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2017-04-04 23:32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7年3期
关键词:童装企业

行业要闻

2017 年1~4月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稳定

2017年1~4月印染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保持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166.27亿m,同比增加6.14%,较2016年同期增长7.63%;印染企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00.68亿元,同比增加10.90%,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18.04%,企业投资积极性较高;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三费比例5.96%,同比减少0.01%,其中棉印染企业为5.85%,化纤印染企业为7.56%,成本费用利润率4.77%,同比减少0.02%;销售利润率4.55%,同比减少0.01%;产成品周转率9.19次/年,同比增加5.16%;应收账款周转率3.72次/年,同比增加7.21%;总资产周转率0.46次/年,同比增加4.33%。

1~4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239.13亿元,同比增加7.11%,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3.66%;实现利润总额56.33亿元,同比增长6.81%,增速较2016年同期回落4.69%,行业盈利能力基本保持平稳。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企业户数324家,亏损面18.91%,较2015年同期缩小0.5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6.21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加18.43%。

1~4月印染八大类进出口总额76.05亿美元,同比减少3.82%,增速较2016年同期回落2.12%;贸易顺差64.31亿美元,同比减少3.34%,增速较2016年同期下降4.33%。印染八大类产品进口量价齐跌,进口数量3.25亿m,同比减少2.99%,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7.18%;进口金额5.87亿美元,同比减少6.35%,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7.51%;进口单价1.81美元/米,同比减少3.46%,增速较2016年同期回升0.65%。印染八大类出口数量68.75亿米,同比增加5.37%,增速较2016年同期回落1.82%;出口金额70.18亿美元,同比减少3.6%,增速较2016年同期回落3.12%;出口平均单价1.02美元/米,同比减少8.51%,增速较2016年同期下降1.35%。

普宁召开印染环保处理中心建设推进会

2017年6月初普宁市召开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建设推进会,提出要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的建设,事关练江整治的成败。普宁市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讨污染综合治理等问题。该市专门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时间节点明确的工作方案,全面启动项目建设,迅速梳理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2018年底园区全面建成。征地拆迁方面,要确保起步区400亩用地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按时投入使用;园区建设方面,要确保下半年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厂、供水、供电、供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建设完成;企业对接方面,要确保10月底前完成至少10家企业入园建设,2018年上半年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全部入园建设。

会议提出,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下定决心,把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坚决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企业入园。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压实任务,破解难题,坚决确保工作效果。征地拆迁工作要在确保完成的同时,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建设要在优先建成的同时,确保科学合理。污水处理厂、供水、供电、供热、道路等基础设施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切实满足园区发展需要。企业入园要在满足企业完全达标排放条件的同时,确保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黔江投资83余亿元做特做精轻纺服装产业

坚持按照市场导向、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要求,以现有丝绸工业园为基础,全力打造纺织产业园。加大与行业知名企业对接力度,加快棉丝纺织项目推进步伐,引入涤纶长丝、化纤织物、服装拉链及相关配件等电器配件、纽扣项目,以“整机+配件”模式发展黔江区棉纺织产业和化纤织物产业。进一步加强黔江轻纺服装企业与国内外高端品牌企业的合作,提升代加工水平和保障能力,力促双河丝绸4 800绪自动缫丝和10万床蚕丝被生产线、广润丝绸400万m2真丝面料、维美地毯200万m2高档地毯等项目达产增效,逐步形成以丝绸、棉纺、化纤产业为基础,集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服饰、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和贸易为一体化的纺织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引入建设12个轻纺服装产业项目,力争完成投资83.5亿元。到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工业增加值20亿元。

自动识别技术加速服装产业智能升级

在2016年中国服装行业依然面临传统制造业的普遍压力,整个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整体上看,我国服装行业投资有所回落、出口持续负增长,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生产也相应稍有下降。目前,我国服装制造业受到人力成本上升,招工难等问题的影响,产业在成本压力下缓慢前行。

展望2017年,国际经济有望温和复苏,国内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在国内外市场支撑下,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服装产业正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加快从传统制造业向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转变的脚步。面对科技进步的新形势,技术变革步伐提速,服装业亟待对制造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升级,运用自动化技术实现降本提效,通过差异化实现突围。服装通过采用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模式,既可以破除长期困扰企业的“招工荒”、“用工难”等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的难题,也可以降低企业突破传统制造向智慧制造转换之中的风险成本,更能破解众多企业所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硬约束,加速提升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效益,从而提高中国制造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迈进的速度。

服装行业是我国最早采用自动识别技术的领域之一。服装基本特征比较复杂,涉及款式、面料、颜色、型号、产地、品牌等诸多方面,同时还具有品种多、批量小、更新快、趋于个性化的特征。为全面了解服装行业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情况,规范标准化商品条码管理,推动解决服装行业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中国服装协会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开展了服装行业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相关情况的研究工作。

实现供应过程管理自动化,对原材料进行自动化管理,却对购入材料进行编码并贴上电子标签作为唯一标识,实现对原材料的采购入库、领料出库、退库出货、退料入库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通过建立材料供应资料档案,可以有效控制材料品质与价格。订货的材料使用商品条码作为唯一标识,可以保证订单与到达的货物一一匹配避免造成混乱,快速匹配订单,有利于随时查询各订单到货情况和追究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使用条码技术作为唯一标识符可以准确跟踪在途货物,严格保证到货时间和到货数量。

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为所有使用的生产材料建立唯一商品条码,通过每种类型的产品材料清单,将产品生产计划分解成为用料计划,合理计算剪料余量,控制每批产品的材料用量和与标准成本偏差。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自动完成产品产量统计、废品统计,进而便捷统计每个工人完成的产量,追究残次品的相关责任人员。通过预先制订的商品条码分配给各OEM代工制造厂家,便于在验收、销售货物时发现质量问题,追究原生产厂家责任。

实现自动化仓储管理过程。通过运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子标签写入定单产品的信息,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产品的精确分发。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实现仓库管理自动化,可在几分钟内将货物信息与计算机中已输入好的信息进行核对,实现库存的货物“可视化”,便于随时查看各库的存货情况,以便及时跟踪产品的物流过程。

提高分拣效率。在传统服装企业中,服装分拣是物流配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乎的人力资源占据物流配送体系的50%以上,拣选时间占据整个配送作业时间的30%~40%,拣选作业成本占配送总成本的15%~20%,合理利用自动识别技术,能大大减少分拣作业时间,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销售终端效率及有效防盗。运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一次性准确地读取整箱商品的全部数据,店员不需逐件清点货品,通过手持式识读器便可以一次读取5~7件货品信息,大大缩短盘点时间。RFID识读器还具有能够实现在非光源环境下快速识读的特点,可以有效识别出运动物体以及非接触非可视物体。

为全面了解服装行业自动识别技术使用现状,对数百家服装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绝大多数为大中型企业,另有少数小型企业。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多数为自有品牌企业,近半数企业的服装产品SKU数量在8 000以上,生产经营的服装产品遍及了全部服装品类。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商品条码在服装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出入库管理、分拣管理、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货物运输、库存管理、零售结算、门店收货、门店盘点、数据交换等环节发挥着作用。大型服装企业使用的程度上要高于中、小型企业,其中大、中、小型服装企业均在分拣管理、库存管理和零售结算三个环节商品条码使用的比重较高,大型企业应用最多的库存管理环节占比为94.4%,中小企业为66.7%。此外,中小企业在出入库管理和门店收货环节与大型企业仍存在差距。目前我国RFID在服装企业的应用程度相比成熟的商品条码系统来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部分服装企业已应用RFID技术于除原材料采购外的供应链各个环节,其中出入库管理应用程度最高,达到16.22%;库存管理次之,为13.51%;除原材料采购外,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占比最少,仅为2.7%。

根据服装企业反馈,在使用过程中RFID可以实现读写速度快、效率高,抗污染和耐久性好,信息存储量大,便于供应链各环节管理等优点。但是目前我国服装制造环境下,一部分企业应用RFID系统仍然存在局限性,主要是由现阶段RFID电子的标签成本较高以及系统改造的成本压力造成的。此外,服装企业反映对RFID系统了解不多,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也是未投入采用的原因之一;部分企业还认为目前的条码识别及物料系统已经可以满足生产、物流、零售等企业需求,无需引入RFID系统。

在各服装产品类别的RFID应用情况中,男装品牌占有效问卷总量的20.8%,女装占总量的16.7%。从各服装产品类别看,得益于较高的附加利润,职业装和运动服使用RFID标签较多,分别为29.4%以及34.5%;而由于金属件会对RFID标签产生干涉等原因,内衣和服装配饰使用RFID标签较少,仅为12.5%和13.3%。

此外,大多数企业在标准化商品条码之外,根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编制了企业内部码,这两套编码系统需要分别维护,标准化商品条码的录入系统无法与企业ERP生产管理系统对接,增加了工作量及运营成本。问卷调研的结果显示,甚至仍有8%的服装企业尚未使用任何自动识别技术,缺乏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意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服装企业发展越发严重的两极分化现状。

服装商品的特点决定了服装行业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使服装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保证产品质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会在生产开始之前,制定详细的产品计划,产品计划对成衣的款型、颜色、号型、生产数量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因产品属性众多且各企业管理规则各不相同,为准确定义每件产品的属性,给后续的各项管理提供必要手段,企业会对每一件计划生产的成衣进行编码,使每件预生产的成衣都有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再使用专用的条码打印机将条码及其他相关信息批量打印成生产标签,供生产环节使用。

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成为实现智能化生产制造的有力推手。在服装生产环节,将RFID芯片植入生产标签,将为生产过程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并可实现生产过程数据获取的全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人工扫描的工作量,自动完成工时计算和生产线锁定,并能远程监控生产状况,使生产管理、流程安排和工资结算更加科学合理。

二维码将在更多领域展开更广泛应用空间。伴随商业模式的不断变革,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线上选购、手机自动支付成为主流,二维码已成为企业开展业务、增强市场互动的主要方式。二维码可记录的信息量大、范围广、编写自由、生成便捷,且不受扫描设备的制约,将在许多环节取代一维码并产生新的作用。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直接与企业信息对接,在商品防伪及信息收集共享方。

自动识别技术将为服装商品质量监管和商品质量追溯提供帮助。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需求越发强烈。以往的手工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水平的提高和范围的逐步扩大,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产品数字化技术逐渐引入生产产品追溯系统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商品质量追溯不但能保护消费者权益,在使假冒伪劣商品失去生存空间的同时,也保护了生产企业的利益,维持了整个行业的基本秩序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基础是信息传递,自动识别技术是信息传递的有力工具。在未来,包括商品条码、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等在内的自动识别技术,将逐渐成为串联服装行业全链条完整信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对接和实时交互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希望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助力我国服装企业降本提效,实现高效、科学、可持续发展,搭建起贯穿服装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物流、信息流的标准桥梁。

鄂绒集团转型发展更“带劲”

走进鄂尔多斯集团现代羊绒工业园区,在粗纺厂房,数条生产线在宽达2.2 m的梳毛机一端,白色的羊绒被放入后,经过一系列处理,数十根羊绒纱在另一端源源不断被卷起。而在车间另一侧,长近百米的细纱机则进一步将粗纱制成细纱;在分梳车间,一团团云絮般洁白、轻柔的无毛绒闯进视线。轻轻捧起一团,触摸的感觉比丝绸还要顺滑;而在针织车间,巨大的厂房干净整洁,数百台电脑横机正在日夜不停地赶织羊绒面料,工人们一边监控着电脑,一边检查制作出的成衣有无瑕疵。

自2016年以来,鄂绒集团紧抓品牌重塑升级的良好契机,进一步优化原料结构与订单模式,提升外销款式设计和市场畅销品类的研发能力,最终在外销订单拓展,纱线、面料营销、绒纺生产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突破,效益得到大幅增长,为羊绒产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具体工作中,集团突破内销市场的制约,进一步打通外销业务渠道。通过重组新生四大品牌,推动了内销市场的发展动力,品牌订单较预算增加19%,直接拉动绒纺事业部各环节产能大幅提升和利润直线增长。同时通过深度分析国际目标市场的变化趋势,锁定欧美市场的优质大客户群,积极变革外销策略与运营模式,建立大客户优质服务标准体系,重点加大对大客户的款式设计、产品开发及服务等方面支持措施,吸引主体客户群和规模订单比例得以明显上升。规范了海外办事处业务职能,制定了清晰的2016~2018年三年业务规划及配套的激励机制,启用了外销代理合作模式,在英国、美国、德国分别建立了代理合作机构,与海外分公司运营模式形成互为补充、但又相互竞争的营销机制,为欧洲和美洲市场的拓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在梭织方面,成功开发英国EWM及英国DS客户,使梭织订单总量取得了同比超过70%的增长。与此同时,纱线和面料营销节节攀升,其中面料订单同比增长130%,纱线销售同比增长126%。

康平纳集团创新平台助推印染行业升级跨越

为解决印染行业发展的效率低、质量差、能耗高三大问题,康平纳集团坚持工艺创新驱动设备创新理念,构建开放式、跨地域、跨学科智能染整技术及装备科技创新平台,其创新平台获2016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筒子纱染色企业用工近百万,每年染纱量约为1 000万t/年,85%以上的色织用纱线通过筒子纱染色制造。印染企业废水排放占纺织行业70%以上。筒子纱染色设备自动化程度低、质量稳定性差、水耗能耗高、劳动强度大,传统染色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康平纳集团搭建智能染整技术及装备科技创新平台完美破解上述难题。智能染整技术及装备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内外融合的组织体系,协同创新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整合资金、人才、机制、项目、文化等各创新要素,创建智能染整工艺、染整设备及智能工厂三维立体创新体系,填补印染行业的减排、节能、智能化制造等方面的国际空白,使我国印染装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全球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国家。

山东康平纳集团总经理表示,筒子纱染色实现了从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化的跨越,染色一次合格率从传统的80%提高到96%以上,提高综合生产效率28%。如今,平台研制的智能染整技术及设备满足国内印染工艺需求,被4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成为纺织印染企业改造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首选装备。通过近三年的推广,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0亿元,间接效益达100余亿元。

优衣库发布无缝立体针织技术3D U-Knit

日本快时尚巨头优衣库(Uniqlo)近期在纽约举办了2017秋冬系列展示会。除了Nicola Formichetti设计的T台系列外,备受瞩目的还有针织部门推出的新技术3D U-Knit。该技术由优衣库与日本纺织技术领导者岛精机制所合资创办的Innovation Factory基于Wholegarment技术进一步研发,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缝线的立体编织。优衣库表示,该项技术将率先应用于Uniqlo U产品线。同时Uniqlo Paris R&D Center艺术总监Christophe Lemaire设计的2017秋冬系列上衣和连衣裙中也将应用3D UKnit技术。

通常,针织衫的制作是将各个编织好的部分缝合成型,而岛精制作所开发的Wholegarment专利技术能让编织机一次性立体编织单件服装,无需裁剪和缝制等后续工作,没有任何浪费。由于没有缝线,所以服装更能贴合身体曲线,提升穿着舒适感。2016年10月,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FastRetailing)以共同开发针织产品为目的,与岛精机制作所共同出资4亿日元成立合资公司,旨在建立一个灵活应用针织生产技术的新生产系统,其中岛精机制所持股51%,迅销持股49%。尽管优衣库已经在部分服装使用Wholegarment技术,但Innovation Factory的成立表明,公司将正式涉足研发环节。

福州纺织业加快转型升级高科技提升含金量

如今在长乐纺织企业已司空见惯的就是这样的场景:偌大的车间干净整洁,机器由电脑全程操控……这个传统行业已脱离劳动密集型的范畴,借助高科技转型升级,整体提升纺织产品含金量。

作为福州市纺织行业的“主阵地”,长乐2016年实现多项突破。数据显示,2016年长乐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产值1 575亿元,同比增长14%,全行业产值达1 635亿元,创历年产值新纪录,还获批“互联网+纺织业”区域化链条化省级试点;锦纶产量突破100万t,获得“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称号;景丰科技加弹项目等37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18家企业列为省级龙头企业,9家企业列为省工业和信息化高成长企业。

在福建景丰科技有限公司,九成以上生产线实现自动化,2016年就拥有国内聚酰胺纤维行业第一条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厂区纺丝间,纺丝将24根丝变成1根,最多时1根丝有96根细丝,9 000 m丝重量仅85 g。公司负责人介绍,自动化设备既节省成本,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待生产线全面建成后,景丰公司将拥有全球单体面积最大、最先进的智能自动化聚酰胺纤维生产线。

技术革新马不停蹄,产品升级快马加鞭。如今的纺织化纤已经涉及航空航天、空气治理等众多领域,其中“福州出品”的功能性面料更是逐渐引领市场风向。为了扩大优势,不少大企业纷纷扩大再生产。长乐山力熔体直纺二期项目已完成聚酯车间、长丝车间、加弹车间等全部厂房建设,长丝车间的进口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毕。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目前已累计投资16.5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达60亿元,并将有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纺织产品性能。

2017年第三季度,位于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的申远年产40万t己内酰胺、聚酰胺一体化项目将有望投产,年产值将达100亿元。这个项目是恒申集团主动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拓展的重要一步。己内酰胺是化纤行业的重要原料,一直以来大部分都依赖国外供应。己内酰胺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锦纶聚合和锦纶纺丝生产基地,带动福建乃至全国纺织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恒申是全球化纤行业内唯一完成“己内酰胺—氨纶/锦纶—纺丝—加弹—经编/织造—染整”六道产业链整合的企业。纺织行业虽是传统产业,但借助高科技转型升级,带来的附加效益是极其可观的。老产业融入新城,应用科技手段提升纺织产品含金量,未来一定有更多长乐纺织企业跻身同行业国际领先行列。

30 余家印度纺企前往青岛海佳考察

2017年6月初,来自印度的41名纺织企业代表组团参观了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印度客户参观团详细了解了海佳机械喷水、喷气织机的生产装配、质量管控等生产工序。

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俭表示,海佳非常重视印度市场,自2014年公司就专门针对印度市场制定了很多策略:①微利销售,海佳对于印度市场在过去三年内和后面的三年中不看重利润;②质量第一,海佳出口到印度的织机所有标准同在国内市场一个标准,把优质的喷水织机和喷气织机提供给印度客户;③加强服务,海佳努力提高印度市场的售后服务质量和速度,把优质的服务带给客户;④选择优秀的、负责任的代理商,并希望借由此次中印双方的互动交流,开启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

活动现场,印度纺织企业代表也进行了积极的发言,分享设备使用感受和对海佳设备的评价。JIGITA FABRICS董事长ANBHAN HARSHIL KUMAR BHAGWANBHAI介绍,目前该公司有96台喷水织机,分别来自不同品牌,企业未来将扩大业务,为此,他曾参观考察多个喷水织机生产厂,参加各种展会,直到看见亲戚购买的海佳喷水织机在当地工厂的设备运行情况,对海佳织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次来中国就是为了亲眼看看海佳这个企业的情况,计划再上100台高质量的喷水织机。SHUBHLAXMI FAB公司董事长GOTI ANILBHAI BACHUBHAI也表示,信海佳的设备,所以又下了28台的订单。参观过程中,不少印度客户都对海佳机械的生产装配、品质把控竖起了大拇指,有客户表示,他看完海佳的生产现场后表示,把订单交给海佳更放心了,愿意把海佳这样好的设备推荐给身边更多朋友。

面料巨头Lenzing推出新型环保粘胶纤维

奥地利特种面料生产商Lenzing(兰精集团)在刚刚闭幕的Bengaluru2017全球纺织品大会(Planet Textiles 2017)上宣布,公司将于9月推出一种新型环保粘胶纤维EcoVero,且这种纤维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新型纤维是Lenzing研发的最新环保纤维,此前公司先后推出了Tencel、Modal和Refibra三种纤维。

Lenzing认为,EcoVero将为粘胶纤维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一个新的行业标杆。Lenzing首席商务官兼董事会成员Robert van de Kerkhof表示,新型粘胶纤维的生产遵循使用可持续木材资源、环保生态的生产过程和100%透明的供应链三大原则。

兰精集团全球纺织商业管理副总裁Amit Gautam表示,一般人们倾向于把粘胶纤维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而事实上粘胶纤维同时形成了多层次市场。在可持续发展的金字塔最顶端是某个工厂制造的最绿色环保、干净的粘胶纤维,最底层是一些要被停工的重污染工厂制造的老尸粘胶纤维。这种污染具体指的是废水排入河流导致的水污染、硫磺排放以及木材资源的浪费。EcoVero可以称为是金字塔顶端的绿色环保材料,公司的木材通过PEFC和FSC认证。另外将木材转化为纤维的工艺过程也十分重要,生产过程注重节约能源、化学品和水资源。此外,公司还通过了一项生态欧盟品牌(Eco EU Label)认证,这是一项非常难达到的标准。EcoVero的排放量和水污染程度比市场上能找到的任何粘胶纤维都要低50%。这种生态欧盟品牌认证仅授予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相比,对环境影响明显降低的产品。

Amit Gautam还表示,第三个原则是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如果不这样做,前两个步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通过对制造过程进行改革,对品牌方和零售商保证EcoVero粘胶纤维的品质和环保特性。兰精集团为EcoVero筹备了一系列营销计划。在印度市场,兰精集团亚太及南亚区域商业总监S Jayaraman表示,随着消费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环保责任心的增强,EcoVero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后期公司将把产品从奥地利带到印度市场,并未来几年广泛推广。

在此次新创新的背景下,兰精集团宣布,过去十年来,在时尚和纺织业,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稳步增长,到2025年纺织品消费量预计增加一倍,需求量的增加要求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更可持续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非营利环保组织Canopy和雨林联盟Rainforest Alliance发布了首份关于兰精公司木材采购的首个独立审计认证结果。数据表明,兰精集团用于生产织物和纤维的木材和纸浆符合前者制定的认证框架和审计过程。自2013年推出以来,CanopyStyle被认为是服装行业发展最快的环保主题倡议。这份审计结果主要包括目前兰精纤维供应链被确认为对远古和濒危森林资源造成的风险低(不包括少量试用材料)、全面掌握其供应链结和所有溶解木浆制造商的地理条件和坚定承诺不采购远古和濒危森林资源作为原材料。

此前,兰精集团公布了2016年核心财务数据,由于专利面料的销售强势,公司税前利润增幅达到96%。

兴城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小”泳装“大”市场

兴城泳装城是泳装业的龙头,中国泳装最大集散地和中国泳装第一城,兴城市蓬荣制衣有限公司是一个多元结构的生产型企业,以生产、设计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制衣公司,产品多以比基尼、连体泳装、瑜伽服为主,主销欧洲和澳洲市场,年产约250万件泳装。

产业带趋势明显,兴城泳装顺利出海。提及兴城,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遍地开花的泳装产业。兴城是中国最大的泳装集散地和中国泳装第一城,其泳装业可以说是兴城的支柱产业。众所周知,优质产业带是以市场为导向,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也是将分散的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的园区方向发展集中,实现产业集中,同时也是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其中,兴城优质产业带集聚效应就吸引了不少厂商的注目,在品牌效应、政策扶持、货源保障方面都存在极大优势,为泳装新技术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树立自主品牌意识,抵制网络仿款。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品牌竞争的重要市场,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泳装企业要思考如何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公司从自主设计这方面着手,独立销售,严把质量关,让别人无处模仿。自创品牌虽然前期投入大量大力、物力、财力、精力,但厚积薄发,适合长期发展。品牌是服装业价值创造的核心,服装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就是品牌战略,当下的服装行业需要依靠品牌杀出一条血路。做产品也要有底蕴,文化情怀将是设计方向,兴城作为国内专业领先的泳装城,其产业带企业除了品牌效应之外,还需深耕品牌文化底蕴,赋予品牌独特魅力。兴城泳装行业的进化发展是意志自由、身体自由的进化史,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形态与款式记录了人文时尚的变迁,在这片富有浓度的面料上,兴城市蓬荣制衣凭着对时尚艺术与人文历史的热情,将其贯注在设计路线上。同时,还建议跨境电商卖家需要尝试着了解市场,去海边、游泳池实地调查,把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体验,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同时需要摸清高、低端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以符合人群的消费能力为主。

新技术从玉米芯里“变出”石墨烯

传统印象里石墨烯只能来源于石墨矿物质,现如今有一种新方法颠覆传统,我国专家利用从玉米芯中提取糠醛等物质后剩余的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生物质石墨烯材料,同时还实现了批量生产,已创超亿元产值。2017年5月由黑龙江大学和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绿色宏量制备工艺”项目通过专家组鉴定,鉴定结果认为该项目在国际上首创从生物质中提取制备石墨烯材料的技术路径,方法绿色环保、成本低,生物质石墨烯材料质量高、导电性优异。

常规石墨烯材料生产主要有三种方法:石墨剥离法、对天然气、甲烷等进行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氧化石墨还原法。但这三种方法都有生产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产能受限等问题。付宏刚教授带领的黑龙江大学功能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独辟蹊径利用玉米芯里纤维素进行化学重组,从而合成生物质石墨烯材料。该团队通过“基团配位组装析碳法”实现了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同时还在研发利用玉米秸秆制备石墨烯的制备工艺。在2014年建立了世界上首条年产20 t的生物质石墨烯材料宏量制备生产线,并在2016年扩产至年产100 t。首次将生物质石墨烯材料应用于多种纤维复合并成功实现均匀分散,实现了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的成果转化和石墨烯纤维制品的商业化。在我国,生物质中仅玉米芯的年产量就高达1亿吨,大部分集中于东北三省、山东省、河北省,年产100吨生物质石墨烯材料所支撑的产品线可带来产值3~5亿元。

岱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诞生

2017年5月10日在岱银集团举行了岱银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岱银科学技术协会”、“岱银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克莉,以及山东省纺织协会、泰安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仪式。

院士工作站依托姚穆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创建,旨在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科研优势,结合岱银集团的人才、产业优势,将院士专家的理论技术与岱银产品开发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功能纤维研究、功能纺织品开发、设备改造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提高岱银集团的科技转化速度,实现大发展。主要在健康、环保、舒适功能纺织面料的研究与开发、阻燃和高强军需作战服的研究与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制等方面展开研究。岱银集团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产业链涉及纺纱、牛仔面料、服装、毛纺,产业链较完整,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在企业管理、技术升级、产品研发、人才及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岱银成功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建厂,在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科学技术协会及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岱银集团向更高层次又迈出了一步,期待取得更大成绩。

魏桥纺织成功研发中空棉纱

随着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升级,消费者在关注价格、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穿着体验,未来服装用纺织面料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变轻、变舒适,保暖凉爽四季皆宜,面料的轻量化、功能性设计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关注。

魏桥纺织把握市场需求趋势,充分发挥企业先进装备和技术优势,成功研发了中空棉纱系列新产品。该类产品采用新型纺纱方式和特殊加工技术,可使棉纱形成环形中空(空芯)结构。中空结构可使所织面料在同等紧度下重量明显减轻,实现产品轻量化,而且更加蓬松柔软。因为纱线内部空隙增大,面料更易吸水,同时改善速干性能。中空结构带来的空气隔层使得面料热传导率降低,并且从皮肤表面吸收的热量减少,进一步提升了纯棉面料的保温性和接触暖感。此外,实测中空纱线所织面料的上染率比普通面料提高10%~15%,可以减少染料消耗。中空棉纱整体产品特色是轻柔舒适、吸水速干、保暖性好,可广泛应用于高档针织服装、机织衬衣面料等领域,市场需求形势看好。刚刚推出便有多家客户表示采购和合作开发意向,消费结构升级定将为这类纺织产品创新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石狮创建省级出口童装质量安全示范区“毕业”

2017年4月28日石狮省级出口童装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福建检验检疫局考核组现场考核,成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出口童装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组对石狮创建省级出口童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童装示范区的顺利通过将对全国同行业示范起到引领作用。

作为全国最大的童装基地和国际采购商的童装定点采购地,童装产业在石狮服装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目前该市共有300多家上规模的童装企业,其中出口童装企业约200家,产品主要出口中东、欧盟、美国、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经过20多年发展,石狮童装行业已形成一条以儿童服装服饰加工生产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涉及童装产品研发、设计、成衣加工、辅料、配件生产到资讯、物流和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

一直以来,石狮市高度重视童装产品质量安全,自2015年年底启动省级出口童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后,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到2016年政府工作计划中,财政专项安排建设经费。依托全市出口童装企业的积极参与,精心谋划,先行先试,不断提高石狮出口童装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企业出口,打造区域品牌,促进出口童装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石狮童装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先后制定《石狮市出口童装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实业强市八条措施的通知》,鼓励童装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奖励获得国家级、省级和泉州市质量奖的童装企业。

在创建工作中,石狮市积极构建示范区质量安全体系,开展童装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查,出口童装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石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石狮办事处共同开展童装产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查检验活动,按照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儿童服装强制性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欧美有关童装绳带安全限定标准等要求,对31家童装企业进行产品抽样检测。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石狮办事处轻纺实验室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优势,2016年累计检验检测3 530批样品6 797个项目,检出117个不合格。同时,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石狮办事处主动协调全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之一的凤里街道办事处加强对出口童装市场质量管理,同时指导石狮市童装与儿童产业联合会开展企业技术帮扶工作,积极支持石狮出口童装发展。

此外,石狮还打造入区企业公共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充分发挥国家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出口童装企业,向20多家重点出口童装企业宣传国外最新技术壁垒情况。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活动,不断开拓国际童装市场,在巩固中东、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石狮企业主动走出去,广泛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开辟多元化国际市场。优秀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出口童装质量明显提升,与童装产业相关的石狮市7家知名面料企业获得“2016年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示范单位”称号,全年出口童装未发生被国外通报、退货或召回的情况。

恒天重工宽幅高产水刺法非织造布成套装备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17年5月23~24日,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委托,在安徽滁州组织召开了由恒天重工、安徽金春无纺布股份公司等单位研制的“宽幅高产水刺法非织造布成套装备”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任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柯勤飞任副主任,成员有浙江大学教授张森林和中国纺机集团刘玉军、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张孝南、无锡嘉元非织造技术研究所冯学本、杭州兴农无纺布有限公司王剑亮高级工程师,共7位专家学者组成。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设备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一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中纺联党委书记高勇、副会长李陵申等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科技成果。

鉴定委员会听取了研制单位及生产使用单位的各项报告,到生产现场考察了该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并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复核,经质询、讨论,对宽幅高产水刺法非织造布成套装备及W1211型高速梳理机、W1573M-350型水刺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①该成套设备具有喂给精确和开松精细技术,流程短、飞花少、纤维损伤小、喂棉连续性好,研制的具有单层中间道夫和中间转移辊叠加纤维转移技术的梳理机,产量高,纤维分梳效果好,网面均匀,宽幅高效节能水刺头组件工艺适应性好,分体直抽式抽吸辊筒负压损失小;②成套设备实现了废水“零排放”、低能耗、运行安全、效率高;③整个系统采用PLC控制、网络通讯集成和数字化技术,整个生产过程具有在线监控及远程运维系统,使工艺调整、故障显示报警、信息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与调用等功能更为完善,提高了成套设备信息化水平;④公司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6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⑤经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该成套设备所检项目符合Q/ZH 363─2015《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联合机》产品标准要求。该机已经投入生产运行半年以上,用户反映,整机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品种适应性广,产品质量好。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套装备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具有宽幅、高速、高产、高稳定性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宽幅高产水刺法非织造布成套装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建议进一步加快市场推广应用。

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在东华大学召开

2017年6月初,由东华大学联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主办的“2017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MedTex&IFBMTM)在松江校区召开。本次大会以“生物医用与健康纺织品——创新医用材料,织造健康未来”为主题,聚焦新一代植介入医用材料、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及改性、功能修复用组织工程材料等研究热点,包括特邀报告、“政医产学研”融合创新论坛、科学艺术图片展、口头学术报告和学术墙报等板块内容,吸引了来自海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高校、行业协会、医院、企业以及其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

来自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美国加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孟菲斯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法国尼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以及相关医院、企业的生物医用研究领域的29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作演讲报告,就纺织新型医用材料的开发、纺织材料和生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纺织医用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功能性及问题等纺织生物医用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大会另设立的“政医产学研”融合创新论坛,以“创新、交流、融合、联动”为主题,邀请54家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论坛。俞建勇院士在论坛上提出,我国需要各方共商对策,从创新链、产业链到资金链三链合一,全方位发展我国的纺织生物医用产业。此次论坛上,专家代表从各自角度提出了目前医用纺织材料行业的需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针对性的互动,并积极探讨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创新发展,高度肯定了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推动医用材料领域产学研进程献计献策。

除了精彩的专家报告和论坛,本次大会还延续了以往优良传统,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作口头学术报告,并开展近百份学术墙报展示,另有本次大会的特色即科学艺术照片展示,以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专业学习和研究成果。大会对这些口头学术报告、学术墙报、科学艺术照片进行了评比及表彰。据悉,本次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领域内的顶级学术会议,2017年大会将首次在亚洲举办的MedTex和已举办十届的国际生物纺织材料论坛(IFBMTM)相结合,会议通过各种学术活动,为在纺织、生物、医用、材料不同学科和领域工作的技术、教育、企业和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多学科交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深入推进生物医用学科建设,为今后高层次生物医用人才培养提供新机遇。

猜你喜欢
童装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中国童装看即墨
IN-SIGHT童装概念店
上海时装周童装发布
童装设计的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