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医疗机构中安全注射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7-04-01 16:19香,罗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卫生院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王 香,罗 惜

(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300)

一级医疗机构中安全注射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王 香,罗 惜

(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300)

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操作的医疗卫生人员无害,使用过的注射废弃物不对社会和公众造成危害的注射。新疆地大人稀,少数民族较多,各地发展不均衡,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少数民族聚集地方医疗基础设施差,护理水平低,对安全注射相关知识理解程度不一,安全注射配套设施不一。根据我区乡镇卫生院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报告如下。

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护理服务

医疗服务行业有着其行业自身独有的特点:高技术、高风险、高难度,属于一种“高危作业”。因此,医疗服务中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联系性,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不允许出现失误。医疗机构应强化其自身的护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确保医疗服务过程的顺利进行,为病人提供安全、舒心的服务环境,保证病人的治疗过程顺利的进行。

1 情况简介

本县共有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约90家,调查护理人员159余人,其中≤30岁的78人,占49%。≥30岁的81人,占51%,教育程度:中专122人,占77%,大专37人,占23%,初级职称144人,占90.5%,中级职称12人,占7.5%,副高级职称3人,占2%。

2 存在问题

(一)护理人员不足

乡镇卫生院因环境条件所限找不到护士,护士流失严重,部分护士转岗到其他部门(工作相对轻松、环境相对较好、效益相对较好的部门):药房、心电图、化验室等,年轻护士想法设法调上级医院或行政单位工作。并且,在我国实行了新型医疗制度之后,看病就诊的病人不断增加,由其是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相比之前成倍增加,在护理人员不足,业务量需求提高的情况下,使得很多在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过大,产生逃避的心理。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影响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首要问题,急需相关部门去解决。因此,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乡镇的实际医护需求量。

(二)护理技术水平低

目前,护士外出参加培训率比较低,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外出培训率不足5%,部分护理管理人员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个别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参加县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原因是人员不足,地处偏远区域,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来源较少,护士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新知识了解少,知识水平无法提高,理念不更新,不能正确理解安全注射的各项要求规定。

(三)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不强,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没有做到三查七对,在无督导的情况下,操作流程简化、针冒回套、操作不洗手等现象明显。在为患者进行注射时,皮肤消毒后,未等消毒液干即进行穿刺,为患者配置药液时不能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使用;临床护士拔针后不能及时剪断针头入锐器盒,而是回治疗室再进行处理,均增加了发生锐器伤的几率。

(四)安全注射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新疆各乡镇卫生院分布较广,地处偏远区域,随着国家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的改善,但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依旧简陋,设备、设施简单,业务用房很破旧,缺乏水源,手消液成本较高,偏远乡镇卫生院洗手设施不能保障,部分卫生院、诊所在布局建设时考虑不全,缺少洗手池、手消毒液、干手设施等。

(五)领导重视不足

新疆地域特殊,各项政治工作任务繁重,基层抓建设,加之人员短缺,导致乡镇卫生院、诊所不能按要求落实各项安全注射的措施;业务管理中忽视护理工作,认为安全注射简单,无技术含量,经济效益不明显,未引起重视;另一方面,一些领导认为:基层发展要靠医疗作为发展的基础,这阻碍了各项安全注射工作的落实。

3 解决办法与措施

(一)增加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增加护理人员,以卫生局、上级医院为导引,加强乡镇本地学习护理的人员留岗,做到以人为本,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减少超负荷劳动。抓住县级医疗机构中级职称人员的骨干作用,不定期通过讲课、督查指导多种方式进行指导,从日常的工作入手,不断规范护理操作和护理管理,改变护理的一下错误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服务水平。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培训和技能的培养。乡镇卫生院可以定期进行培训活动或者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忠于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主动参与、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

(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采取分次进行专项安全注射的培训,理论内容包括:安全注射相关文件的解读、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手卫生的重要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等,操作内容包括:各项注射的操作培训。在当地卫生局的协助下,县级医疗机构安全注射小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每季度下至各个乡镇、社区、诊所,进行全面一对一的指导、演练、考核与追踪,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注射的认识,确保医护人员、患者在从医、治疗过程中安全,减少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不良事件。

(三)完善各项安全注射的设备设施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的布局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装洗手池,无安装条件的,配置简易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必要的区域配置快速手消液;不能配置干纸巾的,配备干洁毛巾,按时更换、清洗与消毒;配置符合要求的锐器盒,针头及时处理入锐器盒,避免职业暴露。安全注射需要有效的方法和注射设备,是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和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措施。安全注射的设备设施关系到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因此,完善各项安全注射的设备设施是保障安全注射质量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四)加强领导重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分工明确,细化岗位,明确职责和权力,医院感染控制的负责人高度重视安全注射的工作,转变观念,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注射的培训,每月有督导与追踪,体现持续改进。同时,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不能抽出大量的时间参加培训活动。因此,医务人员的学习应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可以采用远程医学教育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学习。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又不影响正常的工作,还可以节省学习的费用。

(五)提高护理文件的规范管理

医疗机构的文书具有一定证据学的性质和标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各种文书按照一定的规范制度来记录。对于护理文件的记录和保存,一定要做到及时、认真、完整、真实,以便对今后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到及时和正确的处理。

(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降低护理风险

对于在医疗护理服务中发生的错误或安全隐患一定要立即改正,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将这些情况及时记录、反馈给上级部门。特别是容易出现失误或漏洞的时期,比如输液的高峰期、夜班患者比较多的时期等,一定要合理调整医护人员的工作,避免医护人员过度疲劳,影响工作状态。要发扬团队精神,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降低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对护理风险一定要及时的应对和防范,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七)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准绳,全面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社会的需要,医护人员也是如此。随着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护理人员也应知法、懂法、尊法、守法,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律行为以及依法护理的观念,在实行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遵照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小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4 结 论

通过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对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的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的安全注射环境,在现有的条件上完善了各项安全注射的设备设施,使安全注射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做到了细节管理,明显改善了护理人员不安全注射的行为,使注射更加安全规范。同时,也建议政府、卫生部门继续加大监管与资金投入力度,更好的改善乡镇卫生院、诊所护理人员落实安全注射的要求。

[1] 田凌云,李英兰.安全注射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53-4455.

[2] 罗平华.基层卫生院护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5,8:181-182.

[3] 张春华,周 芳,王梅新.新疆地区乡村护士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65-67.

[4] 孟庆兰,曾 慧.安全注射—降低医院感染风险[J].中国农村卫生,2017,02:65-66.

[5] 杨 莉,赖晓全,梁艳芳.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01:50-53.

[6] 胡明霞,赵科伕.合肥市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的消毒与管理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01:72-74.

[7] 张浩军,张肖红,张映华,等.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08:1909-1912.

[8] 王彩华,李艳丽.安全注射干预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31:114-115.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951

B

ISSN.2096-2479.2017.24.165.02

猜你喜欢
卫生院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