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诊分析与护理效果分析

2017-04-01 16:19钱美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典型心肌梗死病情

钱美玉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芜湖 241000)

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诊分析与护理效果分析

钱美玉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 芜湖 241000)

目的 对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诊分析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院对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诊分析后再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本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3%(53/55),同时,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4.5%。结论 对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后分诊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稳定患者的病情,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分诊分析;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是一种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治和护理,可能会导致患者突发疾病而死亡,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缩短诊治的时间,快速抢救,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诊分析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观察护理的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1.2±1.8)岁。所有患者在知悉此次试验的目的后,均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书,实验可行。

1.2 方法

在患者送院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等,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在后期的护理中,为患者准备每日必须的的药物等等,并持病房的干净卫生,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接诊过程中,要尽可能简化接诊的程序,并先抢救,后挂号缴费,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然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次评估,评估过程中还可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基本状况等来进行综合分析,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询问,了解患者在家中的情况和疾病史,然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再次评估病情。在分诊过程中通过降阶梯思维(在急诊临床工作的症状鉴别诊断时,从严重疾病到一般疾病,从迅速致命疾病到进展较慢疾病依次鉴别),缩短就诊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疾病的护理非常重要,确定好病情后,快速对患者进行供氧,并监测氧压和血压,做好病情监控,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要多陪伴患者,并适当让患者放松心情,如果患者有较强烈的负面情绪,也要对其积极进行引导,避免患者态度消极,不能很好的接受治疗,护理人员也要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帮助,向患者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抢救情况,以及在护理完成后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四个指标,由患者自行表达,记录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较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3%(53/55),另外还有2例患者抢救无效,同时,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4.5%。其中,22例(40.0%)患者表示非常满意,15例(27.3%)患者表示较满意,15例(27.3%)患者表示满意,不满意为3例,整体的护理效果较好。

3 讨 论

在临床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肺栓塞、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有的还可能出现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困扰[2]。老年患者还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3]。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有较高的致死率[4]。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了临床上广受关注的一类疾病,虽说目前已经发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疗法——即心肌再灌注治疗介入或溶栓治疗等,但在疗程结束后患者存在较高的急性心梗复发风险[5]。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分诊分析和护理干预。在本次研究中,经过护理干预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率较高;并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4.5%(52/55)。

综上所述,对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后分诊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稳定患者的病情,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1] 黄伟英,江海涛.床边检测 BNP、 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3(09):2566-2568.

[2] 毛祚燕.浅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15(21):102-102,103.

[3] 陈晓莎.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18(02):134-135.

[4] 肖彩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奥马哈系统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探讨[J].饮食保健,2016,03(06):69-70.

[5] 彭耒萍.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13):201-202.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542.22

B

ISSN.2096-2479.2017.24.37.02

猜你喜欢
典型心肌梗死病情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