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动农机廉政文化创建的几点思考

2017-04-02 19:19东安县农机局周安军
时代农机 2017年2期
关键词: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廉政

■ 东安县农机局 周安军

对推动农机廉政文化创建的几点思考

■ 东安县农机局 周安军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丰富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教育,增强“两学一做”实效的有效载体。结合农机工作实际,创新廉政建设教育形式,营造廉政文化进机关氛围,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意识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1)要抓好廉政教育。要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廉政党课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示教专题片等形式,接受反腐案例警示教育,注重加强工作人员人的格品行、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加深廉洁从政的理念。要坚持廉政教育常抓常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廉洁从政党纪政规;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准则》、《条例》知识测试,以考促学,深化教育效果;不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廉政专题教育讲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一是制作干部廉政书画,在每个干部办公室悬挂廉政书画及精挑细选的廉政格言警句,时刻提醒办公人员,勤政敬业,努力工作,积极进取,营造了清廉务实的办公氛围。二是根据干部个人的喜好,选择廉政格言,设置成办公电脑的桌面背景,并进行定期更换展示。让廉政文化时时、处处在生活和工作中,与干部零距离接触,用心感受,营造时尚便捷的廉政文化氛围。三是在办公区走廊墙壁上,张贴廉政格言和农机职业纪律。体现反腐倡廉、弘扬正气、鞭挞腐败、积极健康的内容,使干部在潜移默化、和风细雨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营造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氛围。三是在党务政务公开栏里展示廉政警句和党务政务公开内容,加大宣传力度,让干部及时了解反腐倡廉形势及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时刻严守纪律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宣传氛围。四是运用党课,大力加强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严把思想防线。积极开展廉政讲座,党组书记亲自备课辅导廉政教育,在支部会议上运用观看廉政警示片的形式进行警示教育,同时在党风廉政教育月上进行廉政活动参观,做到教育与预防并重,营造了声势浩大的教育氛围。使大家在教育中感悟清廉之志,陶冶清廉情操,养成干净干事、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营造清廉温馨的良好氛围。五是在单位微信群等新媒体上,及时发布本局廉政工作动态,集中展示干部的廉政风貌,进一步加强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营造廉政文化进机关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了本局廉政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3)要开展“廉政文化单位家庭共建”活动。一是成立家访小组,通过家访,密切关注每名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制作《家庭状况调查表》给每位干部职工填写,了解干部职工的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及休息时间安排,发现问题及时与干部交心谈心,解除干部的心结。二是制作一份“廉政文化进家庭”倡议书,发放到全体在职干部手中,倡议家庭成员当好家庭的宣传员、监督员、守门员“三大员”,时时在家里“吹廉政风、把廉政脉、念廉政经”,过好人生金钱关、物欲关、亲情关“三大关”,对不义之财不取,份外之物不收,坚决做到不干预、不利用公务人员的职权和影响办私事、谋私利。并对干部职工在事业上多一分支持,少一分拖累;感情上多一分温暖,少一分埋怨;生活上多一分关心,少一分苛求,争当廉洁文明家庭的模范。三是签订一份承诺书。组织全体干部和家属共同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增强干部家属对家庭助廉、家庭防腐重要性的认识,共同构筑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更好地发挥家庭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四是把“廉政文化进家庭”与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创建活动成为宣传家庭反腐倡廉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廉洁家庭”评选活动,表彰一批“廉洁家庭”、“廉内助”等先进典型,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廉政自律意识,自觉当好家庭助廉宣传员、监督员,引导全体家庭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的家庭廉政文化,使廉洁的观念成为家庭美德,形成家家把好廉政关的良好社会氛围。

(4)要制定长效机制践行廉政文化。建立健全廉政承诺制度、廉政述职制度等,坚持业务工作和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行动,对于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全执法等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邀请纪检组成员进行参与和监督指导,做到常打“预防针”,常做“保健操”,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良性互动监督机制。

猜你喜欢
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廉政
北京环卫集团50名干部职工下沉抗疫一线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廉政之歌
迎新年 淮委领导节前慰问干部职工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干休所的广播体操是一道风景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489 名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三不”与“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