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原种繁育中基础数据的采集

2017-04-05 06:36杨晓进林春芳
四川蚕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母种病态原种

周 英 杨晓进 林春芳

(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12)

原原种繁育中基础数据的采集

周 英 杨晓进 林春芳

(凉山州蚕种场,四川 德昌 615512)

目前,我国的桑蚕良种繁育制度是“三级繁育四级制种”。为了使蚕品种的优良性状在长期的生产繁育过程中保持并稳定下来,继代母种和原原种的选留非常关键,而选留母种继代蛾区和原原种留种蛾区的主要依据是生产过程中记录的各项调查数据,再计算出当代各项饲育成绩,以当代蛾区成绩并参照系统成绩选留留种蛾区。因此,在原原种生产繁育中要准确及时地记载好各项调查数据,一旦调查数据不全或有误,会影响所饲育蛾区的综合评判,导致留种蛾区的错选或漏选,严重影响种性的维持,缩短蚕品种的推广使用年限。

1 强化基础数据的采集管理

由于基础数据在蚕品种种性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尤为关键。在我场的生产繁育过程中,除严格按《原原种繁育技术要点》操作外,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以防止错误的发生,保证基础数据采集的真实可靠。

1.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选种技术理论的学习培训,一是让具体的生产操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基础数据在种性维持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增强准确采集基础数据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二是使生产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各品种的性状特征,以及各饲育时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如各类死卵、病态茧和半病态茧的名称和特征;对各类死卵的划分和病死蚕、病态茧、半病态茧的识别等,要求技术人员在生产中做好现场培训,让生产操作人员通过眼观、手触的方式,反复识别判断,丰富实际操作经验,提高调查判别能力。

1.2 实行汇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

在具体的调查数据采集中,生产操作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或自己把握不准的,不能自作主张,随意填写,必须向技术员请示汇报,由主管技术员作出裁定,按技术员要求做好记载。选原种技术员要随时加强督促检查,凡是未经技术员许可,随意记载或擅自改动相关记载数据的,或隐瞒错误不报的,一经发现,给予具体操作人员相应经济处罚。

1.3 使用精密仪器,做好档案保管

为提高检测精度,减少人为误差,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我场原原种繁育中的种茧调查,多年来一直采用感量千分之一克的电子天平秤作计量工具。同时整个繁育过程中,凡需记载的数据都要求操作人员准确记载并签名,以明确责任人,事后及时收集相关记载资料,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2 繁育各时期数据的采集

2.1 卵期数据的收集

为了准确判别记载各种类型的死卵,对于越年种和冷浸种母种,在产卵后10~15d点数不受精卵;出库催青时点数早期死卵;母种收蚁当天点数1日孵化卵数,次日点数2日孵化卵数,第3d点数3日孵化卵数和催青死卵数。点数的数据准确记载在母种连纸背面相应位置。

2.2 饲育期数据的采集

原原种的饲育形式是单蛾育,每蛾区有一张饲育区片,在饲育期须准确记载收蚁时间、各龄眠起时间、蚁蚕体色、壮蚕的体色、体型、斑纹、各龄病态弱小蚕头数。特别是病态弱小蚕必须严格按龄期记载,4龄发生的病态弱小蚕,数蚕前和数蚕后的分开记载,因该数据是对四龄结茧率和对四龄健蛹率计算的依据,基础数据极为重要。

2.3 种茧期数据的采集

种茧期是整个母种继代、原原种繁育中调查项目最多、数据采集量最大的时期,这时期的调查数据直接关系到留种蛾区的选择,同时这个阶段的调查任务重、时间紧,因此,千万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和失误,否则将影响选择结果和蚕品种的种性维持。

2.3.1 采茧期的调查

采茧时要将每区蔟中的病死蚕、不结茧蚕、烂茧、裸蛹及蔟中僵蚕加以区分,分别点数头数,如实记录在饲育区片上。其次,在种茧调查前一天,逐品种逐区调查茧型、茧色并在饲育区片上做好记载。

2.3.2 种茧期的调查

2.3.3.1 茧形分类。按照普通茧、同宫茧、病态茧(破风茧、有孔茧、棉茧等)、半病态茧(尖头茧、薄头茧、薄皮茧、畸形茧、扁茧、小茧)的特征,用肉眼鉴别和手触鉴定进行分类,分别清点粒数,填写在饲育区片上。

2.3.3.2 茧质调查。一是在各饲育蛾区普茧中随机抽取雌、雄各20颗,用电子天平秤分别称雌、雄全茧量、茧层量,计算茧层率,将调查数据记录在饲育区片上,全茧量保留两位小数,茧层量保留三位小数。二是母种、原原种初选蛾区确定后,整区剖茧调查键蛹数、死笼数及内层带色茧、多层茧等,将茧内死蚕、脱肛蚕、不化蛹蚕、半脱皮蛹、死蛹数计作死笼茧,填写在饲育区片上,硬化蚕、硬化蛹、蝇蛆蚕、蝇蛆蛹、伤害蚕、伤害蛹等单独记载,不作死笼计算。三是将确定的母种留种蛾区普通茧,按茧形再次进行个体精选后,将精选普通茧分雌、雄用电子天平秤逐粒称量,调查个体全茧量、茧层量,将逐粒称取的数据,按顺序记录在母种全茧量个体称量表上。

3 结果

历年来,我场在母种继代、原原种繁育过程中,狠抓基础数据采集的管理,严格按《原原种繁育技术要点》的要求,进行调查检测和记载,确保了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保证了母种、原原种留种蛾区选择的准确性,基本做到了挑选优良蛾区及优良蛾区中优良个体进行采种继代和繁育,再加上我场严格执行精养细管的技术措施,以及其它种性维持方法的合理运用,使我场多年繁育使用的现行蚕品种在种性维持上取得了较好成绩,没有发生大的种性退化,延长了优良蚕品种的推广使用年限。

周英(1971-),女,中专,助理农艺师,从事蚕桑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母种病态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金福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