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北京西南山区羊体外寄生虫习性及流行特点

2017-04-04 09:14关文怡蔡泽川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角绒山羊若虫

关文怡 曹 允 蔡泽川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房山 102442)

浅述北京西南山区羊体外寄生虫习性及流行特点

关文怡 曹 允 蔡泽川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房山 102442)

由于北京西南山区养羊均是以放牧补饲为主的饲养方式,使得羊体外寄生虫广泛存在。本文对该地区羊体外寄生虫的优势种且感染较严重的蜱、虱以及蚤的主要习性及流行特点进行概述,为科学高效防控羊的体外寄生虫提供依据与指导。

北京西南山区养羊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饲养的品种主要为绒山羊和绵羊,绒山羊占羊养殖比例约75%,因以放牧补饲为主的饲养方式,使得羊体外寄生虫广泛存在。被寄生虫感染的羊只表现为皮肤发痒,精神不安,常摩擦和搔咬,造成脱皮、脱毛、消瘦、贫血,严重的影响了产绒、产毛等生产效益。

1 北京西南山区羊体外寄生虫的主要种类及其习性

1.1 蜱 (1)蜱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总目,蜱目[1]。2000年的调查表明[2,3],北京林区存在的蜱有5种,分别为长角血蜱、嗜群血蜱、森林革蜱、全沟硬蜱与血红扇头蜱,其中后两种只发现于野鼠体表。其中优势种为长角血蜱。长角血蜱宿主范围非常广泛,一些家畜,如牛、马、绵羊、山羊、猪、犬及多种野生动物都是其宿主[4]。长角血蜱的危害不仅是作为动物外寄生虫,还是许多重要疾病的传播媒介。由于蜱换宿主,可以传播多种疾病甚至将野生动物或家畜的疾病传给人类。(2)蜱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雌性成虫吸血后交配离开宿主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经1~4周,在表层缝隙中产卵,这一时期称为产卵前期或孕卵期。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出幼虫,胚胎发育到孵化出幼虫称为孵化期。幼虫孵出后需要经过几天的休止期,才开始寻找宿主进行吸血,饱血后即寻找适宜环境,静止不动,经1~4周进行蜕皮发育,这一时期称为蜕变期,蜕皮后即为若虫。若虫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4周蜕皮而为成虫。此即为一个生活周期,或称一世代。长角血蜱的宿主类型为三宿主型,幼蜱在一宿主体表吸血,饱血后落地,发育成若蜱后再寻找新的宿主叮咬吸血,饱血后又落地,发育成成蜱,成蜱寻找第三个宿主完成生活史。长角血蜱主要寄生在牛、羊的耳部、眼睑部、下领部和下腹部、尾部等处。其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幼蜱和若蜱在宿主身上吸血时间较成蜱短,吸血量也较成蜱少。幼蜱吸血时间需2~6d,若蜱需2~8d,成蜱需6~20d。长角血蜱的吸血量很大,各期虫体吸饱血后体重可增加几倍到几十倍,最多可达一百余倍[2]。

1.2 蚤 (1)蚤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蚤目。蚤目昆虫其成虫无翅,胸足发达,善跳跃,完全变态,通常雌蚤长于雄蚤。蚤不仅钉刺吸血,骚扰人畜,而且是鼠疫和鼠型斑疹伤寒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重要的医学昆虫[5]。(2)寄生于京西南山区羊的蚤属于蠕形蚤

科,主要为花蠕形蚤和羊长喙蚤[1]。其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期一般1~2周,分3龄。幼虫以环境中的有机物碎屑、成虫血便等为食即可发育。幼虫在适宜条件下蜕皮2次,由唾液腺吐丝结茧,变为静止的前蛹。蛹期的长短取决于周围的温度,通常为1~2周。茧内的蛹变为成虫,需要一个刺激,如动物的扰动、空气的震动、接触的压力、温度的变化等,才能够破茧而出,否则会长期静止于茧内。变为成虫后的蚤会寻找宿主吸血以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3)其宿主类型为半固定型,其雌蚤可以长时间地将口器固定在宿主皮下吸血,雄蚤却是营自由生活。花蠕形蚤多寄生于羊颈背侧、臀部与颈腹侧,羊长喙蚤常见于腹部下方和腹中线等部位。

1.3 虱 (1)虱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虱目,是动物体表永久性寄生虫,常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寄生于绒山羊的虱包括血虱亚目与食毛亚目的一些种类。由于虱的体型小、如不大量寄生很难引起注意,且虱的相关研究较少,危害没有被足够重视。(2)虱的生活史均为不完全变态,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虱卵依其窄的一端借助黏液牢固地粘附于毛上,发育成若虫,若虫孵出后卵壳仍不脱落。若虫后经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在吸虱,若虫与成虫的生活习性相同,均以血液作为唯一食物,从卵中孵出后即可以吸血,在宿主静息时更易吸血,其吸血活动不分昼夜。

2 北京西南山区羊体外寄生虫的流行特点

2.1 羊蜱的流行特点 北京西南山区羊蜱在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呈较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在每年3月下旬开始出现,11月上旬从植物上消失,进入土层下。幼蜱最早于6月上旬出现,11月上旬消失,计11旬,高峰在9月上旬。若蜱最早于3月下旬出现,10月下旬消失,计15旬,高峰在5月上旬。成蜱最早于4月下旬出现,10月上旬消失,计12旬,高峰在6月下旬。12月至次年2月,长角血蜱以若蜱和成蜱的虫态在土壤中存活,不出现高峰。此时,气温均在零度以下。自然生境中的长角血蜱冬季生存地点不仅在土壤中,在放牧的羊道边的碎石下也发现有活的蜱存在。长角血蜱在绒山羊体表的季节消长规律与其在生境中的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会在3月上旬开始出现,11月上旬从羊体上消失。幼蜱最早于7月上旬出现,10月下旬消失,计8旬,高峰在9月下旬。若蜱最早于3月下旬出现,10月上旬消失,计14旬,高峰在4月下旬。成蜱最早于3月上旬出现,11月上旬消失,计17旬,高峰在7月上旬。在12月到次年2月未在羊体表发现长角血蜱,一年中蜱的三个虫态各有一个活动高峰出现,由于长角血蜱为三宿主蜱,所以,成蜱和若蜱还出现了另一次小的活动高峰,这与其在羊体表寄生的季节消长规律相符[1]。

2.2 羊群蠕形蚤的流行动态 北京西南山区羊群的蠕形蚤于每年的10月份开始寄生于羊体,但此时在羊体表寄生的蚤体很少,体型也较小。自11月份开始逐渐增多,至12月蠕形蚤的感染达到高峰,羊群染蚤率升高到90%,此时羊体上发现的雌性蚤体以开始怀卵膨大,雄蚤也进入活动的高峰期,蚤的繁殖率增高。至第2年1月,羊群感染率开始下降,3月开始,羊群的染蚤率下降至40%。4月初,蠕形蚤即从羊体上消失[1]。

2.3 羊感染虱的流行动态 北京西南山区羊的毛虱的感染率为100%,但血虱的感染率仅为10%[1]。其在山羊的感染是全年的,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羔羊的感染要比成年羊严重,没有梳绒的羊比梳绒过绒的羊感染严重。绵羊毛虱与血虱的感染率都较高,在感染情况较重的羊体,同一部位可以发现毛虱与血虱同时寄生。绵羊虱感染与饲养环境有很大关系。

3 小结

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羊体外寄生虫的种类习性与流行特点,对其综合防控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进行科学、及时的监测各类体外寄生虫流行病学情况的条件下,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药物对其进行防控。例如,对蜱的防治可在成蜱出现高峰前的7月上旬使用长效、低毒的抗寄生虫药物将成蜱控制到8月下旬,继而在9月上旬再次使用来控制9月下旬出现高峰的幼蜱。每年两次用药,达到将蜱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次年蜱的生长发育。对山羊蚤的防治也可依据其流行规律进行,在京西南山区蠕形蚤开始侵袭绒山羊的时间为10月,并在12月到达寄生高峰,12月时发现的雌蚤大多刚进入怀卵阶段,很少部分开始产卵。因此将驱虫时间安排在11月中下旬,使用长效、低毒的抗寄生虫药物,药效维持到第二年2月中下旬,可对当年蠕形蚤的控制起到很好的效果。对虱的防治则不同,由于虱类多寄生于羊的侧腹部、头颈部等毛较浓密的部位,因此在使用浇泼剂驱杀羊虱效果要优于其他剂型。毛虱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宿主的直接接触感染,其次是通过混用的公共用具及环境间接传播[6],因此,清理和药物处理养羊环境对羊虱的防治意义重大。

[1] 于童. 北京房山地区绒山羊几种重要体外寄生虫的调查[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12.

[2] 汪明. 兽医寄生虫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1-32.

[3] 李建民, 曹务春, 张习坦等. 北京林区蜱类及鼠类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2(3):165-168.

[4] 王宗仪, 杨芷云, 李铁栓等. 河北长角血蜱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4):79-81.

[5] 吴厚永, 刘泉, 龚正达. 中国动物志•蚤目(第2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6] 贾英科, 马衍忠等. 中草药苦参碱水剂对羊体虱防治试验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4(6): 46-47

S858.26

A

1007-1733(2017)05-0042-02

2017–01–05)

猜你喜欢
长角绒山羊若虫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长角的怪物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长角的怪物
长角的怪物
辽宁绒山羊产业现状及市场分析
秋冬季节绒山羊的管理注意事项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