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语词义演变的认知分析

2017-03-31 02:26李枫张苗苗杜蕊
现代语文 2017年2期
关键词:客观原因词义

李枫+张苗苗+杜蕊

摘 要: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同客观世界的联系最为密切。客观世界的每一个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变化都会在词汇中反映出来。人们观念的改变会导致词语发生一系列变化,词义变化便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新词语 词义 主观动因 客观原因

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同客观世界的联系最为密切。客观世界的每一个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变化都会在词汇中反映出来。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推动词义发展演变的第一个动因,也叫客观动因;第二个动因是人的主观世界,包括思想观念、心理因素等,也叫主观动因;第三个动因是语言本身的发展,也叫语言动因。除此之外,观念是词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的感情态度、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观念的变化可以导致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以及词义的变化。有些词语的概念意义没有改变,但观念的变化却能引起词义的隐含意义的变化。

要反映上述变化,人们一是创造新词语;二是为旧词赋予新义;三是给既有词语增加新义项。这就会引起词义演变,也是语言经济原则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因

语言是时代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变化以新词的产生最为敏感、最有特征。新词语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的不断涌现。新词语的产生不仅改变了汉语词汇系统,而且最大限度地反映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成为人们生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词语的产生直接导致新概念的出现。例如:

过劳死:因过度劳累而死

动车:指自身装有动力设备的轨道车辆

代孕:受他人委托,用人工辅助生育的方式为他人怀孕生子

车贷:以购车为目的,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草根:指平民百姓,普通群众

农民工:指进城务工的农民

网购:动词,网上购物,即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

网店:名词,网上商店的简称

代驾:由其他司机代为驾驶(车辆)

这些新生事物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直接导致标记它们的新词语的产生,新词语的产生就意味着这些新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科学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所认识的某一类客观对象的全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一切复杂的联系和关系”。人们对某些概念的认识逐步深化、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了词或词义的发展演变。在客观事物早已存在的前提下,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会产生一个新的词语,人们对概念的认识从肤浅到深入,或从错误到科学,都会带来词义的发展演变。

新词语传播的速度、范围以及影响程度与现代传媒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不同媒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密切相关,媒体之间的呼应进一步推动了新词语的广泛传播。

李宇明曾指出:“在传媒、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新词语传播似‘蛙跳,从产生之地传播到全国,要‘跳好多好多次,用很长时间,有时跳不多远就终止了。而今新词语的产生与传播几乎是‘即时的,春节晚会一个小品一‘忽悠,第二天全国都‘忽悠;一个电视节目用‘PK,不久到处都‘PK。”①这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新词语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

二、人们求活求新的主观动因

求活就是“灵活、活跃,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力避因循守旧,以此显示时代感,增强形象性,力求通过词语的跳跃性使用达到语言表达方式的创新。”②

这种求活创新的表现力既体现在旧词新用上,也体现在新词新用上。例如:

(1)中国男队抢占制高点(《北京晚报》2007-09-04)

(2)放下“身段”,不打“太极”:春晚请媒体“把脉”(《北京晚报》2007-09-04)

(3)新司法解释向劳动者倾斜(《新京报》2007-09-04)

(4)五位幸运基民登上直通车(《新京报》2007-09-04)

(5)全球围剿官员假学历——“克莱登大学”文凭成为外国政要们的“烫手山芋”(《北京晚报》2007-09-04)

在例(1)~(5)所列报纸文章的标题中,使用的“抢占、身段、太极、把脉、倾斜、直通车、围剿”等词都是旧词,这些旧词在上述语境中都出现了新的意义和用法,有的增加了新义项,有的仅仅是新用法,但无论哪种形式都体现了灵活应用的特点。再看下面几个例子:

(6)真人秀“疲劳”,偶像剧走强(《江南时报》2007-06-17)

(7)让地板冲破“审美疲劳”(《北京晚报》2007-09-06)

(8)孙海英:为梦想埋单(《北京晚报》2007-09-06)

(9)国产电影九月群发(《北京晚报》2007-09-06)

(10)我找了一只“潜力股”(《江南时报》2007-06-16)

(11)住房公积金贷款将提速(《北京晚报》2007-09-12)

例(6)~(11)中使用的“疲劳、走强、审美疲劳、埋单、群发、潜力股、提速”等词都体现了新词新用的特点。

求活创新的重要表现是跨域用词,既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跨域用词,也包括日常生活常用词与学科术语之间的跨域用词。例词“埋单、疲劳、直通车”等都是日常生活常用词语用于某些特定领域,“太极、把脉、群发、走强、潜力股”等则是体育、医学、信息、股票等领域的专业用语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其他领域。

此外,新词新义的出现与语言使用者普遍求新的社会心理有關。这主要表现为在对新旧并存的同义词或近义词的选择上常常向新词语倾斜。如“出炉”与“发布”、“提速”与“加速”、“提升”与“提高”、“转型”与“转变”等。除了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新词语的新颖风格、时代色彩、形象意味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新文化倾向也是其备受使用者青睐的重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一些词语已不能反映现实的语言生活,必然会被一些生动的词语所代替,这是引发语言使用者求新心理的主要原因。下面以新词语“出炉”为例做简要说明。例如:endprint

(12)金融期货结算牌照按序出炉(《国际金融报》2007-08-28)

(13)南投“美人腿公主”冠军出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8-29)

(14)2007年度地产富豪榜出炉(《京华时报》2007-09-08)

(15)南京服务行业普通话大赛结果出炉(《江南时报》2007-09-09)

(16)2006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榜出炉(《人民日报》2007-09-09)

(17)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入围名单出炉(《市场报》2007-09-10)

“出炉”一词新颖、生动,表述简洁精练,使其在许多语境中代替了“发布”“公布”等已有词语。

由于语言自身特点、人们的社会需要情况和语言使用者表达需求的不同,不同的新词语在使用范围、传播速度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杨振兰(2009)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新词语中有使用频率高的,也有使用频率低的。使用频率高的新词语往往反映日常生活的常态或社会热点,在使用领域和使用主体方面较少限制;使用频率低的新词语,因为有同义并用成分的分流,有的具有专业用语的性质,有的只在部分群体中流行等等,在使用领域和使用主体方面受限。同时,由于不同媒体的个性差异,不同媒体有不同的性质、职责和定位,导致同样的新词语在不同的媒体中有不同的应用,即不同媒體传播新词语有一定的选择和倾向性。如经济、金融、证券类报刊和广播电视所传播的大多是经济类新词语,文化教育类报刊和广播电视传播的大多是文化教育类新词语。

三、语言发展的内部动因

词义发展演变的语言内部原因,指的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各要素根据客观需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从而促使一部分词及词义发生变化。

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最根本职能是顺利实现交际目的,完成交际任务。当社会的发展变化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又不能满足这种要求时,就阻碍了言语交际的顺利实现。这时,某个词的构成要素就会产生变化,与此同时,这部分变化又可能使得它与其它部分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这样,另一部分也会产生相应的连锁反映变化,逐渐在词的各构成要素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关系。例如出现了一个新词“房奴”,随即就产生一个为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的特定称谓场,这个场中其他的位置都存在空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有新词填补这些空缺,因而“车奴”“卡奴”应运而生。因为词汇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处于与其他个体互相联系、牵制的关系中,一个新词的出现,会对原有的语义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语义系统的不平衡。

词汇系统的这种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了词与词、词义与词义之间的协同关系,保证了词汇系统内部不会因一个构成要素的改变而遭到破坏,使之能够保持相对有序稳定的状态。词要素内部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推动了词义的不断发展。

四、追求经济简练的应用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应用语言的重要原则。新词语能简洁、方便、快速地表达思想,具有简洁精练的特点,或者说,具有简洁明了和准确达意的特点。新词语甚至可以用几个字母或者数字将意思表达清楚,明显符合经济性原则。如:“彩屏、动漫、海警、户籍警、计生、局地、考博、片场、抢注、轻轨、人弹、三公、三农、商演、社保、双规、速滑、消协、职教、助研、总编、CCTV、DJ、K歌、PM2.5、Wi-Fi”等。尤其是文章标题的语言,尚简的特征更加明显。例如:

(18)三环内不断新增经适房(《新京报》2007-09-07)

(19)公安部部署十七大安保工作(《新京报》2007-09-07)

“经适房”即“经济适用房”,“安保”即“安全保卫”。现代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新词语中大量缩略词语的使用适应了信息社会的整体需求,也契合大众传媒的经济需求;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对缩略语的传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成为某些缩略词语的发源地。

注释:

①李宇明.发布年度新词语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08-24.

②杨振兰.新时期汉语新词语语义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2009:68.

参考文献:

[1]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J].语言教学

与研究,2005,(2).

[2]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J].世界汉语教

学,2010,(3).

[3]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第1版)[M].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0.

[4]苏新春.汉语释义语言研究(第1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5.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12.

(李枫 张苗苗 杜蕊 辽宁抚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13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观原因词义
教育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法律解释中的词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浅析绩效管理在企业难以有效推行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民事、仲裁案件执行难的内因、外因及破解之道
试论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异同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