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诊断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中的价值

2017-04-04 15:52许明峰冯罗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南京医科大学败血症胎膜

许明峰, 程 锐, 冯罗华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 江苏 南京, 210008;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儿科, 江苏 常州, 213017)

脐带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诊断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中的价值

许明峰1, 程 锐1, 冯罗华2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 江苏 南京, 210008;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儿科, 江苏 常州, 213017)

脐带血; 中性粒细胞; CD64指数; 胎膜早破

临床上引起新生儿感染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宫内感染和产后感染,而临床上宫内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胎膜早破[1-4]。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是产道细菌感染,胎膜早破者羊水细菌培养阳性率可达28%~50%, 其引起胎膜早破的可能机制是产道感染后宫颈或阴道的微生物产生蛋白水解酶,使胎膜强度降低或感染,同时产生的内毒素释放因子可刺激前列腺素升高,引起宫缩,导致胎膜早破。目前确诊新生儿感染的金标准是细菌学培养,但其阳性率低,病原体培养时间长,对临床早期诊断的作用有限。临床上常用的白细胞计数(WBC)灵敏度较低[5], C反应蛋白(CRP)诊断早期感染的敏感性差[6]。本研究检测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WBC、CRP变化,探讨其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本院产科出生的产妇有胎膜早破的高危新生儿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 胎龄≥34周。将新生儿按照感染情况分为病例组(感染患儿)50例,产妇确诊胎膜早破且早破时间≥8 h, 生后24 h内出现感染症状,包括发热、体温不升、反应差、呼吸急促、皮疹、皮肤黄染明显等表现,收住新生儿科后行相关细菌学培养阳性; 胎龄(38.76±1.47)周,体质量(3.27±0.52) kg。对照组50例(无明显感染患儿),产妇确诊胎膜早破且早破时间≥8 h, 生后无明显感染表现,一般情况良好; 胎龄(38.13±1.86)周,体质量(3.18±0.55) kg。2组患儿胎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组新生儿出生后记录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羊水情况,并抽取脐动脉血3 mL送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检测,并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液送血常规、CRP检测,感染组新生儿出现症状后,收住新生儿科后留取相关标本行细菌学培养(痰培养、血培养、分泌物培养)。

使用美国BD公司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CRP; 细菌培养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荧光培养仪,培养包含需氧及厌氧菌。

1.3 诊断标准

胎膜早破(PROM)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见阴道口有液体流出,所流液体为稀薄如水或混有胎粪、胎脂,留取流出液,涂片见羊齿状结晶; 美蓝染色法可见胎儿上皮及毳毛。新生儿败血症、肺炎、败血症、皮肤感染诊断标准均为临床症状结合相关细菌学培养结果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对于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检测诊断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并确定最佳筛查界值(cut- off)。

2 结 果

病例组WBC、CRP、CD64依次为(13.52±4.74)、(3.84±1.58)、(0.46±0.16), 对照组依次为(12.21±4.06)、(4.35±2.85)、(0.32±0.12)。2组脐血CD6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取敏感性与特异性之和最大(约登指数最大)时的界值为 cut- off 值(0.345), 敏感度为74%, 特异度为70%, 二者均明显高于WBC及CRP。

3 讨 论

PROM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以上。PROM会导致早产及增加新生儿围产期多种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国内对16 356例新生儿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胎膜早破患儿中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35.8%(1 227/3 432), 血培养阳性率为7.6%(260/3 432)[7]。新生儿感染常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严重时危及新生儿生命,特别是产道定植菌的感染明显多于其他病原体[8], 包括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的上行性感染[7]。新生儿在感染早期,临床症状轻微甚至缺乏,当出现症状时,常常已经发生严重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死亡风险增高,即使治疗及时,也很容易发生一些严重后遗症。临床上通常用血常规、CRP等检验,但血常规波动较大,易受孕周、新生儿出生时龄影响, CRP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意义较大,但同时也有时间限制, 24 h后敏感度较好[9]。

中性粒细胞CD64是IgG的高亲和抗体,可识别IgG的Fc片段,其主要分布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树突细胞,静息状态下少量表达,在感染时快速增加,其介导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动,是机体感染的早期指标,可以作为一种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10-11]。作为连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纽带,在细胞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抗原递呈和释放炎症介质中起到关键作用,且仅在细菌感染时表达,在非细菌性炎症、病毒感染时表达均不增加[12], 而CD64在各孕周新生儿、甚至成年人之间无显著差异[13-14]。大量研究[15-16]都证实了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是一个高特异、高敏感的诊断新生儿感染性指标的早期标志物。对于PROM新生儿,抽取脐带血检测CD64指数方便快捷,对新生儿无创伤,家长容易接受。为了排除产妇感染所致CD64指数变化因素,本研究严格排除感染产妇入组,产妇有发热、孕产期检查存在产道感染、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均被排除在外。

综上所述, CD64指数作为一种新的早期感染标志物,在症状多变、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胎膜早破新生儿的感染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1] Hoang M, Potter J A, Gysler S M, et al. Human fetal membranes generate distinct cytokine profiles in response to bacterial toll-like receptor and nod-like receptor agonists[J]. Biol Reprod, 2014, 90(2): 39-39.

[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1 ): 3-8.

[3] 靳瑾, 张燕, 王志坚, 等.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3): 465-468.

[4]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Practice Bulletin No. 139: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Clin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obstetrician-gynecologists[J]. Obstet Gynecol, 2013, 122(4): 918-930.

[5] Murphy K, Weiner J. Use of leukocyte counts in evaluation of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J]. Pediatr Infect Dis J, 2012, 31(1): 16-19.

[6] Hotoura E, Giapros V, Kostoula A, et al. Pre-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reterm neonates with sepsis[J]. Inflammation, 2012, 35(3): 1094-1101.

[7] 杨娜, 刘敬. 胎膜早破与胎儿—新生儿肺损伤的相关性: 基础与临床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3): 465-467.

[8] 刘艳, 郑晓明. 胎膜早破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及病原菌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8): 1848-1849.

[9] Hofer N, Zacharias E, Muller W, et al. An update on the use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 current insights and new tasks[J]. Neonatology, 2012, 102(1): 25-36.

[10] 李双月, 裴仁治, 张丕胜, 等. CD64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3): 310-311.

[11] Farias M G, de Lucena N P, Dal Bo S, et al. Neutrophil cd64 expression a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marker of infectionand sepsis in hospital patients[J]. J Immunol Methods, 2014, 414: 65-68.

[12] 胡海燕, 张健, 孙路璐, 等. CD64指数测定在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 (24): 69-71.

[13] 王贤, 张葵, 夏永泉. CD64指数对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 25(10): 1035-1036.

[14] 李尧, 沈策. 中性粒细胞CD64与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6): 1162-1164.

[15] 杨晓春, 袁玉芳, 张荣荣, 等.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极其临床意义[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29(10): 1469-1470.

[16] FanY, Yu J L. Umbilical blood biomarkers for predicting early-on-set neonatalsepsis[J]. World I pediatr, 2012, 8(2): 101-108.

2017-02-20

程锐

R 714.43

A

1672-2353(2017)15-130-02

10.7619/jcmp.201715040

猜你喜欢
南京医科大学败血症胎膜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勘误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