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尧县泜河生态涵养及景观营造探讨

2017-03-31 07:51俞旭锋王兴科
河北水利 2017年2期
关键词:滨水河道净化

□俞旭锋 王兴科

隆尧县泜河生态涵养及景观营造探讨

□俞旭锋 王兴科

北方季节性河流大都常年干涸,河床裸露,河流的滨水生态机能逐渐衰退,河流景观逐渐丧失。隆尧县泜河生态涵养工程因地制宜,通过综合治理实现河道生态涵养,水系统良性循环,河道景观品质,促进了生态改善。

生态修复;城市海绵体;滨水景观;生态护岸

泜河生态涵养工程旨在实现打造生态之河,将水安全、水生态和滨水绿地开发进行综合考虑,利用生态防渗措施满足蓄水要求,通过植物措施,结合不同的生态护岸材料,形成形态各异,岸线自然的生态河流景观。充分利用河道内现有取土坑收集雨水,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构建雨水收集系统,合理利用雨洪资源,使整个河道生态系统形成有效的城市海绵体,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发挥生态效益,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

1.背景分析

隆尧县位于邢台市中部,是唐尧文化名城,以发展食品制造和装备制造为主的滨河绿色宜居城市。泜河位于隆尧县城西北部,是隆尧县城区规划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关系密切,同时也是联系城区与尧山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景观纽带。

泜河为季节性行洪河道,全长98.4km,流域面积913km2。泜河隆尧县境内河道长度为33km,流域面积338.3km2。泜河流域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发,夏季炎热多雨,秋日晴朗少雨;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3.4℃,年日照时数2705h,无霜期174~206d,最大冻土深48cm。多年平均蒸发量2218mm。降雨的年内及年际分配不均,丰枯相差悬殊,年内降雨量的70~80%集中于汛期,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7、8月份。年径流量主要集中于汛期,大水年尤为明显。

本次规划范围:自城区上游尧山口至城区下游柳行林业队,长12km。现有河道宽度为90~500m不等,滩地开阔,纵坡较缓,遇较大标准洪水,工程末端受宁晋泊滞洪区水位顶托影响。河道内分布大量的取土坑,深度2~4m不等,宽窄不一,纵坡较缓,流速较小,但水流条件极为紊乱,造成局部冲刷危及大堤。河道内以冲洪积为主的地层,岩性为黄褐色~褐色粉粒含量较高的砂壤土、壤土,局部为粉砂、细砂、中砂、粗砂。

2.规划定位与规划理念

2.1 规划定位

以“规划引领、生态支撑、文化铸魂、综合开发”为指导思想,以“防洪、生态、文化、宜居”为功能定位,力求打造具有水源涵养、生态休闲、高品质、高效益的特色滨水景观带。

一是通过泜河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蓄洪、除涝能力,涵养水源,打造城市海绵体。二是通过营造人工湿地促进水体净化再利用。三是打造泜河生态观光带,沿岸村庄打造“美丽乡村”体验区。四是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与人气,打造集城市文化展示、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滨水区。

2.2 规划理念

生态性:构筑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一是保护原生物种,最大限度利用地区景观特色、保护地区生态安全;二是修复绿化种植,以本土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基底,适当引进新品种以丰富景观效果;三是水源涵养,因地制宜设置洼地、挡水建筑物,拦、蓄、滞水,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文化性:文化的传承与自然的融合。一是文化承载,营造唐尧文化、城市文化和休闲文化等一系列文化节点,提升隆尧县文化内涵;二是民俗舞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挖掘和发展民俗艺术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化。

3.总体布局

根据场地条件泜河沿岸规划总体形成“一带、两园、三区、多节点”结构。

一带:泜河滨水景观带;两园:泜河森林公园与象城湖水上公园两个主题公园;三区:历史文化区、滨水休闲区、生态湿地三个特色景观区;多节点:泜河两岸分布多个景观节点。

4.设计方案

4.1 雨洪水利用,营造城市海绵体

一是平面布置。根据河道河势,项目区对现有的取土坑进行串联、局部扩挖,使水流顺畅,减小行洪压力。同时结合地形修建3座橡胶坝,一次可拦蓄雨洪水350万m3,形成50~220m宽的水面共2295亩。

河道南侧滩地较为开阔,滩地结合起伏地形设置大量的小面积的洼地,深度0.5~1.5m不等,种植净化水质低矮挺水植物如水葱、美人蕉等,湿地与河槽用小沟相连,若湿地水位达到地面以下0.2m,溢流入河槽。与主槽较远湿地周边设置5~8m3的地下蓄水池(井),湿地净化后的部分水通过管道进入蓄水池(井),实现雨时调蓄,旱时回用。沿堤脚设缓坡形沟渠,深度0.5~1m,沟底铺设0.3m厚卵石,沟渠与临近洼地相连。沟渠承接堤防坡面及堤顶排水,经初步沉淀过滤后进入湿地净化、滞蓄,部分回灌地下水。

滩地及滨水区道路采用透水砖铺装、广场考虑回收沟渠,使得硬化区域均可实现雨水收集。

二是竖向布置。垂直河道方向对堤顶、堤坡、园路及绿地汇水进入临近洼地(堤脚沟渠),自一级沉淀进入下一级湿地或是下渗,再进入下一级湿地净化进入主槽或是地下蓄水池。顺河流方向自上游径流进入蓄水区,根据上游来水,若是主汛期伴随大洪水时,直接下泄,较小径流时,启动挡水建筑物拦蓄来水加以利用。

4.2 水质净化

项目区无直接排入污水,水质主要污染一是初期雨水,二是主槽蓄水的富营养化。城区初期雨水一般溶解有大量的污染气体及污染物质,酸性较大,主要通过截流、滞蓄不直接进入蓄水区。主槽大面积蓄水缺乏流动性极易富营养化,本项目主要通过驳岸浅水区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如香蒲、睡莲及芦苇等。并在各段水面设置生态浮岛,通过微生物除藻技术,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消灭水藻,祛除异味,降解含有大量氮磷营养积累的底泥,彻底消除藻类产生的根源,净化水质。

在滩地湿地的布置中设置净水能力高的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基质-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维护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具有一定景观性,具有成本低,能耗低,管理粗放型与自然环境结合紧密。见图1。 4.3景观营造

项目区结合沿岸路网及环境特征规划了5个区。

图1 人工湿地断面示意图

一是泜河森林公园。以后周文化为表现主题,表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营造踏幽寻古的意境。既是对文明始祖的追忆,又是对尧山文化旅游区的扩展。

二是历史文化展示区。以表现隆尧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设置景观节点,主要有:柏人广场、郭威广场、南潘庄村美丽乡村打造等。

三是城市滨水休闲区。以表现城市民俗文化为主题,主要设置露天剧场、健身广场等为市民提供民俗表演、休闲健身的日常休闲空间。

四是象城湖水上公园。以表现城市发展文化为主,将城市会展、游乐、学习、消费、纪念、旅游观光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造一个多方位、多体系的旅游产品系列,提高城市品牌效应。

五是泜河生态湿地。这里地处城郊,具有自然野逸的特点。沿河地势低洼,是城市边缘一处大型生态湿地。见图2。

城市水系作为人工和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是由无数个相关的子系统有机构成的开放系统。实践证明,构建一个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水环境,必须让各相关子系统和谐地一起工作。要构建城市和谐水系,即在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治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排涝和文化遗产、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还要与园林绿化紧密结合,形成城市水系的良性循环。

图2 景观规划总体布置图

2017-01-06

俞旭锋,男,汉族,河北天和咨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王兴科,男,汉族,河北天和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师。

猜你喜欢
滨水河道净化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