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元素在现代雕塑中的运用

2017-04-05 19:53张正一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张正一

摘 要:从雕塑艺术走进现代雕塑时代起,其意识形态便企图摆脱古典雕塑的束缚,追求新观念、新价值。然而,传统的、旧有的表达途径却难以满足雕塑家们的诉求。新的途径到底在何处?就在这个时期,饱受孤立的、相对抽象概括的几何元素走到了时代的前沿。它于现代雕塑发展里程中,乃至当代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几何元素的形态语言是如何更加契合现当代雕塑艺术家的表达途径,承载艺术家的创新动力及内心诉求,又如何再定义审美趣味,概括人们的认识及表达,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进而对几何元素在雕塑艺术中所创造的新的价值进行尽可能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雕塑;几何元素;几何造型;造型语言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中出现了不少现代的艺术流派,新思潮、新观念也不断涌现。现代社会下的艺术流派的产生有许多社会因素,观念、思想上的革新因素,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了雕塑艺术,在罗丹、马约尔之后的雕塑艺术便进入了这样的现代雕塑时代。此时期的艺术家们逐渐将侧重点从理性转到感性中去,不再死板地模仿自然,而是站在与自然对话的角度,“安排自然”“表现自然”“解析自然”“感知自然”,进而从生活中到作品中融入自然里。

在新的艺术环境下,传统的表达手段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艺术家们的口味。虽然文艺复兴以来奠定的写实艺术传统已历经几个世纪之久,但艺术家们天生自由不羁的主观情感從未停滞,在逆境中孕育出了一种形态语言——“几何元素”,而它为什么能够在现代雕塑艺术中很好地满足艺术家的需求,又从哪些方面为现代雕塑艺术带来了新价值?

1 雕塑中几何元素造型美感及感受

几何元素对现代雕塑艺术的重构作用源于其自身的多变性,体现在雕塑艺术创作的很多方面。例如,雕塑的构图结构、空间造型、色彩应用等,通过这些领域,几何元素运用自身形态来阐述信息、表达特定语言、传递造型美感。

丰富多变的造型形态是几何元素完善上述领域的重要特性,这种多样性可以从形态万千的客观存在中看出来。例如,植物、花卉、叶子的形状和色彩以及某些昆虫外皮上的花纹等。从视觉角度来看,简单的几何造型仿佛平淡无奇,如三角形、圆形等。然而当这些简单的几何元素形态在重构下或本身发生多样的变化之后,人们对新形态抱有的旧观念会被刷新。在现当代雕塑创作中,某物像的组成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描摹,而是由强烈主观出发。理性概括而成的观念表达,使得此观念下的几何元素、几何造型的多样性便于艺术家表达作品的美感及感受的选择范畴。

1.1 几何元素对雕塑构图的契合与革新

基于R.阿恩海姆的理论,“立体的视觉概念是从知觉经验中产生的物体的视觉概念,有这样三个重要特征:一是物体被看成是三个维度的。二是物体的形状具有恒常性。三是物体的视知觉形象不等同于从某个特殊的投影方位所见到的该物体的形象”。[1]当我们认可前两种特征的同时,实际上第三特征则阐述了雕塑艺术的多维性质以及雕塑构图的自身原则,它绝不仅仅是几个或多个平面的构图集合,而是无穷个方位的总和。

几何元素的可变性很好地契合了雕塑艺术的多维特征,并且革新了雕塑构图的意义。为什么?

传统的雕塑构图中,几何元素不过是用来烘托作品的大意,是一种趋势,非常模糊,而在写实主义环境下的运用更是有限,大都是对创作物像的一种概括,为的是作品的精准细致程度,可以说是一种考量工具。

这使得几何元素、几何造型独特的自身价值被世人所忽略。例如,在雕塑构图中的某一固定视角也都存在各种点线面体。当细碎的局部组成多样的整体时,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当视角移动后,同一组几何元素的存在又会转而变成另一组造型完全不同的元素中的一员。我们不难看出,几何元素的可变性能在多维度里展现更多的感受,这也体现出它良好地契合了雕塑艺术多维度的特性。

到了现代艺术时期,雕塑家们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几何元素并加以革新了。这使得几何元素造型其本身就可以是一幅构图,同时还是一件作品、一种观念。它的构图形态可以单纯理解为是艺术家的表达形式。西班牙雕塑家爱德华多·奇利达的作品就是这样。因为艺术家强烈的主观情感可以借助几何元素宣泄得更为直白、强烈。所以说,几何元素丰富的变化很好地拓宽了作者在根据观念构图时的运用模式。

1.2 几何元素的空间塑造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列昂尼·波提斯达,在他的《论雕塑》中提出了一种可以完美复制雕塑的手段,即只要用一些测量工具将物体的角度、距离等数值测量出来,在有足够的数值之后,雕塑便可原样复制。他的理论在雕塑艺术中是荒谬的,但是他的确在无意间表露了一种价值,就是几何元素所具有的空间造型属性。当然,几何元素在雕塑空间中提供的不仅是解析几何逻辑上的塑造属性,更重要的是视觉上的意义。因为多维度上的几何元素可以塑造出无穷的空间形态,相应也会有无穷种视觉感受。此外,空间里还有“负空间”一说,在中国的空间美学里,“留白”就是一种处理负空间的手段。现代雕塑发展中,利用几何元素进行雕塑正负空间之间补充、对立、转换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综上,几何元素的空间塑造力于雕塑艺术来说是一种强化作品临场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心理空间共鸣的力量。

1.3 雕塑中几何元素与色彩结合的价值

《庄子》所引连叔的一句话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可以说,研究形和色的规律,对于雕塑艺术家是非常重要的。

规定形状的界限来自眼睛对属于不同的明度和颜色的面积进行区分的能力。[1]此外,不同的色彩还有属于自身的情感信息,红色给人以暴力的感觉,绿色给人以悠闲的感觉,黄色让人引起警惕等,并且它们都是以人的联想作为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当几何元素、几何造型开始介入雕塑色彩表达层面时,产生的效应将会倍增。原来某颜色产生的单一感受,将因为几何元素的融入变成多种感受。例如,一个黑色的正方体就要比黑色正方形显得更深邃且硬朗。此外,因为雕塑是立体的艺术,于是当二者在雕塑中结合得相得益彰的时候还会为作品带来触感。例如,黑色正方体会比传统的青铜、大理石、金属等正方体显得更为神秘,甚至你会想用手去翻看里面放置了什么,但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这种增加艺术维度的方式对雕塑艺术而言意义甚大。

相反,二者的结合也能模糊或是强化雕塑造型对面积的区分以及体积分割等效果。如果说几何元素基于形的单一表达可以明确或者混乱视觉感受的话,那么将其与色彩结合应用后不仅能延展这种视觉体验还可能诞生更多的心理学效应。

2 几何元素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

现代雕塑时期的艺术家更看重内心世界和自我表达,挖掘人类内心深处以及反映社会问题的艺术形式成为主流。现代科技、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因素使得艺术开始重新审视本体的价值。几何元素在这个时期是怎样被艺术家们运用于雕塑创作中,并嫁接于不同的雕塑艺术形式之中的?

2.1 具象写实雕塑中的运用

雕塑、绘画等艺术的观察方式从艺术发展本身以及人类审美需求的角度来看,较之艺术的表达手段要更为深刻一些。这就是为什么随着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形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雕塑艺术家的观察方式也随即产生了变化。虽然是具象雕塑,但他们开始概括地观察具象的物体,简化对象,用简单或是复杂的几何元素来归纳对象。这种方式有可能停留在构图阶段,又有可能贯穿作品始终。现代雕塑大师,阿里斯蒂德·马约尔在其众多作品中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地中海》《布朗基纪念碑》《大气》《山岳》《夜》等作品,他的雕塑作品具有一种综合的几何表现力。“坐像几乎是出自一个立方体,站立的塑像又仿佛来源于垂直的直角六面体。”[2]作品《山岳》《夜》(如图1、图2)从构图上看相似于扁平的三棱角锥体的同时,细节也充斥着许多异形几何体。这些并不只是后人去替他概括总结用以雕塑教学的,而是他在塑造过程中本身倾向于几何立体的塑造法则而形成。

在1922至1925年中,从他设计的众多纪念碑和举办的几次大型展览会上可以看出,虽然他不是建筑师或几何学家,但是他的艺术形态表现了几何元素的样貌,从正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矩形出发确定自己的塑造行动。他设计的雕塑作品底都很高,饱满匀称的几何型构造相互作用使得细碎的局部大大地被削弱,然而概括的几何体造型依然保留了人体的写实性,这也就激发了静止的雕塑作品会有一种向外膨胀的强大力量,观看起来是如此的富有生命力。

2.2 抽象雕塑作品中的运用

谈到抽象作品就要提一下20世纪,这是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的时代,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流行主义,抽象构成和照相写实等。不论这些流派的形式和主张有何种不同,他们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崭新的形式。

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里,几何元素被艺术家运用得更为直观。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是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以及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布朗库西的作品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不再是纯粹地塑造客观存在,而是透过心灵去塑造象征物,这种象征式的雕塑具有简洁的形式美感,强调形体的基本属性及结构,简单明朗的几何造型也反映了人们在嘈杂的现代生活中的内心需求,即需要并接纳单纯、简洁的艺术形式(如图3)。立体派雕塑大师亚历山大·阿契本科则是用程式化的态度对待创作对象,在创作初期的手稿中有许多高度概括的几何造型的人体素描(如图4),其雕塑作品的特点是将通透开放的体积与简洁坚实的几何面进行对比表达,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感(如图5)。

2.3 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公共空间是一种开放性的空间,而几何元素是一种开放性的存在形式,二者可谓良配。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着眼于雕塑造型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并植入几何元素,像绝对主义的抽象几何概念以及构成派雕塑家们提出的通过几何构成雕塑寻求一种建筑的新型表现形式,逐渐将几何元素的价值延展到了公共艺术、公共雕塑的领域中,使雕塑作品能与空间环境与建筑物完美结合。

几何元素作为一种形式语言,既概括又多变,它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观察方式、造型手段,完善了人与物、物与环境之间多元与整体的协调关系。它在现当代雕塑创作中给予了艺术家新的表达途径,丰富了雕塑家的情感表達,延展了创作边际。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 马约尔[J].世界美术,1980(3).

[3] 李永伦.灵动的抽象造型艺术——几何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

[4] 威廉·荷加斯(英).美的分析[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5] 赫伯特·里德(英).现代雕塑简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