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2017-04-04 17:15唐成林曹文富朱正威吴梦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教学模式

唐成林,曹文富,朱正威,吴梦佳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1331)

医学教育

中医药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唐成林,曹文富,朱正威,吴梦佳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1331)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十一五科技发展对中医也越来越重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在我国医学中占据重要比例,在许多地方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世纪新型医学人才,成为了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使命,这需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是长期教学效果不理想,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适应我国现行对中医的需要。所以,中医教学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中医教学进行改革。

“十三五”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需求主要来自国内,大体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所带来的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高等教育自身加快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所提出的需求。在“满足需求、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下,我国研究生教育须坚持“积极稳健发展”的基本思路,保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结构,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而不同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效益,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使我国进入研究生教育强国行列。

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要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还要以经过科学论证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日常教学管理作为基本保证。并且需具备保证这一模式所培养的特色中医人才成长环境的必要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构成、教学设施软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所具有的良好氛围。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药院校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的综合建设。

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提升人文修养和培育健康文化心态。采取以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有效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为培养道德素养、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中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教育体制和政策导向上的问题,及导师指导力度不够和研究生本身素质不高的问题)。①研究生入学考试只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而对是否有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不够,使部分缺乏创新精神的“高分低能”学生进入研究生行列。而在国外对于研究生的录取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强调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基础和发展潜质。②由于中医药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传统教育模式以及中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使得优秀中医后备人才相对不足。③在课程设置方面,现行的培养模式将重点放在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三级学科相关课程所占比例较大,人文学科、行为科学、心理学、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相对较少。④高等中医院校培养的大部分研究生缺乏创新能力,对当前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缺乏敏锐的嗅觉,只会做实验,不会设计实验,缺乏动手能力,不能熟练掌握及运用较为复杂的实验技术,导致不能设计完善的实验方案。⑤导师研究能力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医学研究生导师未经过研究生阶段的系统训练,虽然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但在如何指导研究生做科研方面却力不从心。⑥资金投入不足。⑦考核机制不健全。⑧自身努力不够等。因此,目前工作的重点之一便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充分发挥西医院校的优势,培养出中医拔尖的创新型人才。

2 对策及措施

2.1 培养创新意识

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内外部条件,在科学研究上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研究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如何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当然离不开研究生这一主体。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的前提,培养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研究生的主体能力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础。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自信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必备条件,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核心内容,激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关键。

2.2 理论课程改革

实行模块式课程设置,强调“三基”的培养和训练,即夯实基础理论、熟练基本技能、完善基本环节。压缩总学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更多的时间。减少必修课程比例,增加选修课程总量,为学生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提供空间。在课程体系上要求有学科交叉,有利于学生的交叉选题与研究,增设课外研学学分。另外,按照中医创新教育的要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计划,或者着重选择一些特别拔尖的学生因材施教,专门为这类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增加特殊训练环节;在拔尖创新中医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中,可大量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通过开设专门的科研训练课、尽早进入教师实验室或课题组等途径,更多地将科研活动与社会实践引入教学过程,积极探索科研训练课程教学的新方式,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上述方式以弥补中医后备人才之不足。

2.3 增强创新能力的环境氛围

促进学术交流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强投入,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如提供充足丰富的图书资料、数据库资源、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与设备、实验仪器设备等。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如“研究生论坛”、“导师讲坛”等,并鼓励和资助优秀在读研究生参加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学术会议,使研究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与研究成果,进而促进其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的积极性。通过开放实验教学中心,鼓励学生自主研发创新。首先,实验室管理平台需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体现“开放式、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理念,对学生充分开放;其次,借助互联网,归纳实验中心所有大型仪器和实验室资源,建立有图文并茂的仪器库。提供包括实验室资源信息,实验室规章制度,仪器在线状态、仪器使用情况、仪器收费标准、仪器技术参数等信息的在线浏览,学生可上网查询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试剂以及相关资源,并实现网上预约,促使各个实验室间互通有无,避免资源浪费,为学生的研发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此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研思维,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和实验规范的意识,以及科研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21世纪创新中医学人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4 加强导师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研究生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具备爱岗敬业精神、优良道德品质、深厚学术造诣、自我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导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高素质学生。建立严格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和评估制度,是督促研究生指导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学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控制导师的学生数量,可以有效的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鼓励集体指导和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导师的一种新的模式。从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5 实行双导师制

聘请联合培养单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西医专业人员作为研究生兼职导师(现场导师)。研究生全部培养过程,实施大学主要导师负责制,兼职导师协助完成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作为一名优秀的导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精湛的业务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还应该不断开拓进取,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与业务能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应该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转变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思维,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兼职导师必须是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强课题(或项目)研究经验富力强,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务人员。高等院校定期组织兼职导师培训与工作经验和学术交流会,使他们熟悉研究生培养流程和要求,并促进其学术水平的提高。

2.6 发挥学科优势

首先,充分利用学院现有专业的领域、资源等优势,整合相关学科,构建以临床学科为基础、中医学科为核心、生命科学学科为前沿的基于学科的课程平台。如以“临床学科”为依托,打破不同临床学科“单打独斗”的旧模式,把内、妇、儿、外不同临床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构成临床课程,在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前提下,形成临床教学模块。其次,利用重庆医科大学各个附属医院尤其是见习中医院的优势,建立和完善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创建“零距离”产学研结合示范实践教育基地。加强与各大医院和科研院所的沟通、联合与共建,将实践教学真正延伸到社会,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巩固专业知识,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学生采用各种义诊实践服务团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通过这些密切结合实践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硬件设备上,例如本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拥有大量先进、精密的仪器设备,能完成许多高精尖实验;并配有技术熟练的实验人员,可以帮助解决诸多实验技术困难。在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过程中,可借全校其他院系之力,实现多学科资源共享,借助现代医学的方法与手段,要求学生应尽可能独立完成实验涉及的各项操作技术以及模型制作过程,通过操作,可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让实验设计更丰满、严谨。

2.7 创新学习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近年来中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最早由美国教授在1969年创建,该教学方法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中,学生们是从开放性问题入手,其目的在于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构建起学生宽厚而又灵活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其成为自身的一种技能。在中医教学中,必须以临床问题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怀,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创新中医教学前期,以患者问题作为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讨论,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有所体会。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优势较多,它在设计理论、实施方式、评估体系等均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计病案,组织学习、沟通交流,活动汇报和总结评估等,以中医教学为重点,从而能够实现跨学科之间的沟通和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是,该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从而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也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提出,该教学方法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善于利用关键词、图像、色彩、肢体的变化等激发学生思维。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利用观点和突破,从教学内容的中心概念发散出纲要形式,该教学模式提出的基础是“大脑进行思考的语言是图形以及相关内容的联系”。创新中医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每一位学生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中医课本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技巧也较多,如:中医教学时的阅读速度、信息量等。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整理、制定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和老师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形成整体知识概念,让学生在大脑中创造出现知识框架的全景图,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化把握,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需要做到实际情况具体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由此看出,创新中医教学过程中将基于问题学习和思维导图两种模式运用其中,一方面有利于基础教学和中医知识的积累,同时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创新中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不停的学习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中医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借助这些技术能加快中医成才效率。为此,“互联网+”时代的中医现代模式: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持,构建中医现代服务平台,建立中医经典临证知识库、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知识库、中医临证医案知识库,辅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中医经典知识、老中医临证经验,在临证中不断丰富中医临证医案知识库,利用疗效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中西医结合方法论的融合。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互补性结合。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特长。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它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因此,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建立病证结合模式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基本思路。病证结合模式是将西医最新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法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可以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又牢牢把握了中医的精华—辨证论治,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与科研的新切入点。

3 结 语

中西医的融会贯通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多态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科学体系。在西医院校培养中医创新人才,应充分借助西医院校的软硬件优势,通过开放实验中心、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切实为培养出既具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又具有熟练、实用的实践技能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中医药科研型人才。

R2-03

B

1004-2814(2017)07-0861-04

2017-04-20

重庆市教委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jg20162007);重庆市教委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143026);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1420)

曹文富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教学模式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