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牵引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2017-04-05 18:29本刊编辑部
散装水泥 2017年2期
关键词:指南材料发展

本刊编辑部

需求牵引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本刊编辑部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和应用推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引导“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1月23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十三五”期间指导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指南》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十二五”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不断成长,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我国新材料产业起步晚、底子薄、总体发展慢,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材料先行战略没有得到落实,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品性能稳定性亟待提高;创新能力薄弱,产学研用合作不紧密,人才团队缺乏,标准、检测、评价、计量和管理等支撑体系缺失;产业布局乱,低水平重复建设多,低端品种产能过剩,推广应用难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仍然是制约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形势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大数据、数字仿真等技术在新材料研发设计中作用不断突出,“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国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未来五年,是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对新材料质量性能、保障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指南》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集中力量、加紧部署,进一步健全新材料产业体系,下大力气突破一批关键材料,提升新材料产业保障能力,支撑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指南》确立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需求牵引和战略导向,推进材料先行、产用结合,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着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与专用装备,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要坚持需求牵引、创新发展,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两化融合、军民融合的基本原则。实现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初步完善的主要目标。

《指南》强调,要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指南》明确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九项重点任务:

1、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材料、航空航天装备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材料、电力装备材料、农机装备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材料、节能环保材料。

2、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如:石墨烯、增材制造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极端环境材料。

3、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主要是:组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搭建材料基因技术研究平台。

4、加快重点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主要是:实施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保险补偿试点、建设一批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开展重点新材料应用示范。

5、突破关键工艺与专用装备制约。主要是:开发金属材料专用加工制备工艺装备、解决复合材料工艺装备制约、提升先进半导体材料装备配套能力。

6、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主要是:成套制定一批新材料标准、完善新材料实验技术标准。

7、实施“互联网+”新材料行动。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手段,开展新材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探索发展新材料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支持基于互联网的新材料创业创新,鼓励建设一批垂直化、专业化网络平台,开展新材料设计解决方案、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检验测试等服务,营造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建立新材料数据库、牌号标准库、工艺参数库、工艺知识库,支持开展材料试验大数据分析,制定数据采集和共享制度,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材料牌号和指标体系。

8、培育优势企业与人才团队。支持新材料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形成一批专优特新的新材料中小企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联盟,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新材料研发、产业化与应用。鼓励新材料企业建立灵活、规范的企业制度和决策制度,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紧密的上下游关系,实现“由专至精、由精至强”。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依托重点企业、联盟、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开展联合攻关和共同实施重大项目培养一批工学、工程研究生,培育一批产业工人、技术骨干与创新团队。组织开展新材料产业专家院士行、新材料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新材料人才国际交流,实施引进新材料领域外国专家项目,优化新材料人才团队成长环境。

9、促进新材料产业特色集聚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东、中、西及东北地区错位发展、竞争有序的新材料产业整体格局,提升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科学做好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鼓励各地新材料企业和研究机构依托区域优势,合理配置产业链、创新链、资源链,推动区域特色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先进基础材料要充分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集约化、园区化、绿色化发展路径,加快推动布局调整。关键战略材料要围绕下游重大需求与重大工程配套,加快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形成一批重点新材料集聚区与创新辐射中心。前沿新材料要充分依托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建设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巩固提升现有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区实力,在重点新材料领域推动形成若干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指南》强调,要通过创新组织协调机制、优化行业管理服务、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措施,保障新材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指南材料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最美材料人
指南数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材料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