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丘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营山县为例

2017-04-04 23:27楚镒铭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营山县核桃品种

楚镒铭

(营山县林业局,四川 营山 637700)



川东北丘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营山县为例

楚镒铭

(营山县林业局,四川 营山 637700)

核桃作为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对助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营山县作为川东北盆地丘陵农业大县,将核桃产业化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优势明显,问题也突出。通过多年观察总结,营山县在发展核桃产业方面存在品种混杂、栽植不规范、管理粗放、规模化水平低、配套基础建设落后等问题,导致核桃产量低、品质差、不能形成商品竞争力。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核桃需狠抓良种化栽培,采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培养壮大龙头企业,引领大产业促大发展。本文建议,营山核桃产业发展应立足本土品种,适当驯化外来品种,循序渐进,搞好示范建设工程,适度控制发展规模。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对策;营山

核桃富含脂肪及蛋白质,是高热能营养食品和无胆固醇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被称为“木本油料”和“铁杆庄稼”,是山区林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树种。营山县将核桃产业作为山区林业经济发展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以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增效。分析营山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增强农民发展信心增加收入和壮大地方林业经济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1 基本情况

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偏东北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5′45″~106°58′10″,北纬30°54′36″~31°24′25″,位于嘉陵江和渠江流域之间。营山县以低山丘陵为主,最高海拔889 m,最低海拔254.7 m。营山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5℃,极端最高温37.6℃,极端最低温0.6℃,日照时数1 322 h,≥10℃的积温5 721℃,全县稳定通过10℃的平均天数为259 d(3月~11月25日),年际变化小,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常年无霜期307 d。营山气候条件总体偏湿热,日照相对偏少,基本能够满足核桃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核桃生长的需要。

营山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县境内为中小河流,流域面积为1 556.23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5.3%,自然水资源丰富。全县现有大小水库68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幸福水库,有效库容2570万m3)主要供县城饮用水,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61座,总库容11 298.72万m3,有效灌面积1.02万hm2,可利用水资源较丰富,为核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2 营山县核桃产业发展状况

2.1 种植历史及现状

营山县栽培核桃历史悠久。据2016年最新调查统计,全县现有核桃总面积达 4 466.67 hm2,核桃总株树150.8万株,其中已挂果的核桃面积 3 000 hm2;未挂果的成片核桃面积 3 600 hm2,而近5年新发展的核桃基地面积近 2 000 hm2,全县核桃常年总产量约 1 000 t,产值约 2 000万元,全县已初步形成核桃产业化发展雏形。但营山县核桃产业呈现大范围小规模发展,碎片式生产,大力投资核桃产业的实力型农林企业或合作组织少,单打独斗“小户型”发展较多,能够称得上规模化生产的仅山润核桃专业种植合作社一家较大的企业投资发展核桃产业;另外有60多家核桃种植业主大户从2009年开始先后租赁土地小规模发展核桃种植,处于示范阶段,小片栽植,效益低。

2.2 生产环境

由于返乡民工创业发展核桃产业化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营山县委、县政府己将核桃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4大支柱产业之一,整合资金、整合项目将核桃产业与扶贫开发助农致富相结合,把核桃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长效产业,促进核桃产量增加,产品升值,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拓宽销售渠道。

2.3 群众基础

本地有种植核桃习惯,有食用核桃及其产品习惯。20年以上的散生核桃有19.5万株,主要为晚食性品种,乡土品种,没有可查档案资料确定当时种植的是什么品种,树形高大,口感好,群众乐意发展;但产量高低差异明显、品质优劣参差不齐。随着近几年来核桃价格的不断攀升,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涨,较多自觉种植核桃的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多以鲁光、香玲、辽核系列为主,矮化密植,早实早产但不丰产,一些新品种在营山的表现与原产地相差太远,要么长势过旺,树形培养难度极大,如云南系列较突出,要么抗逆性极差,如一些北方品种,产量不到450 kg·hm-2,而且品质较差。

3 营山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品种混杂,缺乏适宜品种

品种问题是核桃生产最严重的问题[1],其次是核桃园规划设计问题。这两个问题决定了核桃园的前途和效益。而营山县核桃良种使用率不足20%,园区规划设计不合理。

一是农民或业主自主发展,将自认为优良的直播种植,大量实生苗木导致品种分化严重。由于长期沿用种子繁育,形成了遗传上多样性,性状分离现象严重,品质良莠不齐,优良品种少,品质差异大;多数结果偏迟,单株产量悬殊较大,达不到速丰高产稳产优质目标。二是市场监管不力导致大量实生苗木混入市场,以次充好。三是未经严格筛选品种,违背适地适树适品种适种源原则。盲目引进外地品种居多,仅凭广告购苗种植,引种无试验,品种混杂,家系不清。四是不少个体育苗户苗圃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力,导致苗木质量低、品质无保障。全县不挂果或挂果极差的低产低效林占总面积80%左右,这些方面制约了营山县核桃规模化发展。

3.2 栽植和管理较粗放,导致产量低、品质差

栽植方法落后。一般都是等苗木到后才边下车边打窝边定植,不施基肥,不浇定根水,而且定植穴仅20 cm~30 cm大,15 cm左右深,填土敷衍不踏实,根系与土壤接触不紧密,没及时栽植的苗木没进行假植等技术处理,成活率低,后期长势弱。栽植密度照搬北方密植丰产技术,不分品种、土壤情况一个模式,密度(3 m~4 m×3 m~4 m)过大。栽植时间不是最适当时间,营山一般是冬干春旱夏伏旱秋多雨,而传统方式是春季大规模栽植,任其自然生长,缺株较多。苗木选择市场购买,多以嫁接苗为主,理论上可以快速投产,但实际操作上发现购买的苗木质量无法保证,或者品种不适宜,优良品种的优良特性无法体现。

另外一方面是管理粗放,重栽不重管,重取不重予,不投入精力、财力、物力抚育管护。栽植后就任其自然生长,不除草不施肥,不防治病虫害,导致病虫害严重,落果严重,导致产量低,品质差。三是采收不适时,随意性大,提前或延后采果,导致果实品质较差。

3.3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水平低

一方面龙头企业数量少,能够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几乎没有;另方面现有企业实力薄弱,一般都是先投入20万元左右建一个50 hm2的园子,资金断链、技术缺乏、观念陈旧、高成本低产出运行,无法继续纵深发展;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力度有限,没有形成配套发展的激励机制,关键是没有促进技术上的更新,后续跟进发展者甚微。每年县上仅仅拿出5万元左右奖励一些形象较好的产业园,没有起到鼓励发展产业作用,现有核桃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市场竞争力弱,科技含量低、经营水平低,没有形成品牌,没有示范效果,没有带动力;四是没有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导致业主和原土地承包户收益不稳定,存在收益不确定因素,双方利益共生不共享,严重制约进一步发展。目前产业发展用地主要由业主租赁,农民得租金,参加简单的劳动得工资。这种业主为主农民配合的模式存在双亏不赢现象:一方面业主投入大量土地租金导致资金运转效率降低,成本加大,容易发生资金断链,增大投资者风险;另方面农民没有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仅仅获得租金(一般就是一年18 000元·hm-2)及就业所得收益(年收入5 000元左右)较少,农民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这样形成了业主大包大揽、农民参与吃大锅饭现象,两者优势南辕北辙而没形成整体,没形成互补,阻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投资者风险,消减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双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3.4 配套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

全县成片发展核桃面积有近4 000 hm2,园区内生产通道不足5 000 m2,排灌沟渠仅15 km,小微水池95口蓄水量18 000 m3;全县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原有沟渠多已经废弃,现有设施仅能满足所需量的20%。较为成片发展的地方基础建设差,交通落后,没有合理规划生产便道,没有配套的排灌系统,抗灾害能力差,运输成本较高。生产资料运入及果实运出,以及机械化操作等均不方便;抗旱、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条件不具备,制约了标准化生产。

3.5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连续性差

一是认识不到位,习惯于传统农业思维方式,对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子不清;凭感觉认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会导致产量过剩,对开发市场和延伸核桃产业链等环节重视不够。二是政府出台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整合资金打捆发展产业落实不够,没给业主或企业投资注入积极的信心。三是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时松时紧,错过发展时机或延误时机。四是县上出台的优惠政策缺乏稳定性,影响林农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

3.6 缺乏专业人才,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营山目前林业科技推广站4个编制,仅有两人为林业专业毕业,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没有稳定的技术推广人员。全县具备林业技术职称不足40人,而具备林业或相关知识能力的不足10人,能够专门从事林业科技推广的技术人员仅有林业科技推广站两名,其他挂名林业工程技术职称的大部分都没专门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甚至干的是与林业毫不相关的工作。营山县缺乏真正有示范作用的科技示范园,没有投入核桃产业发展方面的科研经费,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业的科技推广人员和机构,对一线生产指导少、科技扶持少。尽管营山县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开展了许多科技服务和支撑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核桃良种选育,集约化、无公害丰产栽培,园地生态增效,果实采后处理,品质评价,标准研制,综合加工利用等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

3.7 加工滞后,效益低

国内核桃大多处于各家各户分散经营和销售干果初级产品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经营合作组织。在核桃的集中产区,由于保鲜贮藏技术和设施滞后,难以建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核桃加工企业[2]。营山县现有核桃主要以鲜、干果销售为主。由于果实质量较差,处理设备简陋,没有商品形象,没有形成产品品牌,价格打折,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目前,全县缺乏完整的核桃贮运、加工和营销体系。核桃加工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全县核桃种植附加值的提升,影响了农民参与积极性,更限制了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4 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4.1 狠抓种苗繁育环节,加速良种化栽培发展

一是确定适栽品种,建立适当规模采穗圃,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加强良种育苗工作;二是划定引种区域,不超范围用种用苗,确保品种纯真;三是查清本区域内核桃资源,选择优良单株对比试验,通过区域试验,培育发展本地优良品种;四是加强育苗各个环节的监管,加强本地苗木市场监管,提高苗木纯度和质量,从而为高产稳产速丰优质打好基础。在立足本土品种基础上,适当驯化外来品种。

4.2 采用经济可行的培育方式

采用本地核桃优良种子育苗,先建实生苗基地,用实生苗建园区,有利于苗木本土化,增强苗木适生能力。密度合理化,根据土壤、品种决定具体地块密度,保证成林后树与树之间有足够的通风透光空间,间距应该保持树高3~5倍,也有利于林下种植。栽植方式以提前一个季节大穴整地、施足基肥为前提,按照科学方式定植苗木,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选择品种以苗木来源充足、川内发展较成熟的品种为主,如云新、川早、清香等,逐步培养乡土优良品种。针对区域气候特点,在树体长势上实行幼树促长,成年树控制;在技术环节上实行春夏重防病虫、秋季重施采果肥和修剪;在管理措施上围绕雌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而展开[3]。

4.3 采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抓龙头企业建设,鼓励多种形式发展核桃产业,推进林地产权制度改革,放活生产经营机制。一是鼓励和引导优秀企业进入本地发展核桃产业,从资金、技术、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条件,在项目配套上给予核桃产业企业优先考虑,政府要有让企业发展不亏、生产出合格产品就能盈利的观念,以建立300 hm2示范园为突破口。二是鼓励本地农民联合发展产业,给予资金补贴加重,技术培训优先,项目建设加快,政策指导到位,帮助提高抗风险能力,发展小型奔康产业园为抓手。三是建立联合核桃协会,制定协会规程,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品种选择标准,统一生产计划,统一管理模式。

4.4 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将核桃产业发展确定为农业发展范畴,不是传统上干果称谓,而是粮油产业发展。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打捆发展产业道路、小微水利,主干道贯穿园区,生产便道合理区划,每10 hm2配套一口蓄水池。打破资金分散各自部门各自发展的传统模式,实行统筹规划国土、水利、扶贫、农业等项目,统筹发展。配套发展大产业示范园区的道路、水池、沟渠等基础设施,为核桃产业发展创造低成本、高效运转的舒适环境。

4.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严格按程序执行县上出台的优惠政策,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资金补助兑现到位,打捆项目聚力发展,对园区道路及排灌系统建设,整合项目打捆发展高产示范基地,打造高标准高规格高产出的核桃示范园。一方面配套发展公益性基础建设,另方面加大实施主体的补贴力度,鼓励规模化建园区,做到建一片能带动一片,建一片见效一片。对实施主体缺什么就补什么,包括搭建融资平台、提供技术服务等,用3 a~5 a时间培育一批有影响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二是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在明晰林权、林农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基础上,推行林地承包权、经营权及林木所有权分离方式[3],科学引导林农以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形式,推进林地流转,解决规模化发展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兼顾各方利益,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及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等多种形式新型经营主体,独资企业与合资合作化共存,形成多种形式共存的经营机制。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突出主体担责,共享共担。

4.6 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与科研院校或其他有经验有技术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新技术直接用于生产实践,每年举办1~2次联谊会议,包括技术培训、设备设施简介及引进等内容;二是培养本地实用型技术人才,建立本地人才库,争取每66.67 hm2有一个技术熟练的技术员,负责片区技术指导和生产规划,每13.33 hm2有一个常年技术操作能手;三是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抓好适当投入有高收益的基地建设,每10 km建设一个13.33 hm2左右的高产示范园;四是建立核桃产业协会,负责产业园区规划、生产技术指导、科技研发、市场开发、产品包装、品牌创建及核桃文化培育等,形成核桃产业链,实现集团化运作,增强抗风险能力。一切目的就是解决生产专业化发展问题,突出良种、良法。

现有大量低产低效核桃林,严重挫伤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所以首先从低产林改造建立标准示范基地做起,使当地核桃快速见效,让老百姓尝到产业建设成果甜头,用事实让老百姓看到核桃产业发展的希望,增强老百姓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信心,打消业主投资发展风险太大的顾虑,从而解决科技示范效果问题。

4.7 延长产业链,引进核桃加工企业

加大政策扶持,培育有引领性龙头企业。对于有资金、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主体,实行特企特办方式,重点扶持,鼓励发展核桃深加工企业,创造品牌产业,研究销售环节,培育发展核桃产业文化,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升核桃效益,助力发展壮大,形成区域性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内大产业促进大发展。解决基础建设问题,突出环境优良,适宜孵化。以四川省核桃联盟为平台,招引或联合省内其它有经验企业入驻营山发展核桃产业,鼓励入驻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核桃深加工和核桃商品、品牌化研发工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核桃产业链。

5 结论

营山县处于秦巴山区尾部,丘区为主,多为紫色土,中性偏碱为主,夏季高温高湿;根据四川核桃栽培适宜性区划研究[4],营山县为核桃一般栽培区。近年来核桃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存在增面积不增收的风险。盲目引进品种导致表现不良,政策支持力度大但缺乏持续性,影响进一步发展,综合营山县自然条件、核桃产业发展历史、老百姓认可程度,营山县核桃产业发展应立足本土品种,适当驯化外来品种,循序渐进,搞好示范建设工程,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推广无公害化、工厂式流水线生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走生产高端化、销售快速化、消费放心化之路。

[1] 曹尚银.优质核桃规模化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1~10.

[2] 李冰,樊金拴,李红娟. 我国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2,106(1):76~78.

[3] 刘湘林,付艳华,吴海鹰,等.南方核桃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1(8):35~39.

[4] 韩华柏,罗成荣,朱益川,等.四川核桃栽培适宜性区划研究[J].西北林业科学,2012,41(3):1~7.

2017-02-01

楚镒铭(1975-),男,四川营山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及产业建设研究。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2.034

S664.1

A

1003-5508(2017)03-0142-04

猜你喜欢
营山县核桃品种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营山县:变“坐堂待访”为“流动接访”
营山县医保局召开医疗救助“我为群众办实事”座谈会
营山县现代林业建设基础与研讨
品种选育彩版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种什么品种好?
黄龙核桃
营山县湿地规划浅谈
种什么品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