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设施菜田土壤修复效果调查

2017-04-03 08:19王雨沁杨业凤
上海蔬菜 2017年1期
关键词:菜田暗管盐渍化

王雨沁 杨业凤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浦东新区 201201)

·土壤肥料·

浦东新区设施菜田土壤修复效果调查

王雨沁 杨业凤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浦东新区 201201)

保护设施可改善蔬菜生长小气候,使蔬菜提前或延后反季节种植成为可能,从而保障了蔬菜周年持续生产和供应,丰富了市场供应的品种和数量。但设施内连续多年种植蔬菜后,因设施土壤雨水淋溶作用减小、土壤的自然风化过程延缓,土壤的理化性状逐年恶化;同时,种植户为片面追求产量,提高种植茬口密度、盲目大量追施化肥,土壤盐渍化等连作障碍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减轻连作障碍对蔬菜生产的影响,确保蔬菜周年生产和市场均衡供应,保障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浦东新区农委在曹路镇开展了设施菜田土壤修复工程。修复工程完成后,2014年开展了跟踪调查,以便了解、掌握项目实施的后续效应,指导面上生产。

1 曹路镇设施菜田土壤理化性状

曹路镇是浦东新区农业大镇之一,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近333.3hm2,包括设施菜田156.7hm2和设施露地菜田166.7hm2,为浦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大”基地之一、浦东新区设施蔬菜田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对曹路镇农业园区土壤质量调查结果表明,连作障碍土壤次生盐渍化时有发生,且有盐度加重、面积扩大趋势,严重制约了曹路镇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设施菜田土壤修复的主要措施

2.1 完善设施菜田的基础设施

大量农业生产实践活动表明,良好的排灌设施系统对土壤洗盐降碱作用明显。曹路镇的设施大棚缺乏排水系统,土壤中盐分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不断加重。为使已盐渍化的设施土壤快速脱盐,修复工程在曹路镇的设施大棚内埋设暗管,建立了良好的排水排盐系统。顺棚方向开挖40~60cm深条沟后埋设高密度PE波纹透水暗管(外径为75mm,内壁平滑无波纹,管外套纤维过滤网),用PVC管的一端(外径为75mm,顶端安装PVC闷头)接通两端排水明沟,便于管内清理、冲洗,另一端与高密度PE波纹透水管对接,暗管上覆盖1层粗河沙后进行回填土。六型棚在中心位置的左右两侧1.5m处各埋暗管1根;八型棚中心位置埋设1根暗管,并在此管的左右两侧2.5m处各埋暗管1根。连栋温室棚的单栋棚宽度为6m时,可视作1个单体六型棚,暗管间距参照六型棚标准埋设;连栋温室棚的单栋棚宽度为8m时,可视作1个单体八型棚,暗管间距参照八型棚标准放置。波纹透水暗管应选择高密度聚已烯(HDPE)材质,其耐老化、抗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抗冲击性能、优异的耐磨和适当的扰曲度,施工方便,摩阻系数小,流量大,排水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2.2 治理修复的配套措施

设施大棚盐渍化治理一般通过洗盐、排盐来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1)采取先分割、后包围的方法:先根据设施面积大小,以单棚为单位进行分割,四周筑起小田埂,利于漫灌时保持较多的水量;漫灌前先堵住暗管出水口,每次灌水保持水层1d,然后将水自然排出。若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且较难排出,需多次重复进行,直至将盐分降低至3.0g/kg以下。另外,灌水应注意地块进水的均匀性,尽量缩短完成灌水的时间,以保证所有土壤均达到有效浸洗效果。(2)排灌洗盐的操作程序:机械耕翻-平整-引入淡水泡田-排出咸水。

2.3 增加有机物料的投入

应选择经上海市农业部门登记,以畜禽粪便和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槽式或条垛式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氮磷钾、有机质及水分含量指标需达到《有机肥料》(NY525—2002)农业行业标准。每667m2基施900kg,相当于每667m2增加有机质315kg,以利改善土壤物理结构、避免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及恢复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4 开展高温闷棚

由于设施大棚受各种条件限制,轮作倒茬比较困难,翻耕、休闲时间很短,长年连作栽培使表土层板结,土壤理化性状逐渐恶化,且土壤中病菌数量不断增加,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利用太阳能加氰氨化钙对土壤进行消毒是防治土传病害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一种方法。氰氨化钙属强碱性肥料,具有调节土壤酸度、提高氮素利用率、改良土壤及防治土传病害等作用。另外,氰氨化钙制剂中含有氧化钙,遇水产生大量的热能,也有消毒作用。此项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无污染,在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大棚中应用可杀灭或降低土壤中病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发病,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可作为大棚蔬菜无公害生产的防病措施推广应用。

3 取得的成效

3.1 采用灌排洗盐措施降盐效果良好

根据曹路镇各个园艺场的生产安排和土壤表现,选合适的园艺场埋设暗管进行洗盐修复土壤。经采样点取样检测结果表明,暗管洗盐对降低设施内土壤盐渍化有一定的效果。0~20cm耕层洗盐前盐分变幅为1.0~18.3g/kg(平均4.73g/kg),洗盐后变幅为0.47~6.10g/kg(平均2.5g/kg),平均脱盐率47.0%。其中0~5cm表层洗盐前土壤盐分变幅为1.4~29.7g/kg(平均7.41g/kg),洗盐后盐分变幅为0.8~8.9g/kg(平均3.17g/kg),平均脱盐率57.2%;5~20cm耕层洗盐前盐分变幅为0.9~14.5g/kg(平均3.76g/kg),洗盐后变幅为0.5~5.6g/kg(平均2.35g/kg),平均脱盐率37.5%。

对盐分基数高、1次洗盐效果不明显的田块,应酌情增加洗盐次数或加大灌水量。从监测的定点大棚洗盐效果看,第1次洗盐0~20cm耕层土壤盐分从9.225g/kg降至2.025g/kg,脱盐率达78.0%。由于0~5cm表层初始盐分高达18.6g/kg,洗盐后盐分降至3.0g/kg,故进行了第2次洗盐。2次洗盐后,0~20cm耕层盐分下降至1.675g/kg,脱盐率17.3%。两次洗盐合计脱盐率达81.8%。

3.2 采用高温闷棚措施地温上升快

采用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期间,棚内气温明显高于大棚外,且峰值相差较大。棚内气温从上午6时开始上升,最早7时气温即达到40℃,13时左右达到最高温,最晚下午6时气温降至40℃以下,之后开始逐渐降低。日光消毒中使用氰氨化钙并覆膜可有效提高10cm土层地温的有效积温。消毒期间裸地10cm土层日均地温为38.4℃,而覆膜且施入氰氨化钙的地温可达到45.8℃。地温≥40℃的时数裸地只有9h,而覆膜且施入氰氨化钙的达到16.3h。

3.3 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

增加有机物料的投入有效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如闽中园艺场使用菇渣物料的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4.46%,较未使用的2.65%提高了1.71%,增效明显;使用菇渣物料的土壤容重平均为1.0,未使用的为1.24,疏松土壤作用明显。

4 建议

进一步加强对暗管洗盐技术的指导和规范操作,提高洗盐效果,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和时间,减轻土壤盐渍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中度盐渍化土壤洗盐1次,对重度以上的酌情加大灌水量或进行2~3次洗盐治理;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合理使用化肥,特别是注意钾肥的使用量;进一步加强对连作障碍的综合治理,引导生产经营者自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布局茬口,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关的土壤治理工作。

联系电话:021-58383957。

猜你喜欢
菜田暗管盐渍化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铺设不同反滤层对暗管排水排盐效果的影响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1989—2019 年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分析
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秸秆生物质炭对菜田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及青菜生长的影响
南通通州查处暗管偷排企业 正面调查受阻挠 调取水量来突破
印染企业主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移送行政拘留案
福建菜田氮、磷积累状况及其淋失潜力研究
彰化-设暗管排毒废水的电镀业者遭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