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香港海域底拖网贝类资源研究

2017-04-03 12:16佘书生
海洋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珠江口贝类水域

佘书生, 孙 颉

(中港生态顾问公司, 中国 香港)

中国香港地区陆地面积虽然有限, 但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1]。珠江口海域是香港和广东的主要渔场之一, 该河口水域营养盐丰富, 盛产鱼、虾、贝等海产资源。但有关该水域贝类资源的研究并不完善。贝类中很多种类营养丰富可食用, 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与人类关系紧密, 而且贝类还可作为指标生物反应其生活水域的环境情况, 所以对于贝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展强[2]在珠江口担杆岛附近海域进行采样, 共采集腹足类17种隶属12科。彭松耀等[3]调查了珠江口水域的大型底栖动物, 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4种, 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是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谢恩义等[4]对刘沙湾潮间带及湾内浅水地带进行的贝类资源调查, 采集到的贝类共 3纲13目42科79属104种。笔者于2016年2月和2016年8月在珠江口近香港海域开展了底拖网生物调查,本文比较和分析了其中两个航次贝类种类组成、资源量、分布及优势种变动等资料, 旨在为香港近岸及珠江口贝类资源现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区域

中国香港地区位于 114°15′E、22°15′N, 本次调查区域位于珠江口近香港海域大屿山以北(参见图1)。

1.2 调查方法

调查船船长23 m, 船宽13 m, 网宽150 cm, 网目2.5 cm。调查时根据D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至预定站位进行采样, 每网拖10 min, 拖速为3~4 kn。调查作业时, 现场记录每个站位的采样时间、生物种类、数量及重量, 部分样品冷冻保存于实验室进行分类称重, 分类主要参照《厦门湾物种多样性》和《中国水生贝类原色图鉴》[5-6]。

1.3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 单位努力捕获量)和YPUE(Yield Per Unit Effort, 单位产量)估算贝类资源的数量和生物量。CPUE同YPUE可以用在长期的渔业监测中, 通过其数值变动反映渔业资源量的变动情况, 同时也可与其他数据结合对捕捞器械的选择及经济效益监测等进行分析[7]。

多样性指数利用PRIMER7统计软件获得。

2 调查结果

2.1 种类组成

本海域属于亚热带沿岸水域, 主要以暖水性贝类为主。根据调查统计, 采集的贝类共有3纲16目26科33属, 2月份(枯水期)记录贝类种类28种, 8月 份(丰水期)39种(见表1)。

图1 调查海域地理位置Fig.1 The location of survey area

表1 珠江口香港海域贝类名录Tab. 1 The species list of shellfish in the surveys at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near Hong Kong

√表示本次调查有记录此种; —表示本次调查没有记录此种

2.2 资源量

从图2和表2可看出, 8月份CPUE和YPUE总数明显多于2月份, 腹足纲和双壳纲的数值也在8月达到较高水平。

2.3 优势种类

根据统计结果, 2月份优势种有棒锥螺、浅缝骨螺、波纹巴非蛤, 占捕获总数的86.9%; 8月份优势种是棒锥螺、浅缝骨螺和牡蛎, 占捕获总数的85.3%(见图 3)。

(1) 棒锥螺

暖水性单壳贝类, 栖息于低潮区至浅海数十米的泥沙质海底, 广盐性, 以河口区水域最为密集[8]。

(2) 浅缝骨螺

生活于数十米深的沙泥质海底, 为海底拖网习见种类。

(3) 牡蛎

图2  不同月份CPUE比较Fig. 2 The comparison of CPUE in February and August

表2 不同区域贝类资源量Tab. 2 The amount of shellfish resources in different stations

图3 2月份和8月份优势种各占百分比Fig. 3 The percentage of dominant species in February and August

牡蛎又称生蚝、海蛎子、蚵仔等, 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底坚硬的海床上, 这些海床位于或深或浅的海水或河口水域中。其肉味鲜美可食用, 也可加工制成耗油等制品[9]。

(4) 波纹巴非蛤

俗称花蛤, 是暖水性双壳贝类, 在低潮区至浅海40 m内的沙及泥沙质海域均有分布, 由于此种经济价值较高, 近年来资源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0]。

2.4 多样性指数

利用统计所得CPUE数据, 经PRIMER7软件运算得出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 H′)数值(表3)。

表3 2月份和8月份多样性指数Tab. 3 The diversity index in February and August

2.5 数量季节分布

通过对该海域两个季节贝类的研究发现: 贝类种数8月份(39种)多于2月份(28种)。贝类数量的季节分布变化也较明显, 根据统计可得, 8月份的贝类个体数量和生物量明显多于2月份, 约是2月份的4.6倍。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 0.917 9 ~ 1.064。数量的季节性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温及贝类进入繁殖和生长期, 使8月份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都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3 讨论

1) 本次及过去在该海域的调查显示, 腹足类的棒锥螺在数量和生物量上都占有明显优势地位, 说明该物种特别适应珠江口的生存环境。另外, 据观察棒锥螺在其他地区(如珠海、深圳)是可食用贝类, 市场有售, 但在香港却没有市场, 通常渔民在捕获后就地弃置于作业海域。这可能是该物种在调查区域生物量大、成为优势种的重要原因。其他优势种类及常见种类还包括浅缝骨螺织纹螺属(Nassarius sp.)、波纹巴非蛤和牡蛎。Morton调查发现香港海域腹足类的优势种是一些滤食性螺类, 如织纹螺、习见蛙螺(Bursa rana)和浅缝骨螺; 而双壳类的优势种为一些抗干扰强的种类, 如美叶雪蛤(Placamen calophylla)、厚异蓝蛤(Corbula crassa)[11]。与本次调查所记录种类基本相符。

3) 本次调查共采集到腹足类 21种隶属 13科,双壳类15种隶属10科, 头足类3科。与珠江口海域及香港海域有关的调查数据比较, 采集到的样本数量及物种数量均处于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平。方展强[2]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1月在珠江口担杆岛附近海域先后进行了 7次拖网采样调查, 共采集到腹足类 17种隶属 12科。1994—1995年, 蔡立哲等[12]在香港14个红树林区进行了软体动物调查, 共鉴定52种, 其中腹足类45种, 双壳类7种, 盐度、潮汐和污染可能是制约分布的重要因素。2002年于香港东部水域的饭甑洲和青州海底洞穴进行的调查共记录双壳类20种、腹足类8种[13]。2012至2013年在赤腊角以北及以西海域进行的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渔业评估拖网调查发现软体动物9种, 棒锥螺、浅缝骨螺和章鱼等都为常见种[14]。

4) 珠江口流域水体含有丰富营养盐, 这些营养盐主要来源于沿岸地区的水体排放及密集的海产养殖。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及海岸工程使珠江口流域水动力条件及水体环境发生变化, 对海洋贝类及其他海洋动物造成影响。由于迁移能力差、随季节波动不明显、生命周期相对较长等特点, 大型底栖生物作为重要的人类干扰的反应指标, 被广泛应用于河口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对人类干扰的环境响应评价[15]。近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的食用贝类检测发现已有重金属超标现象[16]。利用对贝类的监测可观测海洋环境的变化, 帮助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保护海洋环境及食物安全。香港政府于2012年12月31日实施禁止底拖网渔船从事渔捞作业行为[17], 以保护近海底栖生物, 使其资源可持续发展, 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Morton B, Morton J. The Sea Shore Ecology of Hong Kong[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83: 5.

[2] 方展强. 珠江口担杆岛附近海域底栖腹足类重金属含量及评价[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 76-81.Fang Zhanqiang. Evaluation on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benthic gastropods from marine area near Dang Gang Islands[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eity, 2003, 1: 76-81.

[3] 彭松耀, 赖子妮, 蒋万祥, 等. 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0,34(6): 1179-1189.Peng Songyao, Lai Zini, Jiang Wanxiang, et al. Study on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acrozoobenthos and impact factors in Pearl River Estuary[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010, 34(6): 1179-1189.

[4] 谢恩义, 陈秀丽, 朱小江, 等. 流沙湾贝类资源调查[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0, 30(3): 39-46.Xie Enyi, Chen Xiuli, Zhu Xiaojiang, et al. A survey of shellfih resources in Liusha Gulf[J].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2010, 30(3): 39-46.

[5] 黄宗国. 厦门湾物种多样性[M].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6: 250-400.Huang Zongguo. Diversity of Species in Xiamen Bay,China[M]. Beijing: Ocean Press, 2006: 250-400.

中年男子从箱子内抓了一把毛茸茸的小鸡,捧给周泽赡,周泽赡摆摆手,中年男子执意把这一把给了她。周泽赡给他钱,他却不收。

[6] 王如才. 中国水生贝类原色图鉴[M].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0-240.Wang Rucai. Coloured illustrations of aquatic mollusks in Chian[M]. Zhejiang: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8: 10-240.

[7] Stamatopoulos C. Sample-based Fishery Surveys – A Technical Handbook,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M]. Rome: FAO, 2002: 9-12.

[8] 黄梓荣, 张汉华. 广东江门浅海贝类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 齐鲁渔业, 2005, 22 (9): 22-24.Huang Zirong, Zhang Hanhua. Investig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hellfish in neritic area of Jiangmen[J]. Shandong Fisheries, 2005, 22 (9): 22-24.

[9] 张玺, 楼子康. 中国牡蛎的研究[J]. 动物学报, 1956,8(1): 65-94.Zhang Xi, Lou Zikang. Study of oyster in China[J]. Current Zoology, 1956, 8(1): 65-94.

[10] 左江鹏, 黄旭忠, 黄雪芬, 等. 波纹巴非蛤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J]. 水产科学, 2008, 4: 16-18.Zuo Jiangpeng, Huang Xuzhong, Huang Xuefen, et al.The biology and aquaculture techniques of Paphia undulate[J]. Fish Sci Technol, 2008, 4: 16-18.

[11] Morton B. The subsidiary impacts of dredging (and trawling) on a subtidal benthic molluscan community in the southern waters of Hong Kong[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1996, 32(10): 701-710.

[12] 蔡立哲, 黄玉山, 谭凤仪. 香港红树林区软体动物生态研究[C].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科学集刊(39).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103-114.Cai Lizhe, Wong Yushan, Tan Fengyi. Ecological studies on mollusca in mangrove stands in Hong Kong[C]//Institute of Oceanol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tudia Marina Sinica(39).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7:103-114.

[13] Lam K, Morton B, Leung K F. Shell-bearing mollusca(bivalvia and gastropod) from submarine caves in Hong Kong[J].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2008, 42: 927-952.

[14] Airport Authority Hong Kong. Expansion of Hong Kong internatinal airport into a three-runway system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R]. Hong Kong: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2014.

[15] 冯剑丰, 刘录三, 乔飞, 等. 天津近岸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 2011,31(20): 5875-5885.Feng Jianfeng, Liu Lusan, Qiao Fei, et 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structure in tianjin coastal region in summer[J]. Acta Ecologica Sinica,2011, 31(20): 5875-5885.

[16] Fang Z Q, Cheung R Y, Wong M H.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edible bibalves and gastropods available in major market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1, 13(2): 210-217.

[17] 渔农自然护理署. 渔业保护(指明器具)(修订)公告[R].中国香港: 渔农自然护理署, 2012.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AFCD). Trawling ban[R]. Hong Kong: Agriculture,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2012.

猜你喜欢
珠江口贝类水域
珠江口地区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和石油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从珠江口到大屿山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