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奶牛场蹄病的预防措施

2017-04-04 14:48许英民
兽医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修蹄蹄病奶牛场

许英民

规模化奶牛场蹄病的预防措施

许英民

规模化奶牛场存在三大疾病,如代谢疾病、乳房炎、蹄病。这三种疾病给奶牛场带来很大的损失,怎样做才能降低损失,这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目标。现在很多专家在说我们如何治疗疾病,但是这样做治标不治本,现在规模化奶牛场管理需要的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蹄病一旦发病需要很长时间治疗,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细节控制蹄病的发生,下面就蹄病发生的分析及预防加以分析,并介绍预防方法,以供参考。

一、蹄病发生原因

蹄病有两种。一种是非感染性:需要注意修蹄、自由卧床、修蹄时间安排、热应激设施、营养与饲养、待挤厅、运动场、奶牛行走地面卫生、蹄浴喷洒等;另一种是传染性蹄病,主要是由传染性、奶牛行走环境差(挤奶厅、牛舍、赶牛通道)和浴蹄引起的。我们应该把蹄病发病率控制到小于2%。

1.营养问题。泌乳牛30 d内出现蹄病一般是营养出现问题或者是传染性蹄病;如果是经产牛说明干奶时没有修好或漏修前干奶牛进入干奶圈时没有进行修蹄;如果发现头胎牛变形蹄说明青年牛产前时没有修蹄保健。

2.泌乳天数高的发病高。泌乳牛泌乳天数高的发病高,说明我们修蹄方案有问题,与牛舍离挤奶厅距离远、挤奶次数多、牛舍地面不好、卧床舒适度差、奶牛长时间站立也有直接关系。

3.后蹄比前蹄发病高。奶牛一般后蹄比前蹄发病高,因为后蹄承重较大,且后肢通过关节直接与躯干连接,缓冲作用差;后肢外侧蹄瓣发病高,外侧负重大。

4.蹄病复发多。这说明我们修蹄治疗方法有问题,或者没有彻底治愈就转入正常牛舍,也可能对发病瘸牛进行错误的评估,错误的评估了其治疗价值。

5.挤奶厅发生蹄病。如果挤奶厅有2个或更多的蹄病牛,可能是以下原因。(1)一侧奶厅蹄病比较多,那就说明这一侧奶牛行走地面和修蹄人员更换有问题,应重点跟踪以上区域;(2)挤奶厅发病蹄病差不多一样,那就说明卧床舒适度、修蹄方案、浴蹄、牛舍清洁、营养,传染性蹄病、奶牛站立时间过长、热应激管理存在隐患,应重点跟踪以上区域。

6.牛舍。(1)如果蹄病发病在同一牛舍较多,那就说明这个牛舍卧床舒适度和牛舍地面比较差,有积水或塌陷地方,也需要看一下这几天是否有修蹄人员修过该舍得牛;(2)如果发现每个牛舍都有蹄病牛,那就说明我们浴蹄浓度、修蹄计划、泌乳牛卧床舒适度、牛舍卫生、挤奶通道地面和冬天赶牛速度过快等存在着隐患,重点跟踪以上区域;(3)牛舍死角没有清理干净,牛蹄长时间站立在牛粪里。

7.胎次高及外伤的发病。如果胎次高的发病,需要考虑长时间行走和长时间站立,肢蹄外撇等因素。外伤说明牛舍设施有损坏,及时查找解决,防止再次发生;也有可能是奶牛发情爬跨时地面滑摔伤导致。

8.热应激发病率高。热应激发病时说明喷淋和风扇管理有问题、奶牛站立时间长。应考虑营养和浴蹄次数的调整。

9.非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主要管理问题:牛舍地面、挤奶厅和赶通道地面防滑、铺设橡胶垫、卧床的设计和牛体格大小的匹配(统计卧床率来反映卧床舒适度)、卧床的垫料还是水床。其次执行牧场奶牛修蹄和保健流程至关重要。

10.牛舍干燥。保证牛舍干净和干燥,做好奶牛有效的浴蹄工作,控制传染(主要传染性蹄病是趾间皮炎,有条件情况下统计趾间皮炎发病情况,根据趾间皮炎发病率变化调整泡蹄方案)。

二、预防措施

1.牛舍和挤奶厅出口要垂直。牛舍和奶厅设计出口不要垂直,牛舍地面防滑,牛舍不要离挤奶厅距离太远,卧床尽量是沙床,奶厅和赶牛通道安装橡胶垫。

2.坚持蹄浴。每周二用5%甲醛浴蹄、周五用5%硫酸铜浴蹄;泡蹄槽长度3~3.6 m(保证牛蹄在里面走三步),宽度根据还牛通道调整;药浴液深度10 cm,根据泡蹄槽长、宽、高计算更换浴蹄液(每头牛1L消毒液);保证泡蹄槽及其周围卫生,及时冲走粪尿。

3.泌乳牛要坚持修蹄。泌乳牛每年进行至少2次修蹄。泌乳天数在150 d左右(从软件上查询,保证这个时间段的牛全部修蹄)和干奶前各进行一次修蹄。青年牛在产前3~4个月修蹄一次,根据青年牛蹄部情况适当安排浴蹄。

4.每周对奶牛进行行走评分和变形蹄统计。对3分和4分牛立即修蹄和治疗;每周对2分3分牛进行调整牛舍,调整到距离奶厅比较近牛舍;对于大变形蹄优先进行修蹄。

5.提高挤奶厅效率。缩短奶牛在挤奶厅的站立时间。泌乳牛锁牛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减少奶牛站立时间。保证牛舍和赶牛通道干净,挤几次奶推几次牛舍,赶牛通道增加次数。

6.牛舍设添盐砖及保证奶牛的休息。牛舍内添加盐砖。提高卧床舒适度,每月统计两次卧床率,对每天不上床奶牛进行统计分析。对那些体况过大奶牛集中调整在一个牛舍,调整颈杠,保证奶牛上卧床休息。

7.及时治疗蹄病并执行淘汰制。挤奶厅赶牛人员发现行走困难牛后记录并汇报兽医,兽医修蹄人员进行修蹄,分析原因汇报领导,评价有无治疗和配种价值,若无配种价值,待这个泌乳期无奶后进行淘汰。兽医将每次蹄病治愈牛放到离奶厅距离最近的牛舍。

8.坚持修蹄。对于大变形蹄的牛,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修蹄来矫正。奶牛进行选种选配来改善肢蹄。每次将修蹄牛和发病瘸牛发病原因等信息准确录入软件。每月从软件统计泌乳天数150 d以上牛有无修蹄记录,防止漏修。

9.培养修蹄人员。加强修蹄人员素质培养,提高修蹄技术水平,保证修蹄人员能有效迅速的处理修蹄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防止因处理失误造成肢蹄跛行。根据牧场实际情况选择修蹄方式(考虑牛舍赶牛通道状况、蹄病发病情况和牛群结构等),定期分析修蹄方式对牧场牛群肢蹄健康状况影响,调整修蹄方式。

10.可增加推料次数。增加推料次数,防止牛吃料过程中前肢过度岔开,形成变形蹄(在推料车上安装GPS)。

11.奶牛舍前要有运动场。牛舍开设运动场,每次下雨把牛赶回牛舍。

12.牛舍牛群密度不能过大。(围产牛密度小于80%,泌乳牛小于85%)。挤奶赶牛速度要慢,减少奶牛应激跑步,容易造成蹄白线裂。每天检查待挤奶厅和赶牛通道橡胶垫的钉子是否翘起,以及牛舍的工程遗留的钉子和焊头。

猜你喜欢
修蹄蹄病奶牛场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奶牛场蹄病的防治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奶牛场变形蹄及蹄病数据分析
蹄病专题
预防蹄病 减少养殖损失
济源市奶牛蹄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羊腐蹄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如何修护种公牛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