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扩鞭蔓延现状与基于生态保护视角的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

2017-04-04 15:45黄鸿青张裕顺吴兴毅
福建林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建瓯市毛竹林纯林

文/黄鸿青 张裕顺 吴兴毅

毛竹是我国竹类资源中分布面积最大、经营历史最悠久、加工利用范围最广的竹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效益好的特点。毛竹通过地下竹鞭繁育,强大的扩鞭能力对周边环境中的植物和种群会产生影响,从而对群体的多样性形成威胁。对毛竹扩鞭的研究主要是从竹林丰产经营角度的研究,而对竹林扩鞭是否造成的生态破坏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建瓯市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竹产业开发较早,竹林自然扩鞭和人工促进扩鞭规模较大,对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生态保护的视角对竹林扩鞭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一、建瓯市毛竹林扩鞭蔓延的现状

(一)建瓯市林业的基本概况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降雨量1600~1800mm。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村、27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4.5万。全市土地总面积42.01万hm2,林业用地面积35.06万hm2,有林地面积33.17万hm2,森林覆盖率79.8%,绿化程度96.89%。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木材产量居全省前列,毛竹面积、立竹株数、竹材产量、鲜笋产量、锥栗面积、锥栗产量为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定为“中国竹炭产业基地”,是著名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根雕之都”。

(二)不同时期的毛竹林分布情况

建瓯市1996年全市毛竹林面积7.79万m2,2006年毛竹林面积8.6万m2,2016年毛竹林面积8.89万m2。数据表明:从1996年至2016年的20a内,毛竹林面积增加了1.1万m2,增幅达14.11%。但从1996—2016年期间,人工栽培毛竹林面积仅960.95hm2,占1996—2016年期间增加竹林面积的8.7%,说明竹林面积增长主要是通过毛竹扩鞭蔓延形成,扩鞭蔓延面积达1万m2,扩鞭蔓延增幅达12.88%,平均每年以0.6%的速度扩增,扩鞭蔓延面积年均501.59hm2。

(三)不同时期主要林种面积对比

建瓯市1996年人工乔木林面积10.70万m2,2016年为10.78万m2,基本保持不变;1996年天然乔木林面积8.78万m2,2016年为6.8万m2,减少1.95万m2,减少幅度达22.17%;2016年经济林面积6.78万m2,比1996年5.80万m2增加9798.03hm2,增幅17.22%。2016年毛竹林面积8.89万m2,比1996年 7.79万m2增加1.1万m2,增幅14.11%。比较显示,从1996年至2016年,总增加面积2.16万m2,减少面积1.95万m2,基本持平,主要林种中只有天然乔木林面积减少,人工乔木林、经济林、毛竹林面积都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毛竹林增加面积最大,占总增加面积的50.95%。

(四)散生毛竹分布情况

调查显示,有散生毛竹分布林分面积8540hm2,其中有散生毛竹分布的人工用材林面积5694.89hm2,有散生毛竹分布的天然用材林面积517.68hm2,有散生毛竹分布的生态公益林面积2327.43hm2。

(五)毛竹林面积增长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建瓯市毛竹林面积增长速度过快,增长方式主要是毛竹扩鞭蔓延增长。如不采取措施抑制毛竹扩鞭蔓延,势必加剧树种结构失衡,对建瓯生态文明建设极为不利。调查数据表明,毛竹林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林面积增长较多,人工用材林种面积相对持平,但天然林面积明显下降,说明竹林扩鞭侵占林地主要方向是乔木林分,而不是经济林,竹林扩鞭蔓延是以牺牲乔木林特别是天然林为代价的,属于森林逆向演替,导致森林生态环境退化。并且,竹林无序扩鞭现象仍在持续,分布有散生毛竹的森林面积占除毛竹林以外的有林地面积的3.49%,这些林分正逐步从乔木林向竹木混交林再向毛竹纯林演替。其中有散生毛竹分布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较大,应高度关注。

(六)毛竹林扩鞭蔓延类型

毛竹林扩鞭蔓延主要有5种类型,一是向林缘、林中空地扩鞭蔓延,提高林地利用率;二是向宜林荒山荒地扩鞭蔓延,并采取人促措施扩大竹林栽培面积;三是向低产低效锥栗、柑桔等经济林扩鞭蔓延,毛竹逐步取代经济树种;四是向人工杉木、天然松阔等用材林扩鞭蔓延,形成竹木混交林,待林木采伐后,变成竹林;五是向生态公益林扩鞭蔓延,形成竹阔混交林,林农在生态林中实施清除地表杂灌等经营行为,并逐年伐除林木,促进毛竹扩鞭蔓延,不断扩大生态林中竹林经营面积;六是向山垅田扩鞭蔓延,竹林边的山垅田弃耕后,田主利用毛竹扩鞭蔓延,加以人工护笋养竹措施,逐步形成毛竹林。

二、毛竹林无序过快蔓延主要原因

(一)生长环境

建瓯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毛竹的生长,是毛竹生长最适宜区,为竹林扩鞭蔓延提供了自然条件。

(二)生长规律

毛竹是依靠地下鞭的延伸扩展来不断繁殖新竹的,因此,竹林扩鞭外延,面积不断扩大,是毛竹林的生长规律决定的。

(三)利益趋使

竹业是建瓯特色产业,具有较高经济效益,是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为追求利益,竹农有意促进竹林扩鞭,扩大竹林经营面积。

(四)管理不严

政策引导不足,对竹林扩鞭管理意见不够明确,如对采伐迹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毛竹林没有严格限制,对毛竹扩鞭入侵缺少相关管理措施。

(五)打击乏力

对竹林扩鞭入侵后,竹农蚕食性破坏入侵森林的行为没有及时制止,打击力度不大。

三、毛竹林过度扩鞭蔓延对生态建设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生态林保护压力加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木产权明晰到户,林地经营权落实到户,各户经营界线清晰,毛竹扩鞭蔓延方向从集体所有的用材林地转向生态公益林。甚至有些竹农以发展毛竹为借口,但凡天然林内有散生毛竹,并对天然阔叶树环剥立枯,逐步蚕食天然树木,转变成毛竹林。一些重点生态区位生态本就较为脆弱,一旦毛竹扩鞭入侵,原有植被就再难恢复。

(二)加剧树种和林分结构失衡

建瓯市现有天然林中树种以马尾松、阔叶树为主,阔叶树种类较丰富,以槠、栲类最为常见。人工用材林以杉木为主,竹林以毛竹为主,经济林以锥栗为主,森林树种结构较为单一。林分结构除天然林以松阔混交林为主以外,其它林分均以纯林为主,特别是毛竹林中纯林面积比重达到90%以上,因此,全市树种和林分结构总体是失衡的。如果毛竹林继续过度扩鞭蔓延,树种和林分结构失衡情况将更加明显。

(三)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衡量森林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毛竹林在经营过程中,由于采取深翻、锄草、伐除竹林中树木等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导致竹林林相单一,地被植物极少,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既使是在天然林中,一般有散生毛竹分布的地方,就存在人工经营的痕迹,林农清除林下杂灌,促进毛竹扩鞭成林。

(四)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名木古树造成威胁

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边界有大面积毛竹林分布,如果不是人为干预,竹林早以扩鞭蔓延至保护区内;全市不少自然保护小区在毛竹林包围之中,随时可能发生竹林扩鞭入侵情况;不少名木古树零星或块状分布在竹林中、竹林边缘,竹农们频繁的挖笋、砍竹、运竹,严重威胁它们的生存生长。例如:龙村乡擎天岩村赤皮青冈古树群落被毛竹扩鞭入侵,竹农对群落进行锄草清杂,造成林下自然播种的幼树成活艰难。

(五)对村民饮用水源地造成破坏

因竹林扩鞭蔓延,天然阔叶林面积逐年减少,加上长期以来,竹林中阔叶混生树种被大量采伐,竹林纯林逐步取代了竹阔混交林,竹林内地面植被稀少,森林的蓄水能力严重下降,对居民饮用水源地保护造成威胁。如玉山镇后房村,村庄被大面积毛竹林纯林包围,由于海拔较高,竹林蓄水能力差,村民生活用水十分紧张,只能靠打机井取水。

(六)引发山体滑坡

由于毛竹根系浅,毛竹纯林对土埌固定作用较弱,一旦发生连续降雨,沿道路两侧毛竹纯林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交通中断,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七)引发山林权纠纷

建瓯市经营竹山农户占总农户数的80%以上,因为毛竹林扩鞭蔓延,造成原有宗地四至界址发生变化,经常引起山林权纠纷。

四、控制毛竹林无序扩鞭蔓延的对策

(一)加强政策引导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活动,提高当地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纠正经济效益至上的竹产业开发舆论导向,引导竹农科学经营,纠正传统粗放经营陋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快树种和林分结构调整,明确竹林资源培育目标和方向,限制竹林扩鞭蔓延。

(二)开展科学规划

根据毛竹资源现状,开展竹林资源培育发展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尽量控制竹林面积在现有基础上不增加,将适合发展毛竹的区域划定为毛竹适生区,实施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大力推广毛竹林经营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竹林单位面积产值;将生态区位比较重要、发展毛竹效益低和区域划为限制毛竹发展区,保持现有竹林面积,限制竹林扩鞭蔓延;将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名木古树群落以及重点生态区位和生态脆弱区位林分划为禁止毛竹发展区,严格禁止竹林扩鞭蔓延。

(三)限制毛竹扩鞭

对毛竹适生区,要严格控制毛竹扩鞭蔓延范围,除因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扩大毛竹经营范围的,对用材林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荒山等林地,要清除散生毛竹,营造针阔混交林;对限制毛竹发展区,要采取GPS定位、现场做记、现场图片对比等有效措施,明确竹林现状,禁止扩鞭蔓延。对禁止毛竹发展区内已扩鞭蔓延的竹林,要责令竹林经营单位或个人停止经营行为。对人工促进竹林扩鞭入侵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区位林分的行为,除责令停止经营行为外,还要严厉打击,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四)实施退竹还阔

对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名木古树群落、“三线林”等重点生态区位和生态脆弱区位林分,划为禁止毛竹发展区的,要采取生态赎买、强制退耕等方式停止已扩鞭入侵的竹林经营行为。对已扩鞭入侵的竹林,要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退竹还阔”,将毛竹林逐步改造成阔叶林。

(五)建设生态竹林

改变传统毛竹纯林经营模式,建设可持续经营的生态竹林模式,适度降低竹林密度,留出一定空间补植套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将现有毛竹纯林逐步改造成竹阔混交林,改变竹林深翻、全面锄草等落后经营方式。同时,加大现有竹林中阔叶树种的保护力度,适当保留林下植被,保护物种多样性,形成具有较高稳定性和抗干扰性的森林群落。

猜你喜欢
建瓯市毛竹林纯林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My English teacher
建瓯市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