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皇家宗庙祭礼研究

2017-04-02 14:43路文燕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太庙金代

[摘 要]金朝雄踞北方百二十年,继承了中原王朝的礼制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朝特色的礼制体系,与南宋共同发展着中华礼仪文明。祭礼在王朝礼制中所占分量最重,本人以此为研究对象,在具体研究中以祭礼中最重要的宗庙重点考察,并结合金代祭礼的特点,研究金代皇家宗庙祭礼。本文通过追溯金代宗庙祭礼的思想渊源,梳理其沿革损益,解读其实践功效,探究其精神内涵,力图使读者对金代宗庙祭礼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金代;太庙;祭礼

一、上京之太庙的发展过程

1.从“祭祀不修”到太庙初立。金朝建国之初祭祀不修,未设宗庙。太祖时期忙于征战,制度草创,无暇顾及礼乐之事。随着金帝国疆域的扩展,南北文化开始发生冲突,靖康之后,金兵南下中原,露居野俗,凡所经过,尽皆焚赞。

金上京是金源文化的发祥地,金朝的宗庙制度诞生在这里。金朝宗庙始建于天辅七年(1123年)九月,当时在上京宫城西南葬太祖,以太祖陵上的享堂作为最初的太庙。而这座太庙并非历代中原王朝建国之后所兴建的那种正规的国家宗庙,它未用于祭祀先祖,而主要是作为告捷献俘之所,天会三年(1125年)亡辽,天柞帝被迁到上京,告捷于太祖庙。天会六年(1128年),让宋二帝拜见的太祖庙。

2.上京正规太庙的创建。金朝建立真正意义的太庙是在熙宗时期。熙宗是一位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帝王,史籍记载他“幼而聪达,贯综经业。喜文辞威仪,早有大成之量,太宗深所爱重。”即位之初,效仿中原王朝的礼仪文明,追溢先祖。關于溢法,死而有溢始于周,及周公定礼,遂为成法。此后成为历代相沿不绝的传统,金朝对此加以继承。天会三年(1125年)六月,金太宗曾上太祖尊溢“大圣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熙宗即位当年(1135年)三月上太宗尊溢“文烈皇帝”,庙号太宗。

太庙是承统之地,金朝中都太庙实行的是“同堂异室”之制,中都太庙以熙宗建国初期在上京确立的包括建国前十位先祖在内的帝系为基础,将远祖和近世之祖均纳入太庙格局之中。金朝没有以开朝皇帝阿骨打为始祖,而是以先祖函普庙为始祖庙,终金一代,其永为不迁之庙的至高地位始终没有变动。被熙宗追溢的始祖以下先祖依次入庙,除景祖、世祖、太祖、太宗之外,每当新主衬庙之前,都要依照与皇帝的亲疏关系,亲尽则毁,依次桃迁。金朝皇帝宗庙制度在大体沿袭汉族政权制度的同时,往往还有统治者当时出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做出变动情况,而且每次变动的背后皆隐藏着错综复杂的现实因素。

二、太庙制度的特点

1.讲求“报本尊统”。金中都太庙礼制中体现了金朝皇帝“报本尊统,贵始尚亲”的特点。在推行礼制过程中,当情与礼发生冲突时,他们基本都能够突破情的局限,依礼而行。自太祖始,依照本族旧的礼俗传位太宗,这属于王位继承中的“兄终弟及”,而太宗的“舍子不立”虽出于无奈,但最终还是将帝位传于太祖嫡孙,“使太祖世嗣不失正绪。”虽然期间有时因为某种具体原因稍有变通之外,这一原则基本坚持到金末哀宗时期。

2.实行“七世之庙”制度。金中都太庙实行“七世之庙”制度,延续“同堂异室”之制,以熙宗确立的包括建国前十位先祖在内的帝系为基础,将先祖和近世祖依次纳入太庙统系;以相继为帝的兄弟同昭穆同世次,其宗庙庙数不是依据宗庙神主数计算,而是按照皇帝宗法行辈世数来确定,因此,金朝实行的是东晋以来天子“七庙”礼制名义下的“七世之庙”,其实际室数已达十一室,后增展至十二室。而且,金朝的帝王基本遵循荀子的“有天下者事七世”的原则,太庙基本是七世十一室,期间虽稍有变通,亦是出于对宗法制的维护,其精神实质符合古礼。

3.坚守“尊尊”原则。金朝的皇帝(海陵王除外)基本坚持“尊尊”原则,能够敬所尊而爱所亲,在出现不合于礼的情况时,还能够及时调整,太庙中从未出现被“追封”的皇帝位尊于先君的“逆祀”现象。有金一代的宗庙礼制建设从熙宗初定太庙帝系,创建正规太庙,到迁都后的中都太庙,再到沛京太庙的沿循旧制,金朝皇帝奉祀的先祖始终是始祖和在位君主六世祖以下的诸位先祖,而不只是其高、曾、祖、称四亲庙。从熙宗开始,金朝皇帝心目中尊祖敬宗的孝道理念和尊嫡卑庶的宗法观念开始形成,以后皇帝一脉相承,延至金末,这一点超越了某些封建王朝帝王只尊祀近世先祖,而无视远祖的心理。

三、金代太庙祀典

自古宗庙祭祀种类繁多,大体分时祭与间祀两大类。就金代而言,太庙祀典中除每月的“荐新礼”之外,还有四时祭(时享)和蹄拾祭(间祀)等。

1.荐新礼。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命有司议荐新礼,依典礼应该每月用新熟的五谷或其他时新的食物祭祀祖考,令太常卿行礼。

2.时享仪。时享仪即皇帝宗庙祭祀中的四时祭,西汉董仲舒曰:“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海陵朝每年只以二月、十月遣使两次时享太庙,而按照唐朝礼制,四时各以孟月享于太庙,季冬又腊享,岁凡五享。大定十一年(1171年)议太庙祭礼时,礼官认为海陵时岁止两享,非天子之礼,建议按唐朝典礼每岁五享太庙。世宗从之。

3.蹄拾之祭。史籍中没有关于熙宗朝是否举行蹄拾之礼的记载,但是海陵朝是行过蹄拾之礼的。《大金国志》中有关于海陵徙燕后行太庙蹄拾之祭记载:时奏议多陈郊祀配天之事,海陵耻效南朝旧制,令更讨论之。

四、结语

金朝是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建国之初主要实行具有女真特色的传统祭礼,随着金帝国疆域的扩展,统治者鉴于“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参照中原礼制规范进行了本朝的儒家祀典建设,确立了国家的神抵体系,通过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礼来证明王朝的正统地位,并达到“一轨度、正民俗、合人神、和上下”的目的。

总之,宋辽金夏时期的民族冲突和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而在多元的文化融合中,占据主流的是各少数民族的汉化。金朝的祭礼建设是我国北方王朝制度史、政治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建设,对金统治者以礼治国,实施教化起到积极作用,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台北:艺文印书馆,1997.

[3][魏]何晏等注.[宋]邢昌疏.论语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南朝]范哗.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作者简介:路文燕(1991-),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太庙金代
太庙历史文化展设计图、非洲木雕展设计图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太庙礼乐文化的传承价值
金代《李立墓志》考释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访北京太庙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绍兴年间南宋临安太庙大殿建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