明显的新品种,如京海黄鸡。淅川乌骨鸡是我国优秀的地方鸡品种之一,主要产于河南省淅川县,其体型较小,羽毛为白色、呈片状,具有乌肤、乌胫、乌骨、乌肉的特征,且产绿壳蛋[1]。黄胫丝毛鸡以白色丝羽为主,黄胫,产粉壳蛋[2]。青胫隐性白羽鸡以白色片羽为主,青胫,产粉壳蛋[3]。本研究以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及淅川乌骨鸡纯繁3个组合的F1代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生长性能和屠宰性状,以期选育生产性能较高、肉品质较好的杂交组合,为淅川乌骨鸡种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鸡只由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的种鸡场提供,并在该场进行本试验。以淅川乌骨鸡为父本,黄胫丝毛鸡、青胫隐性白羽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杂交F1代分别记为XY、XG,淅川乌骨鸡纯繁F1代记为XX。F1代出雏后,各组合随机抽取公50只、母100只,每组单独饲养,自由采食,进行常规饲养管理。

1.2 试验方法

1.2.1 体重测量和生长曲线的拟合分析 分别在0、2、4、6、8、10、12、14、16周龄时进行称重,每组随机抽取50只鸡禁食12 h称重,计算平均体重。用Gompertz、Logistic、Vonbertalanffy曲线模型对3个组合的F1代体重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

1.2.2 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测定 分别在4、8、12、16周龄时进行体尺测量,包括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胫长、胸宽、胸深,具体方法参照文献[4]。17周龄时,每个组合随机挑选公鸡、母鸡各10只进行屠宰。屠宰前禁食12 h,称重;宰杀放血去毛,测定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肌间脂带宽、皮脂厚,并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取胸肌、腿肌样品测量剪切力、滴水损失、pH值;具体方法参照文献[4]。

1.2.3 肌纤维测定 通过石蜡组织切片,摄像显微镜拍照,使用图像分析软件(QWIN)进行分析,测定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5]。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ANOVA 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利用软件GraphPad Prism5.0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组合F1代生长拟合曲线比较

图 1 不同组合F1代体重累计生长曲线

由F1代体重累计生长曲线(图1)可知,0~16周龄,XY、XG杂交组合F1代平均体重均大于淅川乌骨鸡纯繁组XX,XY组合在16周龄时达到1 120.9 g。0~8周龄,2个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曲线斜率大小)均大于纯繁组;8~10周,纯繁组XX组合的生长速度加快,高于其他2个杂交组合;在10~12周,XG组合速度下降,且低于其他2个组合;12周后3个组合的生长速度基本持平。

图2 不同组合F1代周增长曲线

由3个组合的平均周增重曲线(图2)可知,相对于XY组合,其他2个组合的周增重曲线较大,XX组合在10周龄左右达到最大,XY组合和XG组合分别在8周龄和10周龄左右达最大,据此可以推算出本试验不同组合F1代的生长拐点周龄分别为10周(XX)、8周(XY)、10周(XG)。

Gompertz、Logistic、von-Bertalanffy模型很好地模拟了XX、XY、XG组合的生长规律,拟合度(R2)均大于0.99(表1)。从R2数值大小来看,XX组合以Gompertz、Von-Bertalanffy较大,分别为0.997、0.998,模拟效果最好;von-Bertalanffy模拟的拐点体重、拐点周龄与实际拐点周龄10周左右、拐点体重598.2 g不符合;Gompertz模拟的拐点体重635.155 g、拐点周龄10.8周与实际契合,说明Gompertz适合模拟淅川乌骨鸡的生长曲线。Von-Bertalanffy模拟拐点体重、拐点周龄与XY组合实际测量一致,且拟合度达到了1.000。XG组合实际测量拐点周龄为10周左右、拐点体重670.8 g,比较3种模型只有Logistic与之相接近。

表1 3种生长曲线模型的参数估计值

2.2 不同组合F1代体尺性状比较

4周龄时,2个杂交组合在体斜长、胫长、胸深方面均显著高于纯繁组,胸宽方面差异不显著,所有测量项的平均值以2个杂交组合较大。8周龄时,3个组合在体斜长方面差异显著,最大值为XY组合;在龙骨长、胫围、胸宽方面,XY组合相对其他2个组合差异显著。12周龄时,XY组合在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胫长、胸深、胸宽均显著高于纯繁组,2个杂交组合在平均值都大于纯繁组。在16周时,所有的体尺测量指标均差异不显著,但是2个杂交组合平均值均大于纯繁组(表2)。

2.3 不同组合F1代屠宰性能比较

F1代公鸡除了胸肌率纯繁组显著高于XY组合外,其余所有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XY组合的测量值最大。3个组合母鸡,两杂交组合在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测量数值均大于纯繁组,但差异不显著;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方面,XY组合均显著大于纯繁组,且两杂交组合的平均值均大于纯繁组(表3)。

表2 不同组合F1代体尺性状比较

表3 不同组合F1代屠宰性能结果比较

2.4 不同组合F1代肉品质比较

XY组合母鸡胸肌宰后45 min pH值显著高于纯繁组,公鸡腿肌宰后45 min pH值显著高于XG,pH值宰后24 h比宰后45 min的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腿肌pH值均大于胸肌。3个组合中XG组合胸肌剪切力最小,公鸡3.322 kg/cm2、母鸡3.362 kg/cm2;滴水损失公鸡以XX最大,母鸡XG最大。腿肌方面,公母鸡两杂交组合的剪切力均小于XX;滴水损失方面,公鸡以XG最大,母鸡以XX最大。对同一组合不同肌肉比较发现,纯繁组公鸡胸肌的滴水损失为3组合最大,母鸡最小;母鸡的滴水损失却以胸肌最小,腿肌最大。对于两杂交组合,无论公母鸡还是胸肌、腿肌,杂交组合的剪切力都小于纯繁组(表4)。

表4 不同组合F1代公母鸡肉品质结果比较

2.5 不同组合F1代肌肉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XY组合公鸡胸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其他2个组合,而肌纤维根数则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合;公鸡腿肌方面,两杂交组合肌纤维直径都小于纯繁组,肌纤维根数则大于纯繁组,但差异均不显著;XG母鸡无论胸肌、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合,肌纤维根数却显著高于其他2个组合(表5)。

表5 不同组合F1代公母鸡肌纤维各指标统计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数学模型对动物生长进行模拟,可以预测生长规律、生长拐点,检验饲养效果。Logistic、Gompertz和Von-Bertalanffy是模拟家禽体重最常用的模型[6-8]。本试验F1代在0~16周内,两杂交组合的体重均大于纯繁组,说明经过杂交提高了体重;生长速度方面,除了8~10周纯繁组生长速度大于两杂交组合,10~12周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速度下降且低于淅川乌骨鸡纯繁组外,其余周龄两杂交组合均大于纯繁组,可能是由于8~12周的高温热应激导致其增长速度下降。总体而言,两杂交组合在生长性能方面高于纯繁组,以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杂交组合最优。通过对3组合的模拟分析,淅川乌骨鸡最适模型为Gompertz模型,这一结果与田亚东等[9]、焦显芹等[10]对淅川乌骨鸡的拟合结果一致。XY、XG杂交组合最适模型分别为Von-Bertalanffy和Logistic。

体尺是家禽重要的表型数据,屠体性状是产肉性能的重要指标,pH值影响肉品质的好坏,嫩度直接影响食用口感,滴水损失越低肉质越好[11-14]。试验中两杂交组合绝大多数的数值显著高于纯繁组,体重增长趋势与体尺增长相同,这与陶靖云等[14]对文昌鸡和原鸡杂交体尺测量结果一致。两杂交组合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高于纯繁组,且XG组合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最高,这体现了良好的杂交效果,与其他杂交改良结果一致[15-16]。XY组合母鸡胸肌宰后45min pH值显著高于纯繁组,公鸡腿肌宰后45 min pH值显著高于XG组合,且腿肌的普遍大于胸肌,这与Honikel等[17]、李龙等[18]报道的腿肌pH大于胸肌一致。但是本试验pH值范围在5.6~6.3之间,与正常6.0~6.5不相符,可能是屠宰过程中出现应激反应,致使肌肉蛋白变性,pH值发生极速下降导致测量值整体比标准值偏低[19]。两杂交组合胸肌、腿肌剪切力均小于纯繁组,说明杂交组肉质嫩度较好,3个组合的腿肌剪切力均小于胸肌,说明腿肌的嫩度优与胸肌。

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是反映肌纤维性能和肌肉品质的重要方面,肌纤维越细、肌纤维密度越高,肉的品质越好[20-21]。本试验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母鸡无论胸肌、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其他2个组合,肌纤维根数却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肌纤维直径(胸肌和腿肌)XX>XY>XG组合,肌纤维密度(胸肌和腿肌)XX<XY<XG组合,因此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肉质最嫩。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趋势相反,即直径越大密度越小,这与陈洁波等[22]研究肌纤维特性的结果一致。同时从组织学角度揭示了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肉质最嫩,这与李乃宾等[23]研究的贵妃鸡经过杂交其肌纤维方面得到改善的结果一致。

生长、体尺、肉质、屠体和组织切片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相对于纯繁组的性能得到了提升。生长屠宰性能方面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杂交组合最占优势,而肉品质方面尤其是肌纤维

性状方面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合占优势,黄胫丝毛鸡和青胫隐性白羽鸡新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导入了高产和快长基因,通过杂交淅川乌骨鸡的各方面性能得到了提升,体现了较好的杂种优势。

[1]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91-393.

[2] 康相涛,王彦彬. 黄胫或白胫丝毛鸡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及配套应用:02115966. 1[P]. 2002-06-11.

[3] 康相涛,宋素芳,王彦彬,等. 青胫隐性白羽鸡的培育方法:ZL03126169. 8[P]. 2003-05-15.

[4] 陈宽维,高玉时,王志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J]. 中国禽业导刊,2006,23(15):45-46.

[5] 李超. 淅川乌骨鸡配套效果及其mtDNA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6] 伍维高,曹忻,许美解. 湘黄母鸡生长曲线拟合的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9-11.

[7] 张学余,韩威,李国辉. 白耳黄鸡的生长曲线拟合与比较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160-162.

[8] 曹赞,陈广信,张少成,等. 罗斯308肉鸡生长曲线拟合研究及其生长规律预测[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7):106-109.

[9] 田亚东,商鹏飞,焦显芹,等. 淅川乌骨鸡生长和产蛋曲线的数学模型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440-444.

[10] 焦显芹,田亚东,康向涛,等. 淅川乌骨鸡体重变化拟合的比较研究[J]. 畜牧与兽医,2014,46(4):54-57.

[11] 张沅. 家禽育种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2] 舒鼎铭,刘定发,杨冬辉,等. 鸡肉品质的评价方法[J]. 中国畜牧兽医,2005,32(4):20-21.

[13] 李乃宾,杨芬霞,杜炳旺,等. 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1代体尺、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1):44-46.

[14] 陶靖云,王学梅,吴科榜,等. 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代生长曲线拟合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300-302.

[15] 许成德. 肉杂鸡的杂交改良试验[J]. 天津农业科学,2008,14(5):82-82.

[16] 初芹,张剑,张尧,等. 北京油鸡与贵妃鸡杂交效果研究[J]. 中国家禽,2013,35(12):10-13.

[17] Honikel K O,Kim C J,Hamm R,et al. Sarcomere shortening of prerigor muscles and its influence on drip loss[J]. Meat Science,1986,16(4):267-282.

[18] 李龙,蒋守群,郑春田,等. 不同品种黄羽肉鸡肉品质比较研究[J]. 中国家禽,2015,37(21):6-11.

[19] 田寒友,邹昊,刘飞,等. 运输时间和温度对生猪应激和猪肉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5(16):284-288.

[20] Maltin C,Baleerzka D,Tilley R,et al. Detemrinants of meat quality:tendenress[J]. Proc Nutr Soe,2003,62(2):337-347.

[21] 符传松,王瑜,宋文晴,等. 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和F2代肉质性状比较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93-197.

[22] 陈洁波,杜炳旺,陶林,等. 贵妃鸡等三种优质鸡母鸡肌纤维特性与肉品质关系的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3,31(2):65-72.

[23] 李乃宾. 贵妃鸡、麒麟鸡及其F1代重要性状比较和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5.

(责任编辑 崔建勋)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of F1hybrids in Xichuan Black-bone,Yellow Shank Silky and Black Shank Recessive White chickens

WANG Yong-cai,GUO Hong-wei,WANG Xiang-nan,LI Chao,YAN Feng-bin,SUN Gui-rong,KANG Xiang-tao,HAN Rui-l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rterinary Medicine,Henan Agriculture Univerc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The F1 generation of Xichuan Black-bone♂×Yellow Shank Silky chicken♀,Xichuan Blackbone♂×Black Shank Recessive White♀ and Xichuan Black-bone×Xichuan Black-bone were employed as materials in this research. The growth traits of body weight,body slanting length,breast bone length,shank girth,shank length,chest width,chest depth,and the carcass and meat quality traits of semi-evisceration weight,evisceration weight,abdominal fat weight,breast muscle weight,leg muscle weight,fat bandwidth,skin fat thickness,breast muscle shear force,leg muscle shear force,muscle water loss rate,pH,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by the comm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traits,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quality of the hybrid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ure breeding group in the F1generation. Xichuan Black-bone♂×Yellow Shank Silky chicken♀ was optimal on the growth traits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meat quality,especially muscle fiber traits and apparent traits of while Xichuan Black-bone♂×Black Shank Recessive White♀ was the better than those of Xichuan Black-bone♂×Yellow Shank Silky chicken♀. The performance of Xichuan Blackbone has been promoted by hybrid,showed excellent heterosis.

Xichuan Black-bone;Yellow Shank Silky chicken;Black Shank Recessive White;heterosis;growth traits;meat quality

S813.22

A

1004-874X(2017)01-0128-07

2016-11-04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项(CARS-41-K04);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36);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51100110800)

王永才(1977-),博士,实验师,E-mail:wyc0002@126.com

韩瑞丽(1976-),博士,副教授,E-mail:rlhan@126.com

王永才,郭红威,王香南,等. 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F1代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测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1):128-134.

猜你喜欢
淅川乌骨鸡白羽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黑羽乌蒙乌骨鸡疾病发生规律及防制措施
淅川兰沟墓葬区M12 和M25 发掘现场
快快长慢慢长
4个贵州乌骨鸡群体遗传关系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生态淅川”建设中的人大力量
锣鼓奏响和谐曲
淅川:教育事业在人大监督中结硕果
乌骨鸡林地养殖的技术探讨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