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017-04-05 00:43刘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微时代大学生

刘勇

摘要:时下,媒介移动化冲击下的微时代已经来临。立足移动终端,以无边界、即时性和多元封闭为文化特征的融合传播生态构成了当下传播行为的集合,简言之,微时代就是移动传播的现象梳理。本研究将深入分析微时代影响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使用的因素,探讨创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规律性,着力构建赋权主义逻辑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微时代;移动传播;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78-03

移动新媒体赋予了受众即时发声、自由表达的渠道,充分满足了青年群体的表达欲和分享欲,裂变式快通道的传播流程影响了受众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改变了受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立足移动终端的传播现象呈现出受众范围无边界、传播效果即时性和传播内容既多元又封闭的文化特征,微时代就是移动传播的现象梳理。在微时代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面临新的形势与机遇。

一、微时代下大学生媒介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1.信息使用传播的碎片化

精炼、紧凑的传播内容得到大学生的更多青睐,标题鲜明、观点简练、信息细碎的快餐内容的阅读次数和传播效度明显高于逻辑清晰、内涵深刻、见解理性、信息量大的深度内容。全天候的信息传播伴随不间断高频率的信息接触。在具体的内容选择上,线性浏览的移动传播没有给受众进行具体可控的议程设置,受众往往沉迷于自己关注领域的信息更新和传播,对非热衷领域忽视或者漠视,并且由于移动传播中信息传输速度和更新频率的提高,大学生的媒介消费更加集中于自我为中心的信息场域。

2.媒介呈现即时性的渴望

微时代下高速度的信息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即时性的渴望在直播生态下越发凸显。一方面,即时性的传播也需要较小的信息容量,因此,碎片化的内容与表达即时性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信息处理周期的缩短,从而更加追求冲击感和刺激度。越发习惯于高速度信息传播的大学生对阅读难度低、转发频度高、即时传播的文本信息已经产生高热望需求,在媒介选择中更愿意使用最容易满足此需求的移动传播。

3.媒介互动平等化的追求

在个体发声通道通过微时代的媒体平台可以拥有和传统上具有优势传播地位的传者对话交流的机会时,平等化的互动就已然成为趋势。受众对于平等对话的互动需求也变成了现实。通过新的通道发出更加具有个人鲜明色彩的声音的机会日趋增多,另辟蹊径针对亚文化的热点挖掘传播痛点造就的“网红”在粉丝凝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人格化特质的个人传播品牌在特定时间内产生的传播效果甚至远超主流媒体。

(二)学校因素

1.大学环境昀改变加剧媒介依赖

在全新的环境中,单纯大学校园提供的相对封闭空间和有限舞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呈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微时代下移动传播所裹挟的新技术、新传播对大学生实现新阶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认同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2.传统课堂教学的单调加剧媒介依赖

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和严格限制的整体教学计划导致大学课堂偏向于固步自封,固定程式化的教学流程使得枯燥乏味的内容灌输仍然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知欲望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教师上课内容的老化与落伍更直接推动了大学生在在线教育平台和移动传播载体上寻找更合适的学习资源,加剧了在主流学习阵地上对新媒介的使用。

3.学生管理工作的瓶颈加剧媒介依赖

潜在的“维稳”导向在高校管理中屡见不鲜,在具体的学生管理中,对特色活动的场面追求和展示需要成为大多数学校管理者的现实初衷,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平常的学生很少有真正的展现平台,出现边缘人群更是意料之中。这部分同学大多数选择在微时代下的虚拟中寻找自我存在和自我认同,补偿在现实学业成就导向无法满足的心理。

(三)媒介因素

1.传播渠道多元化,形成开放式社交圈

微时代下移动传播重构传播生态的同时让人们重新归位,受众有选择的“绕过”现存制度化传播通道的机会,降低了对各种垄断性信息和影响来源的依赖度,迫使传统媒体很难再充当“社会黏合剂”,多元化传播格局的雏形显现。微时代下,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或工具建构了开放式社交圈,帮助人们树立公共的自我形象,在自媒体空间中释放情感、寻求共鸣,信息发布、内容共享,最终形成开放式的社交圈和信息传播环。

2.价值生产者不断独立,媒介共鸣效应消减

在微時代下移动传播链接传播主体的过程中,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者开始全面转型价值生产者,以单纯的消息散播为目的的浅层次内容生产者逐渐被价值导向清晰明确,借助内容传播营造价值链条的价值生产者代替。原本由传统大众媒体和专业自媒体公共营造的媒介共鸣效应被打破,微传播中的自媒体开始自成体系,内容生产的背后有着鲜明的品牌传播属性和意识形态导向,寻求最切合品牌定位的受众是必然选择。

3.速食内容占据主流,媒介快餐化无可避免

微时代下相当一部分自媒体为了注意力经济下的现实收益,多数一窝蜂、没有想象力地走速食路线,能深入议题,浅出引道,帮助大众思考的分析报道,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单位媒介信息消费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不断挑战受众的耐心。在移动传播链条上,大学生等青年受众排斥固有逻辑的系统知识已然成为潜在意识,信息流被分拆成越来越小的豆腐块进行传递,碎片化帮助每一个体都能够以几乎零经济成本的方式去接触无边界限制的多元信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恐慌,碎片得不能再碎片的信息24小时不间断随时推送,传媒生态发生了彻底变革,“快餐化”媒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四)社会因素

1.媚俗的社会风潮助长非理性的移动社交

高速经济增长推动了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物化的生活期待和个人预期在微时代的媒介生存中更趋普遍,个人的精神独白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商品的标签,具体到青年人群的社会感知来说,出现了青春的热销与青年的消逝并存的悖论。青春标志的文化消费品成为“榜样”生活的必备品,抽象化的精神表征正在通过符号性的物质形态来展现,真正追求单纯鲜明色彩的青年理想却没有合适的文化消费品来代言。

2.个人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随意性的媒介选择

微时代下移动社交媒体在话语表达中过度情绪化和缺乏理性的语言往往受到个人发展不确定性的影响,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追求个体存在感的焦虑不断增加,而社会阶层固化、个人上升空间受阻和个体意识觉醒又成为是个体无法静心和理性选择合适的媒介文本的重要原因。甚至在媒介选择中,受众已习惯不辨真伪,进行完全基于情绪的戏虐表达。另一方面,受众媒介依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受众陷入“信息消费主义”的泥潭,受众力图关注每一条新闻,每一个热点并非完全是因为新闻和热点背后文本价值或社会意义,而是将“浏览过”作为一种个人的“文化资本”和消除不安全感或不确定性的途径。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一)借助泛在学习场景,提高大学生媒介使用能力

信息过量超载的微时代,提升媒介素养的关键环节在于拓展受众的媒介视野,不能完全陷入单一类型媒介内容或者载体的窠臼。泛在的学习场景不仅可以充实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更宏大的知识视域并且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其提高了受众的信息聚合能力,加强了受众聚合多元信息的意识。同时,在学习环境中,信息提供者和知识生产与传播者相对具有更强的公共精神,能够提供更具扩展性的配套信息,增加受众接触不同观点和信息的机会。信息的“对冲”和“对称”在泛在学习场景中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

(二)立足智性愉快视角,通过青年自媒体提高大学生意义建构水平

智性愉快是康德根据人类情感提出的概念。在媒介内容领域,感性愉快体现出感官和情绪的表层美感,智性愉快反映出的则是心理和情感的深层美感。大学生在接触不同的媒体资讯或媒介信息的专注度和精力投入上有很大不同。从意义建构的角度上讲,受众越多地对初识媒介信息进行加工转化,对媒介文本的意义建构水平就越高。从传媒发展的趋势看,媒体将更多是价值观聚合的内容平台,去源头化将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特质,微时代下无论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移动终端上的新媒体都渐渐不是信息的源头,而是作为意见领袖的内容生产者将受众带人独立思考的空间,建设真正意义上定位青年受众的自媒体对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至关重要。

(三)营造智慧学习场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力

微时代下的内容生产成本越来越低,媒介内容生产不再仅仅是新闻媒体人的专利,新闻专业知识也有“常识”化的趋势,从社会大范畴来看,越来越多的组织、产品都开始带有媒体属性,准媒体属性的个体和组织不断增长。当下,大学生在“复制”文化中转发同质信息的时候并未完全加入到高质量媒介内容创作中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内容制作能力不仅是解放青年人创造力的途径,更是重构理性内涵的传媒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

微时代完成了以群体圈子为中心转变成以社交网络为核心,个体受众能接触到大量陌生的传播节点,无论是知识、新闻、娱乐、教育甚至是软件等知识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工具和流程都已经为大众熟知并且接受,无边界的微时代移动传播网络能够以高效而成本低廉的方式配置最具传播效应的高内涵信息,進而营造真正的智慧学习场域,在新的教育场域中,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转换力都将呈现新的特点,无边界的学习内容与即时性的学习反馈相结合,微时代的媒介传播最终得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力。

总之,沉浸式信息饱和的环境塑造了我们的知识模式、情感态度、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微时代下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呈现称为常态,不同业态、形态的媒介资源在移动传播生态下边界消融,衍生出更丰富和适切的媒介产品,媒体单向的传播演变成广泛互动参与的信息场。大学生在微时代下的媒介使用不是简单的信息消费,而是在个人、社会、学校、媒介共同作用下的新教育场域。微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从传统的保护主义转型为赋权主义,更加突出受众在内容生产、价值创造和传播中的主动意识,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对媒体议程设置、涵化效果的媒介作用于个人的方式分析,着力于培养受众自主的社会表达能力,并使其达成一种理j生的兼顾与平衡。

[责任编辑:盛暑寒]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微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