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区粮油高产创建取得的成效与启示

2017-04-03 18:11佘兴蓉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万州区万州创建活动

佘兴蓉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 万州 404000)

重庆万州区粮油高产创建取得的成效与启示

佘兴蓉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 万州 404000)

万州近年在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中,通过政府组织领导,部门通力协作,资金支撑,技术到位,打造完整农业产业链等系列措施,取得不斐成效。作为万州三大保供产业之一的粮食生产面积稳中有升,产量增加;在高产创建活动中探索了体制和机制创新,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部分区域水稻、马铃薯等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了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农业产业功能拓展到农业观光旅游业;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技术、能生产、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了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期望通过高产创建活动成功经验,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参考。

高产创建;创新;成效;启示

万州区位于107°55'22"~108°53'25"E,30°24'25"~31°14'58"N之间,海拔高度175~1762m,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冬暖夏热、多伏旱、春阳秋阴雨绵绵的立体性气候特点。万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村占全区幅员面积90%以上,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55%。万州耕地10万hm2,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万hm2,产量50万t以上,面积和产量分别居重庆市第3位和第4位。万州2008年小麦开始实施高产创建,至2010年,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全面实施高产创建。通过近年的高产创建,农业生产探索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万州农业产业化探索了路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奠定了基础。

1 高产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

1.1 粮油作物的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年报,2009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1.22万hm2、51.00万t,2016年的面积和产量11.23万hm2、53.13万t,分别增长0.7%、4.2%;2009年油菜面积和产量是0.62万hm2和11.04万t,2016年油菜面积和产量0.80万hm2和1.51万t。由于高产创建活动的辐射带动,各作物单产都有提高,尽管作物面积增幅不大,但增产显著,特别是玉米和薯类作物,单产增幅度大,玉米由353.14kg提高到363.07kg,增加2.8%,薯类作物216.45kg提高到235.22kg,增加8.7%,油菜由112.39kg提高到125.57kg,增加11.7%。

1.2 品种应用科学合理

在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引领下,以高产为标准引用品种到根据需要选用品质优的品种和特色品种。水稻改大穗高产品种为当地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玉米从高产杂交种到根据需要种植高产紧凑型杂交玉米、青贮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小麦从旱地和稻田统一用种到分旱地麦和稻田麦;油菜从单收菜籽的品种到根据需要种可收菜苔、菜籽的两用品种;花生、马铃薯选用彩色品种。

1.3 耕制创新

耕作制度创新,提高了耕地产出率或节约生产成本。水稻探索出了稻—虾—蟹、稻—鱼、稻—蚂蟥等种植模式,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玉米从玉米/甘薯、玉米/杂豆/甘薯2种模式到玉米/甘薯/蚕豆、玉米/大豆/马铃薯、玉米/花生、玉米/蔬菜/甘薯等多种模式,充分利用冬闲地块。旱地小麦传统的麦+玉+苕种植模式,2m开厢,麦、玉对半种植,小麦实际种植面积小,单产低;通过示范1.5m开厢,2∶1种植,提高了小麦种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对半种植,平均产量300kg/667m2以上,高的350kg,且基本不影响玉米产量。油菜成功探索了免(少)耕轻减节本高效栽培技术。

1.4 轻简化栽培技术日趋完善

万州85%以上耕地属于丘陵,受此地理条件限制,机械化进程缓慢。2010年前,水稻小面积是机插秧和机收,其它作物仅整地用小型微耕机,其余全靠人工。通过高产创建的不断摸索,万州已实现了水稻、马铃薯和油菜高产创建千亩核心片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水稻还实现了工厂化育秧,小麦和油菜的核心示范片也实现了机播、机收。既解决了农村紧缺劳动力,又能节本增效,同时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1.5 提升农技人员服务能力

高产创建活动中,成立高产创建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每个创建作物由1名高级农艺师担任责任专家,每2个示范村落实1名技术负责人,每个种植大户落实1名农技专家定点联系指导。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中,农技人员都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对农民进行配套集成技术培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技人员的学习、实践、创新和服务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科技推广效果。

1.6 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由于粮油作物的比较效益低,种植零散,难适应高产创建所需。为此,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培育种植大户,提高作物的种植规模和效益。2016年,万州土地流转率44%,土地规模经营率36%,在高产创建示范区内3.3hm2以上粮油作物专业种植大户70户,还有家庭农场、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也参与了粮食规模化经营,辐射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1.7 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培育耕种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近300个,4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荣膺重庆市前十强,有力地保证了高产创建顺利实施。

1.8 品牌建设和订单农业

农业品牌是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的无形资产,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打基础。万州粮油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近10个,水稻和马铃薯各有地理标志1个。万州有重庆万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人头寨果蔬专业合作社和重庆市万州区宁兰食品有限公司等公司或合作社10余家就水稻、马铃薯、油菜、花生等与农户签订单,实行规模化的订单生产,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种植效益,保农民增收,促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持续发展。

1.9 产业功能拓展

油菜高产创建基地,油菜花开带动农业休闲观光和养蜂业的发展。龙驹、太安等镇每年举办油菜花节,油菜花香不仅吸引了本区游客,邻近区县和湖北省的游客也来观光游览,附近农家乐生意兴隆。2016年,油菜花节客人达2.6万人次,增加收入160余万元;养蜂3500群,产蜂蜜7000余kg,蜂蜜单价160元/kg,产值112万元以上。

2 主要启示

2.1 领导重视是组织保障

万州区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成立了区粮油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一些政策性扶持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2.2 集成技术到位是核心

高产创建把优良品种、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整合,集成一套配套技术。通过组织示范、宣传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和信息宣传等工作,将集成技术落实到位,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粮油增产。

2.3 资金扶持是支撑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利用高产创建的资金对种子、肥料、农药等方面作了补贴,实行了统一供种、供肥和病虫害防治,保证了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到位率,为高产夯实了基础。

2.4 高产示范是技术推广捷径

千家万户分散种植推广集成技术难度极大,只有抓典型示范,为农民提供学习的样板,为技术员提供观摩现场,才能广泛推广作物生产配套集成技术,提高产量效益,促进大面积作物生产的发展。

2.5 机械化生产是机制创新的保障

在高产创建之初,大户面积没有超过3.3hm2的,就因传统的种植方式需要人工多,农村缺劳动力,且工价高,生产人工成本高。随着机械化推进,劳动力问题解决了,种植大户多了,大户的面积也增加了。2016年,仅龙沙镇20hm2以上水稻大户有4户,面积最大的大户有73.3hm2;白土镇6.7hm2以上马铃薯种植大户就有9户,面积最大的近33.3hm2。

2.6 发展公共服务促农产品品质提升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扶持专业合作社或机防队,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防治在化学除草、病虫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机防队与农户签订了管理服务协议,实行“五统一”(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的跟踪服务,使用高效低毒新农药,科学、及时对农作物喷药施药,解决了一家一户用药千差万别,防治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专业化统防统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防治效果,且降低农药使用风险,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7 部门协作打造现代化农业基地

将高产创建上升为政府和部门共同行为,容易做大做强。高产创建与水利、国土、扶贫和财政等部门的农业基本建设相结合,能为高产创建基地建设高标准的排灌、道路等基础设施,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2.8 完整产业链是发展生产的动力

水稻、油菜和花生等引进或扶持了一批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以加工、销售带动生产,形成“种植户+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的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有了完整的产业链,粮油产品变商品,种植效益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高产创建也是顺应农民所需。

3 结语

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只要有政府的组织、资金的撬动,农业实现绿色高产高效将指日可待。

2017-09-5

佘兴蓉(1969-),女,重庆万州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929415096@126.com。

猜你喜欢
万州区万州创建活动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我们万州人
重庆万州无公害蕹菜生产技术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后三峡万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重构
万州有个『草莓王』
新疆专用青贮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措施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