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分类管理解开无证餐饮复开难题

2017-04-03 09:12谢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黄平食品药品备案

●文/谢刚

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地处回龙观镇与东小口镇之间,面积4.6平方公里,共有19个社区,常住人口约8.37万人,且聚集较大数量的流动人口。据统计,辖区内共有139户无照无证餐饮主体,主要分布在小区底商及黄平路沿线,较为集中且形成一定规模,清理难度较大,易反弹。针对这一特点,霍营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清理工作,现已初见成效。

整治后呈现反弹复开现象

执法人员前期逐户摸排登记,并发放清理整治告知书,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告知相关法律责任及后果,要求餐饮主体自行整改;中期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采取查扣经营工具,立案处罚的手段,集中清理整治无照无证餐饮主体;后期街道办事处增派保安人员对无照无证餐饮集中区域全天巡逻,发现开门营业的主体及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历经5个月清理,挂账的139户无照无证餐饮主体全部关门停止经营,但仅维持了一个月时间,就开始出现反弹复开的现象。

日前发现辖区清理后复开的主体共47户,同时原址新增15户,形成新的无证餐饮存量62户,短短3个月就反弹了33%,且主要集中在黄平路沿线。居民需求和房屋及产权问题无法解决,是致使无证经营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黄平路沿线集中分布有四个成熟的社区,是该地区人口最密集,最繁华的主要街道,而原80户餐饮主体中仅9个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很难满足沿线居民的日常需求,为无证餐饮商户提供了生长土壤。黄平路沿线铺面房均是上世纪90年代初由集体和国有单位建设,并没有办理房屋产权登记,致使餐饮主体现在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和环保备案手续。而由于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沿线房屋也无法纳入到违建拆除范围。

以规范管理取代高压执法

既然无法从根源消除无证餐饮主体的生存环境,不间断地清理,只会形成经营环境差,设施设备不足以保证食品安全的主体不断出现,致使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量存在。这就需要在反复出现风险和规范经营确保食品安全间进行权衡。必然要将确保食品安全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对现有的、基本符合经营条件的主体进行备案,纳入规范管理,使其符合食品经营各项条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地区食品安全为前提,同时满足居民日常就餐需求,来维护地区餐饮行业经营环境稳定。

试点治理体系初见成效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执法人员对无证餐饮实行分级分类的管理,主要分为:协调办理许可主体、引导规范转型主体、高风险清理主体、可纳规经营主体,并借助街道大城管平台,采取清理与规范相结合,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形成解决复开及新增问题的有效治理体系。

协调办理许可主体 对于取得《营业执照》但由于环保备案等因素无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餐饮主体。由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规范经营条件达到许可标准,帮助其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减少无证餐饮存量。

引导规范转型主体 主要涉及经营模式为餐饮服务,但希望通过转型合法经营的主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其转变经营模式,规范经营行为,转作食品销售、制售主体。

高风险清理主体 针对本身硬件条件、经营环境差,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不足以保证食品安全的经营主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坚决予以清理。

可纳规经营主体 对于自身管理到位、设施设备良好,符合餐饮经营条件,可以解决居民就餐需求,因为房屋问题无法取得营业执照的小规模餐饮主体。通过规范经营行为,由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对其相关信息进行备案并在经营场所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规范备案经营,以解决地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对其日常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违规问题要求其停业整改,出现违法的严重问题取消备案资格,依法予以查处。

霍营街道作为大城管和三网融合的基层试点单位,有效地整合了执法力量,并将辖区划分为52个网格,细化日常巡检项目,及时准确地发现各种问题,统一调配执法力量消除风险隐患。无照无证餐饮清理工作也纳入到这一体系中,成为日常巡检的重要一项。网格员发现复开和新增无证主体,指挥中心及时调配执法人员第一时间现场查处,挤压违法经营行为生存空间,基本杜绝了复开及新增问题。

猜你喜欢
黄平食品药品备案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关于备案建材事中事后监管的实践与思考
贵州黄平重安镇:食用菌种植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不喜欢下厨的女人 也可以玩转餐饮业
安全、环保、可视化的吸热反应实验探究改进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2017食品药品监管大事记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征订启事
利用大数据推动食品药品监管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