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2017-04-03 18:11陈绍军邱林权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江市内江蔬菜

张 宇,陈绍军*,林 川,段 丹,邱林权

(1.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2.四川省内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内江 641000)

内江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张 宇1,陈绍军1*,林 川1,段 丹1,邱林权2

(1.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2.四川省内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内江 641000)

总结了内江市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该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蔬菜产业大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内江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为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和西南陆路交通的重要交汇点,地处成渝两个特大城市之间,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内江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内江市不断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农业生产结构的改革力度,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不断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实现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增长。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规模基本稳定

根据2010年出台的《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9.33万hm2,总产量达210万t,产值35亿元,加工率在25%以上、蔬菜商品率达到80%,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000元以上;在2016年《内江市“十三五”农业发展总体目标》中提到蔬菜总产量稳定在250万t左右,适当扩大高附加值、高档次蔬菜品种的供应。

1.2 效益农业快速发展

利用成渝交通枢纽优势,发展多种类、多品种的“菜篮子”“果盆子”产品,发展设施栽培蔬菜,优化经济作物布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和种植优势,选择2~3个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全市建设5333.33hm2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标准化基地,围绕“稳量提质增效转方式、努力打造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市”这一目标,以“1+2+3”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围绕粮油、畜禽、蔬菜、水果、水产、蚕桑等六大产业,开展了5个万亩产业示范片建设,培育了特色优势产业。在市中区发展蔬菜、葡萄、柠檬;在东兴区发展果桑、蔬菜;在资中县发展柑橘、果桑、蔬菜;在隆昌县发展柑橘、木本油料、蔬菜;在威远县发展无花果、蔬菜、果桑等经作产业。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目标,实施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创建了“甜城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积极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

1.3 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

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升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通过规范管理、政策引导和驯化服务等措施,强化服务、政策、资金保障,有效地改善了经营主体发展环境。全市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据统计,全市龙头企业共有28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48户,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有7户、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2户、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5户。全市拥有四川著名商标15件,四川名牌产品7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件。农业电子商务全面启动,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体验中心基本建成,目前,全市已有70个品类500多个品种的特色农产品开通“内江特产商城”网上销售。

2 内江市蔬菜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内江市蔬菜加工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加强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种植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内江市蔬菜生产仍是以家庭为基本模式,大规模的产供销一体化组织较少,专业化程度低。近年来“城里人买不起菜、农村人卖不出去菜”这类新闻此起彼伏,主要是因为蔬菜加工转化率不高,大部分农业种植户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低档菜品种面积较大,农民在选择种植蔬菜品种时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去年什么价格贵种什么,别人种什么自己种什么等,这样极易导致产品结构与市场消费群体需求的不适应。在整个蔬菜产品结构中,低档菜品种比重高,有机蔬菜、高档精细菜、绿色蔬菜比重偏低,高效农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还不大。

2.2 精深加工、综合开发利用能力不足

根据2010年出台的《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蔬菜商品率达到80%,但加工率只有25%左右。蔬菜产量大,但所产蔬菜大多数以产地批发形式销售,真正形成品牌的较少,互联网销售、包装配送、超市直销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蔬菜加工以初加工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低、质量稳定性差,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效应不突出,产业化程度较低。

2.3 配套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蔬菜生产抗灾能力较弱,冷藏及冷链运输还相对落后。市场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健全,信息不对称、不能满足农产品营销需求,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和社区菜店建设还比较滞后等问题制约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

3 内江市蔬菜加工产业发展建议

3.1 种植效益有待提高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区位优势、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经济作物布局,大力推进标准化、市场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明显、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蔬菜品种。继续大力发展设施栽培蔬菜,蔬菜大棚投资小、转轨快、效益高、活动性强,能够实现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比其他栽培形式更具优势。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设施蔬菜面积,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实现生产方式由一年一收向一年多收转变,同时解决种植品种适应市场和蔬菜储存难的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3.2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在互联网+农业的大潮下,要让蔬菜产业搭上信息快车,成为蔬菜产业发展新引擎。要结合我市市情,开发更多的类似服务平台,解决卖菜难、买菜贵问题,开启蔬菜销售新模式。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专合组织、规模大户)、食品加工企业入驻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传统蔬菜加工销售产业和新兴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创新流通方式与流通业态,推进电商和实体流通相结合,拓宽营销平台,把名优特新农产推向全省、推向全国。

3.3 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为重点,严格蔬菜农药残留监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升级,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健康、绿色、安全的高品质农业。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严控污染源、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建设。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止重金属、农药化肥过量使用。要强化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坚持产管并重,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经常性的抽检,对使用农药残留超标和违禁农药的予以严厉处罚,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省级追溯管理平台。要尽快建立完善蔬菜生产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3.4 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有利于打造内江蔬菜加工产业新优势。借助新型工业化推动农业资源的开发,按照规模大、高效益、带动农户多、高技术、外向型的要求,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精深加工,优先扶持一批优势企业,着力打造一批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群。建议重点抓好大头菜、冬尖、七星椒及特色泡菜、榨菜等有特色、有基础的产业和企业,对其进行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商标,并通过实施商标战略,积极争创内江市知名品牌、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推行蔬菜商品销售等级标准化,提高我市品牌蔬菜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2017-10-30

张宇(1988-),女,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E-mail:zhangyu92@126.com。*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内江市内江蔬菜
内江市:保民生促发展 做实做细就业创业工作
内江市: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人社服务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奇怪的蔬菜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蔬菜
内江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职工普惠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内江市总工会的探索为例
内江市东兴区旅游气候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利用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