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在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02 09:14曹森杨朱海丽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内瘤阴道镜细胞学

王 莉,曹森杨,朱海丽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2)

阴道镜在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王 莉,曹森杨,朱海丽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2)

目的 探讨阴道镜在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53例患者分别进行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进行诊断,最终的诊断结果以阴道活检结果最严重级别为准。通过将阴道镜检查诊断结果与细胞学检查诊断结果、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评价阴道镜在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3例患者经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38例,占比71.70%。53例患者经HPA-DNA检测,结果提示,阳性49例,占比92.45%;阴性4例,占比7.55%。53例患者经阴道镜检查,醋酸白试验和碘试验后有白色病变、镶嵌、异常血管、碘不着色等异常表现。患者的病变以阴道上1/3或阴道残端缝合处为主,特别是阴道穹窿部,且多呈现多灶性分布。53例患者经阴道镜下活检检查,结果提示,53例患者均为阴道上皮内瘤变,其中阴道上皮内瘤变I级31例,占比58.49%;阴道上皮内瘤变II级15例、占比28.30%;阴道上皮内瘤变Ⅲ级7例,占比13.21%。其中有10例患者同时诊断出CIN,2例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合并VaIN,1例为V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结论 阴道镜下病灶活检是明确诊断VaIN的关键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阴道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同时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及范围。

阴道镜;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

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目前我国国内尚且没有阴道上皮内瘤变发病率相关的报道。伴随着细胞学检测技术、阴道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臻成熟,临床对于阴道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逐渐升高[1]。随着临床对阴道上皮内瘤变认识的不断深入表明,虽然阴道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较低,但是阴道上皮内瘤变却是阴道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必须给予积极地关注与重视[2]。因此,对于阴道上皮内瘤变给予积极地临床诊断,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对于防止癌变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阴道镜一直以来都在阴道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笔者以下就对阴道镜在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提高阴道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水平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2.7±5.4)岁。53例患者中,15例合并宫颈癌病史、21例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7例合并良性疾病子宫切除史、10例无明确疾病史。

1.2 临床方法

53例患者分别进行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进行诊断,最终的诊断结果以阴道壁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最严重级别为准。具体如下:①细胞学检查:使用液基波层细胞学检测(TCT)技术和2001年TBS诊断系统实施诊断。②阴道镜检查:使用理邦(EDAN)电子阴道镜进行诊断,主要的检查步骤包括阴道镜检查、醋酸白试验、碘试验和阴道镜指导下活检。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将阴道镜检查诊断结果与细胞学检查诊断结果、HPV-DNA检测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评价阴道镜在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结 果

2.1 患者的细胞学检查诊断结果分析

53例患者经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38例,占比71.70%。进一步细分的诊断结果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15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6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10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5例、鳞状细胞癌2例。

2.2 患者的HPA-DNA检测诊断结果分析

53例患者经HPA-DNA检测,结果提示,阳性49例,占比92.45%;阴性4例,占比7.55%。

2.3 患者的阴道镜表现分析

53例患者经阴道镜检查,醋酸白试验和碘试验后有白色病变、镶嵌、异常血管、碘不着色等异常表现。阴道镜下可见,53例患者中,44例患者病变发生在阴道上1/3及阴道穹窿部或阴道残端缝合处,占比83.02%;9例患者病变发生在阴道中段,占比16.98%。53例患者中,47例患者的病变呈现多灶性分布,占比88.68%;6例患者的病变呈现局灶性分布,占比11.32%。

2.4 患者的阴道镜下活检检查诊断结果分析

53例患者经阴道镜引导下活检,病理结果提示,53例患者均为阴道上皮内瘤变,其中阴道上皮内瘤变Ⅰ级31例,占比58.49%;阴道上皮内瘤变Ⅱ级15例、占比28.30%;阴道上皮内瘤变Ⅲ级7例,占比13.21%。其中有10例患者同时诊断出CIN,占比18.88%,2例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占比3.77%,1例为V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占比1.89%。

3 讨 论

临床研究指出,阴道上皮内瘤变是阴道浸润癌的癌前病变状态,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约为12%,因此,临床必需给予足够的重视[4]。但是由于阴道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较低,占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0.4%,这与既往对VaIN的忽视有关,绝大多数VaIN病变发生在阴道上1/3处,尤其是阴道穹窿部位,病灶较隐匿,且缺乏明显的、典型性临床表现,阴性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5]。目前,临床上对阴道上皮内瘤变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如细胞学检查、HPV检测仅能作为筛查,无法明确诊断,因此只能对筛查结果异常者实施阴道镜下定位活检诊断[6]。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常规阴道镜检查在评估宫颈是否存在癌前病变同时能够对患者实施阴道的全面检查,且可在阴道镜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对阴道壁组织多点活检,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阴道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同时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及范围,故阴道镜下病灶活检是明确诊断VaIN的关键技术。合理应用阴道镜技术可指导治疗边界,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阴道浸润癌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健康。

[1] 杨 君,周德平,王 彬,等.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21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76-478.

[2] 沈谷群,董 岩,周 萍,等.新阴道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9):1164-1165.

[3] 董 晶,汪 清,郑瑞莲,等.重视阴道上皮内瘤变的诊治,进一步提高女性生殖道健康水平[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4):1419-1422.

[4] 刘晓春,黄四新.阴道上皮内瘤变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及诊断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2):153.

[5] 冯 硕,王武亮,张 梅.宫颈癌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28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915-916.

[6] 付 敏,梁 惠,肖 宁.宫颈癌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11例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12):30-31.

R711

B

ISSN.2095-8803.2017.10.13.02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内瘤阴道镜细胞学
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的护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不同类型转化区对阴道镜诊断的影响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细胞组织学中的必要性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质核互作型红麻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肺小细胞癌乳腺转移细胞学诊断1例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