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隆昌市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思考

2017-04-04 01:28范琼勇伍忠高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隆昌再生稻中稻

范琼勇,伍忠高

(四川省隆昌市农林局, 四川 隆昌 642150)

对隆昌市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思考

范琼勇,伍忠高

(四川省隆昌市农林局, 四川 隆昌 642150)

针对水稻旱育秧操作比较复杂,病害重、死苗多、出苗不整齐等诸多问题,近年来,隆昌市农技部门在普及旱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完善了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为加快其推广应用步伐,本文就隆昌地区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及关键技术环节作了一些具体讨论。

水稻;栽培技术;旱育秧;旱育保姆

水稻旱育秧移栽后返青成活快,广大农户形象地总结为“一栽就活,一活就发”,由于中稻分蘖早而多、成穗率高,最终表现为穗多、穗大、粒多,产量高。传统旱育秧操作比较复杂,特别是存在病害重、死苗多和很容易出现出苗不整齐等突出问题,为促进水稻旱育秧技术应用面积的逐步扩大,近年来,隆昌市农技部门在普及旱育秧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了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经不断探索和创新配套技术,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体系和推广措施,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秧龄弹性大,只要管理得当,秧龄达90d也不会拔节,适宜早栽,但也可以迟栽。如2007年的干旱造成隆昌市部分区域的旱育保姆育旱秧田块在80~90d秧龄才移栽,产量仍达正常年景的80%左右。由此说明:推广应用旱育保姆育旱秧技术已成为隆昌市取代水育秧栽培,实现适时早播,确保满栽满插,保证中稻、再生稻两季丰收的关键措施之一。

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是以应用水稻旱育秧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为前提的一项水稻综合栽培技术措施,操作简单,一次包衣能完成药剂消毒、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浇水抗旱等复杂工序,能有效地解决老式旱育秧存在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死苗、苗期立枯病和恶苗病发生重、死苗多等突出问题。为加快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应用步伐,现对隆昌地区加快推广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及关键环节作如下讨论。

1 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明显效果

1.1 秧苗素质好,有效穗数多

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具有秧苗素质好,植株矮健,根系发达,栽后无明显返青期,分蘖早而多,有效穗数明显增加等显著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面积水稻亩植窝数的不足。

1.2 杂交中稻成熟期提早,能提高再生稻产量

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杂交中稻,成熟期能够提早3~5d,中稻成熟期提早,能有效延长再生稻出苗至安全齐穗期的宝贵时间,同时,有效穗数的明显增加,又为再生稻早出苗、多出苗提供了更多健壮母桩数量。因此,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能够促使隆昌地区再生稻高产区域继续北移,并能进一步提高再生稻蓄留成功率和单位面积产量。

1.3 具有“五省”优势,能减少投入

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具有明显的省工、省种、省水、省苗床地、省成本等特点,能进一步减少农户投入。

1.4 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能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中稻可增产5%以上,且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能大幅度提高再生稻产量,水稻种植效益进一步提高。

2 加快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应用步伐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2.1 气候条件较好,但也有不利影响

隆昌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均降水量1049.1mm,日照时数1204.8h,年平均气温17.5℃,能满足中稻和再生稻生长发育需要。其中,年均温变幅16.8~18.2℃,比较稳定;日温≥10℃的初日是3月5日,持续日数268d,年积温5608.1℃,≥15℃的初日是4月3日,持续日数207d,积温4788.7℃。因此,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所需的适期早播和中苗早栽的温度条件完全具备。但是,春季低温寒潮与干旱频繁、夏季洪涝与干旱交替和常有秋绵雨的气候特点,对水稻生产也存在不利影响,尤其是秋绵雨对再生稻生产威胁较大。

2.2 适宜育秧基本条件的土壤多

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要求育秧床土的pH在6.5以下,才能发挥应有优势。目前,隆昌地区的酸性土壤(pH>5.5)及微酸性土壤(pH>5.6~6.5)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1.1%,其中,酸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27.8%,虽没有碱性土壤(pH>8.6),但微碱性土壤(pH>7.6~8.5)面积也占耕地总面积的22.7%。因此,隆昌地区具备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基本条件的耕地面积大,所占比例多,分布面广,但也有部份土壤需经技术处理才适宜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

2.3 点多面广,已具一定规模

隆昌市已对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进行了连续不断探索、创新,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和应用面积都已具一定规模,全市区域所有镇(街道)、村、社都有示范成功的典型农户及高产田块。因此,部份农户已能够掌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部份地区和农户在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过程中,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较差,导致出苗率偏低,成秧率不高,影响了增产、增收优势的发挥,这种情况已成为隆昌市加快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应用步伐的一大障碍。

2.4 水稻生产现状与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栽培要求基本吻合,农户易于接受

据隆昌市农技站调查,隆昌市中稻亩植窝数和纯氮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水育秧规范化栽培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但比较适合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栽插密度和纯氮用量均应比水育秧规范化栽培少10%~15%的技术要求。因此,推广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适合隆昌市水稻生产现状,广大农户容易接受。

3 加快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3.1 苗床地应当培肥,一般不需调酸

隆昌市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苗床地培肥与不培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苗床地进行培肥,不仅秧苗素质更好,还能提高成秧率,由此说明应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苗床地应当进行培肥,但在低温情况下,稻草等有机物质的腐熟分解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微生物,而微生物活动的最适pH为4.5~6.5,因此,苗床地应在头年秋、冬季及时施入足够的稻草、粪水等有机物质,土壤pH在6.5以上的,还需及时进行调酸处理,但调酸工作难度大,稍有不慎,还容易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隆昌市在大力提倡选用蔬菜地和老秧床等作苗床地及培肥时增施过磷酸钙的前提下,普遍未实施苗床地调酸工作,仍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上述情况说明,隆昌市实施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只要选择蔬菜地和老秧床等作苗床地,就可以不实施苗床地调酸工作,但必须于小春播种前后及时将足够数量的过磷酸钙和稻草、粪水等有机物质施入苗床内,就能达到应有效果,还能进一步简化程序和减少农户投入。

3.2 必须适期播种

采用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培育出的秧苗抗寒力较强,因此可以提早播种期。但是,过早和过迟播种均不利于旱育秧技术的优势发挥。综合多年的情况,隆昌市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最佳播种期在3月1日左右,可比大面积水育秧提早5d左右播种。

3.3 增盖平铺地膜

尽管应用旱育保姆播种后,种衣剂能迅速吸取苗床地水分,在种子周围形成较为明显的“小水库、小药库、小肥库、小氧库”,为出苗和秧苗健壮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每年都有部分农户因底水严重不足,特别是播后遇连晴高温天气而发生炕种、炕芽现象,即使补水,出苗也不整齐,并且补水的实施难度较大。据多年示范,在播种后增盖一层平铺地膜,具有比单盖拱膜提早出苗、成秧数量增加和提高整齐度的显著效果。因此,应大力推行在播种后增盖一层平铺地膜的有效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成秧率和秧苗整齐度。

3.4 加强苗床管理

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显著优势是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因苗期大肥、大水入床,造成根系下扎、地上部分徒长而影响秧苗素质,同时,鼠害伤苗和过早揭膜炼苗而造成冷害死苗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苗床管理。苗床管理的重点是:出苗前以保温保湿为主,膜内温度不超过32℃,立针至1叶1心时揭去平铺膜,栽中、大苗的可适当推迟揭平铺膜;1~2叶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5℃左右;3叶期后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不超过30℃,以防徒长;3叶期按3.3m2苗床地追施腐熟清粪水40~50kg,若培育大苗秧,则每增加1叶都按10m2苗床地施腐熟清粪水40~50kg的标准追肥1次,施肥后必须用清水及时洗苗。炼苗后,地膜必须实行日揭夜盖,防止雨水淋透苗床,若遇寒潮低温,还必须覆膜保温防冻害;也可以采用炼苗不全揭地膜的办法,但必须保证晴天秧厢四周通风。同时,还必须加强灭鼠工作,控制鼠害损失,确保成秧率。

3.5 同步发展再生稻

隆昌市再生稻产量变化幅度较大、蓄留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发苗至安全齐穗的时间短,导致穗大粒多的倒三节以下节位的再生稻结实率低,遇秋季气温偏低年份,蓄留成功率低。因此,在推广普及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杂交中稻具有早播、早栽、早成熟和有效穗数明显增多的显著特点,同步发展再生稻,促进再生稻蓄留收获面积的进一步增长。

总之,隆昌市只要继续完善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措施,进一步挖掘增产、增收潜力,同时,利用杂交中稻成熟期提早3~5d的显著优势,同步发展再生稻,就能促进旱育保姆培育旱秧技术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确保水稻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猜你喜欢
隆昌再生稻中稻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莲峰》焕发生机蓬勃的文化力量与自信
西江月·庆祝国庆69周年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隆昌大规模绿化发展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