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应对于月经不调治疗的指导

2017-04-02 22:13焦静萍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月相月经不调月经周期

焦静萍,李 佶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上海 211124;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技处,上海 211124)

1 天人相应理论的来源与立论依据

《素问·至真要论》:“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黄帝内经》最早提出天人相应理论,并详细阐述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是整个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变化的规律相一致。《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产生于自然界,依赖自然条件生存,人的生命活动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王充《论衡》“天气变于上,人物应于下”,自然变化的某些法则与人的生理、病理活动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这是内经的天人相应的立论基础。疾病在一日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中病情可出现《内经》中“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不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因为光照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少甚至不分泌,夜间分泌达高峰[1]。《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体受着自然界正常变化规律的支配,并顺应着其变化的规律而完成其生命活动过程。

2 阴阳变化

2.1 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变化规律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提出阴阳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当中,既是对立,又是互相依存,互相为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但却维持相对平衡,如果阴阳中其中一方偏盛,便会使其相对的一方受到克伐而削弱,于是相对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便出现病理现象。换言之阴阳变化是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根本,阴阳失衡乃疾病产生的病机。《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万物之能始也”,阴阳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阴与阳是事物对立双方的概括,其对立统一运动,是事物运动、发生、发展、变化与消亡等的根源。

2.2 月相与月经周期性变化

月经,是胞宫顺应自然规律定期藏泻的结果。规律性的月经来潮,是女子生殖功能成熟的体现。《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经,常也。如潮汐之有信,如月之盈亏,不愆其期,故曰经水,又曰月信”。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的一类的病症。《女科经纶》曰:“此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也。”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故气血失调是月经失调的基本病机。王太仆曰∶“不满者,阳也,气也。能满者,阴也,血也。故满者以时而溢,谓之信……女子以血满,故阴血应月而一下。”气血失调的本质在于阴阳失调,故阴阳失调乃月经失调的根本病机。

由于太阳、月球、地球有规律地周期性运动, 月表现出朔月、上弦、望月、下弦四种不同的月相。一个朔望月的周期是29.53天与女子月经周期28天相近,此为女性的生殖周期月节律。《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也提及月经周期与月相应:“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从阴阳转化角度分析,朔为阴,望为阳,月相由朔月始由缺渐盈,重阴转阳,至上弦月阳气渐长,阴气渐消,望月时重阳转阴,下弦月阴长阳消,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在《类经》记载:“女子经水按月而至,其盈虚消长应于月相。”经后期因胞宫下泄经血而气血空虚,血室关闭,经肾之封藏、脾之运化蓄养阴精,是阴长阳消的阶段。经间期经过经后期的充养,阴精逐渐充盛,冲任调和,气血旺盛,达重阴状态,在心和肾之阳气的鼓动下促发卵子排出,实现重阴转阳。经前期阳长较快,为阳长阴消阶段。行经期,因阳气充盛,血海因满而溢,胞宫泻而不藏下泄经血,为重阳转阴阶段。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月经周期性阴阳转化规律与月相一致,诠释了天人相应理论,即“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国外的学者[2]对312名妇女月经情况研究发现月经周期接近一个太阴月(29.5天)的妇女及月经不调的妇女往往在月相的朔月前后排卵。罗颂平[3]对120例健康妇女研究表明行经期多发生在朔月附近。徐小林[4]研究发现行经高峰期位于望月前后、月经病好发于朔月前后。

3 中医调周法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

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故调节阴阳平衡为治病之根本。中医调周法根据阴阳消长转化规律,按照月经的四个不同时期阴阳气血变化的不同生理特点,应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进行调节脏腑的气血阴阳的方法。张庆清、朱颖[5]通过基础体温判断月经不同时期分别施以不同治疗原则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夏老以五运六气理论推导,认为春季似月经排卵期,夏季相当于经前期,秋季相当于行经期,冬季与经后期类似,并用补肾调周法对应季节进行治疗不孕症,有效提高了妊娠率[6]。张年顺[7]提出来上弦宜温养补益调经,望月宜理气活血逐瘀。调周法遵循月经的发生、发展和气血盛衰的规律,分期辨证,因势利导,合理用药,最终达到阴阳平衡。

4 结 语

月经不调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故查明原因是治疗的关键,从中医角度来讲,月经不调的根本原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脏腑的阴阳失衡、气血逆乱,从而出现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依据天人相应理论的中医人工周期疗法旨在平衡脏腑阴阳、调和气血,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当然,临床上仍有很多月经不调的案例在单独运用中药治疗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诸如宫腔手术史的病人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这类型的病人的治疗还需要结合西医的雌孕激素周期疗法、宫腔镜等方法。阮冉[8]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应用戊酸雌二醇加黄体酮和中药联合治疗,有效率为93%。还有宫内放置节育环、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针灸等疗法,为使得月经不调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 李 俊,徐叔云.松果体褪黑素的神经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 13(01): 1-5.

[2] Cutler W B.Lunar and menstrual phase locking[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1980,137(7):834-839.

[3] 罗颂平.月经节律与月相的联系初探[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12):42-44.

[4] 徐小林.对1600名妇女行经时间与月相关系的调查报告[J].陕西中医,1986,7(5):210-212.

[5] 张庆清,朱 颖.基础体温测定在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临床意义[J].2011,27(4):592-593

[6] 吕泽康,赵可宁.补肾调周法结合五行六气学说治疗不孕症的体会[J].光明中医,2014,29(6):1142-1144.

[7] 张年顺,孙植莹.月经不调的因时制宜[J].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1(7):35-36

[8] 阮 冉.中西医结合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174-1175

猜你喜欢
月相月经不调月经周期
月相历
制作月相盒
阅读理解专练(三)
月经不调需养生
月经不调 问题知多少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浅述任督冲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