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坚果资源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2017-04-04 19:05张强王力刚张玉柱崔琳
防护林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果林榛子红松

张强,王力刚,张玉柱,崔琳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黑龙江省坚果资源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张强,王力刚,张玉柱,崔琳

(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文章介绍了黑龙江省三大坚果树种—红松、核桃楸、榛子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根据国内外坚果产业发展趋势,对黑龙江省三大坚果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坚果资源;利用现状;前景展望;发展对策;黑龙江

作为林业大省的黑龙江,森林特产资源十分丰富。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经济主体赖以依存对象的木材生产,从限量采伐到完全停止采伐,渐已退出经济主体支柱地位。为了维持林区的经济发展,积极开发利用森林特产资源已成为林区发展经济的必然走向。坚果作为黑龙江主要的森林特产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开始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态势,已成为黑龙江林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

1 黑龙江省坚果资源概况

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森林面积2 007万hm2,蓄积15.7亿m3,占全国的14.5%,森林覆被率43.6%。由于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及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了冷凉湿润、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喜凉、耐低温、生育期短的特色植物生长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当今追求有机绿色食品思潮影响下,黑龙江省的森林特产资源以其纯天然、无污染的特色而倍受青睐,其中松籽、榛子、山核桃三大主要坚果均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及较高的经济价值[1]。

黑龙江省坚果资源主要有红松、榛子和山核桃3种,其中红松自然分布区大致与长白山、小兴安岭山系的范围相一致,其水平分布北界在小兴安岭北坡,南界在辽宁省宽甸县,东界在黑龙江省饶河县,西界在辽宁省本溪县。垂直分布,在完达山和张广才岭林区,一般分布在平均海拔500~900 m,在小兴安岭,一般分布在海拔300~600 m;榛子分布十分广泛,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山区及低山丘陵区均有分布;山核桃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完达山脉、长白山区及辽宁东部,多散生于海拔300~800 m的沟谷两岸及山麓,与其他树种组成混交林。据统计,2001年榛子蕴藏2 000多t,山核桃2 000多t,松籽4 000多t。

2 利用现状及效益分析

红松、榛子、核桃楸作为黑龙江林区的重要乡土树种,随着退耕还林及荒山绿化工程的实施,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深受广大林农的欢迎和认可。目前,森林坚果资源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较大,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总体上看,黑龙江省对森林坚果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较大规模[1],而不同种类的坚果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又有所不同。

2.1 红松资源利用现状及效益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荒山绿化上,通过异砧嫁接将红松与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进行嫁接,形成生态经济型荒山绿化模式,已获得初步成功,嫁接5~6年后开始结实,大大缩短了结果初始期。早期嫁接的林分开始陆续进入初步盛果期,有望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荒山绿化上形成规模发展态势;而在东部山区红松的原产地,红松果林渐已成产业发展,以早期营造的红松人工林为对象,经过人工改培,向果材兼用林方向发展,以果养材,果材兼用,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嫁接技术营建的优良红松无性系坚果林5~7 a开始初步结实,随着树龄的增长产量逐步增加,100 a左右时产量达到最高,每公顷可产800~1 000 kg松籽,以后产量会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无性系红松果林的结实期可达150 a以上。以牡丹江地区为例,15~18 a的红松果林生长旺盛且普遍结实,年均可产松籽100 kg·hm-2以上。市场价格按35元·kg-1计(目前国内市场价35~40元·kg-1,国际市场价8~9美元·kg-1),可收入3 500元·hm-2,除去管护、采摘、调制等费用,净收入2 500元·hm-2。

2.2 榛子资源利用现状及效益

黑龙江省的榛子资源分为野生榛与杂交栽培榛,其中野生榛(平榛、毛榛)总体上仍处于野生状态,大多在林下和林缘,光照不足,通风不畅,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大多情况下果实小,出仁率较低,商品性状较差。尽管有些地方(如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兴林场、错海林场、甘南县甘南林场等)开始承包,通过不同平茬复壮抚育方法进行经营管理,产量和质量相对有所提高,但与野生榛子人工经营管理较好的辽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大量的仍是利用野生榛林自然生长获取果实,无人管护,掠青严重,致使瘪仁、空粒、虫果的比例较高,产量和质量明显较差。

杂交栽培榛主要平欧杂交榛(Coryluhereophylla×Corylusavellana),是由中国原产的平榛(Coryluhereophylla)与引入的欧洲榛(C.avellanaL.)通过种间远缘杂交选育出的优良品系。从2000年起,佳木斯、牡丹江、密山、哈尔滨、伊春等地陆续引进杂交榛近30个品种,通过10多年的引种驯化试验,初步选育出4个耐寒性较强、产量稳定的品种,适合在黑龙江东部和南部地区栽培。目前全省已推广栽培2 333.3 hm2以上[2]。特别是2015年黑龙江省政府责成相关行政及科研部门开展我省杂交榛引种栽培现状及适应性调研,并于2016年开始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开展了杂交榛的大规模、区域性推广栽培,以推动广大林区特产经济发展。目前全省各地出现了杂交榛栽培的热潮。

与野生平榛相比,杂交榛结果早、产量高,栽植第2年即可少量结果,产量会随树龄逐年增加,盛果期可达3 500kg·hm-2,并且可连续生长结果50 a。按目前市场价20元·kg-1计算,效益可达7.0万元,是野生榛子的1~2倍。

2.3 核桃楸资源利用现状及效益

核桃楸属濒危种, 由于过量采伐,面积急剧缩减,现存大树已很稀少,在我国仅在长白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是核桃楸的主产区,目前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已经划定了多处禁伐区,加以保护。其天然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据统计,黑龙江省森工林区40个林业局2011年核桃楸林面积26 233 hm2,其中天然林26 153 hm2,人工林80 hm2。

由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过去重视营造针叶林,忽视阔叶林营造,结果造成目前珍贵的核桃楸人工林资源非常稀缺。尽管全省一些科研单位(如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森科院、牡丹江林科所、黑龙江省林科所等)和生产单位(如宾县的万人欢林场、龙江的龙兴林场等)对核桃楸开展了优良种源选择、苗木培育、造林、幼林抚育等方面的研究及试验示范林营建,但总体上核桃楸目前仍处于以天然林资源利用为主,人工林培育及其以产山核桃为目标的经营活动则刚刚起步,尚没有产生规模经济效益[3,4]。

3 发展前景及对策

目前,黑龙江省在天然林完全停止采伐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坚果作为林区重要特产资源开发利用才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3.1 红松果林发展前景及对策

红松子种仁含有大量的脂肪酸、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红松籽因含有大量的脂肪酸、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而成为上佳的保健食品,其种仁有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功能等而成为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开发潜力很大。

近年来,红松天然林资源除自然保护区外,已所剩无几。早期的人工林虽已进入结实期,但产量不高,据统计,全国红松籽年产量约2万t,而年需求量近10万t,市场缺口较大。近年来国内市场价格已达15~20元·kg-1,国际市场则达8~9美元·kg-1,而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松子产量却在逐年降低,作为绿色保健食品,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红松籽出口稳定在5 000 t以上,且有持续增加趋势,其价格也必将持续攀升。

随着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国家加大了造林绿化力度,也加速了红松果林在我省的发展进程,每年仅就牡丹江地区就新建红松果林800 hm2,推动着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可见,发展红松坚果林前景十分看好。发展对策:一是通过采用樟子松异砧嫁接技术扩大红松果林的适宜栽培区域,在土壤瘠薄的向阳陡坡、沙地、碱地和红松自然分布区之外的寒带以及樟子松引种成功的地区推广应用,发展红松果林,促进红松提早结实。而在红松自然分布区则通过同砧嫁接技术发展优良无性系红松果林;二是通过对现有的红松人工林经过密度调整、抚育管理等措施,发展果材兼用林,提高经济效益。

3.2 榛子发展前景及对策

榛子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经济价值很高。其果实口味醇香,可加工成多种营养品,可榨油、入药,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干果之一。杂交榛在黑龙江各地经过十几年的引种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大规模推广应用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发展对策:

第一,加强野生榛子资源保护与抚育经营管理,增产提质促效。黑龙江现有的野生榛林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缺乏统一经营管理,人畜破坏严重,致使野生资源缩减,榛果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下。应积极开展野生榛子资源保护与科学抚育经营管理。同时,要开展垦复和选优工作,逐步实行集约化经营,提升经济效益。

第二,针对引选出的适合我省东部和南部栽培的平欧杂交榛,如84-254、82-11、84-226、81-21四个品种,在黑龙江东部、南部其抗寒性、生长、结实性状等方面均表现良好,能够正常生长结实。应积极开展这些品种推广工作,扩大栽培面积和生产规模,形成栽培、销售、加工的产业链,拉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更为耐寒高产杂交榛子的良种选育工作,为高寒地区发展榛子产业提供优良品种[6]。

3.3 核桃楸发展前景及对策

山核桃仁因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及磷类物质具有健脑、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等作用,其高含量的硒具有预防癌症、降低汞、镉、砷的毒性,是人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组分,高含量的维生素E及十九醇等具有抗衰老及美容等作用,而低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糖尿病患者的较好食品[5]。其养保健功能极高。而目前对山核桃的开发利用仍然处在为数不多的天然林阶段,人工林资源非常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对策:

第一,对现有的核桃楸林通过合理改建禁伐区与限伐区,向核桃楸果林方向发展,在保证生态功能的同时,有目的地、分年度地改建核桃楸林,采用矮化密植技术促进早结实多结实,提升核桃楸林分的经济功能[3,4]。

第二,大力开展核桃楸人工林的培育,增加其资源数量与质量。核桃楸林是东北林区重要的种质资源,是具有主导生物多样性物种,目前正处于濒危状态,积极开展核桃楸人工林培育成为保护、利用这一珍贵树种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良种选育、优质壮苗、适地适树、合理密度、有效的经营模式、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开展核桃楸林培育,提质增效扩大资源。

[1] 何英思.黑龙江省森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J].林业勘查设计,2011,4(160):15-16

[2] 王梓贞,李琪,王闯.黑龙江省平欧杂交大果榛子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13,10:260-262,266

[3] 陈宝贵.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核桃楸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2,3(118):67-69

[4] 吴全德.核桃楸人工林发展现状与利用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18

[5] 韩喜江,张成路,肖振平.野生山核桃的开发与加工[J],1998(2):16

[6] 杨凯,张文达.黑龙江省榛子发展现状及前景[J].林业勘查设计,2015,3(175):67-69

1005-5215(2017)04-0064-03

2017-01-10

黑龙江省林业科技支撑项目(L2014-03)

张强(197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科研管理及科技推广工作,Email:zhangqing452@163.com

王力刚(1968-),男,黑龙江海伦人,大学,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从事防护林研究,Email:wlg0415@126.com

S436.64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4.022

猜你喜欢
果林榛子红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闵行区经济果林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探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野生榛子实用管理技术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