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一亩菜地的脱贫路

2017-04-06 07:59马爱平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3期
关键词:蛇形潼南辣椒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董鹏:一亩菜地的脱贫路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看到去年的行情好,今年种了点辣椒,结果都长病了,死的死,黄的黄,没卖到钱,还要赔本。”张安忠,潼南区蛇形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的1亩辣椒没了收成,满脸的无奈。

“死掉的辣椒是得了青枯病,出现黄斑的辣椒是得了疫病,你这个辣椒病虫害发生的非常严重,病虫害一定要提前预防,否则到后期就很难防治了。”董鹏耐心地给张安忠解释道:“我给你提供一个技术方案,你按照技术方案来栽培管理,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蛇形村,地处位于渝西地区与四川遂宁结界,村民的收入靠打工和种地获得,是重庆重点贫困村。“你们这个村土地相对比较平坦,水源条件也非常好,是发展蔬菜的好地方,怎么不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呢?”董鹏问。

“我们也想发展蔬菜,可是老百姓不懂技术,种菜产量低,卖不了几个钱。”蛇形村支部书记戴国伟说道:“这下好了有董专家来为我们提供技术,我们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就有希望啦”。

董鹏是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蔬菜专家,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一直负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2014年作为三区科技扶贫人员进驻潼南至今。

“要想种好菜,先要管好地。”董鹏说,“咱们得先把土壤的状况摸清楚,要给咱们的地做个检查,要依靠科学技术,光靠经验可不行。”

“地还要做检查,这可真新鲜。”戴国伟好奇地说。为详细掌握蛇形村的土壤状况,董鹏带领技术团队走遍了蛇形村的每一块土地,采集土样100多份进行检验检测,详细分析了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状况,有机质的含量,土壤等情况。

“你的地里有机质含量太低了,土壤的通透性差,容易积水,辣椒张不好,要多用有机肥才行,还要选种抗病高产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董鹏跟张安忠说。在董鹏的指导下,张安忠种植的辣椒亩产达到了6200斤,一亩辣椒销售收入7000多元,还节约了肥料投入100多元。张安忠数着手里的钱,开心的笑了。

“蔬菜品种实在是太多了,光一个番茄都有几百个,哪个好哪个差老百姓都觉得困惑,不知道该怎么选。”戴国伟抱怨。

“咱们要帮老百姓把品种选好才行。”董鹏说,“现在农民用的一些品种都严重老化,产量较低商品性也比较差,要推广新品种才行”。

为解决品种更新问题,董鹏带领技术团队,把蔬菜品种筛选试验设在田间地头。3年来,先后共筛选对比蔬菜品种356个,从中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的“秋实一号”“卡莱”“地椒王5号”等蔬菜品种24个进行重点推广,使当地的蔬菜新优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新品种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当地蔬菜的优质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生产效益。

“这个基地好,一眼就能看的到哪个品种好,还能有专家介绍。”张安忠每隔一段时间就到试验田里来转转,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还不时给别人介绍品种的差别和优缺点,俨然就是农业专家的架势。

“农业是个精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在地里面学技术,技术才能落地。”董鹏始终认为能落地的技术才是农民需要的技术。一个好的蔬菜基地只靠少数的技术人员是不行的,要广大农户都懂得科学种菜才能使基地的生产达到最佳水平。

为了更好地培养农户掌握科学的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在董鹏的带领下,在蛇形村的田间地头办起了农民田间学校,按照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先后培育农民学员495名。

通过学习增强农民的自信心、生态意识、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团队精神,提高农民自主生产、科学决策和自主创新能力,当地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增加了5500亩,农药使用量降低了31%,农残合格率达到100%。“以前种地都是凭经验,现在可好了,啥都有标准化,这菜长的更好了,还安全了。”老百姓真心的接受了标准化生产模式。

再好的产品,没有好销路,就不能转化成效益,蔬菜保质期短,上市较为集中,销路不畅往往成为制约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

蔬菜销售大多依靠菜贩子收购,农民不能第一手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在市场价格好的时候不能获得好的收益,在价格低时更容易出现滞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打通蔬菜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董鹏积极联系搭建农超对接平台,成功与重庆市新世纪、重百等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了长期农超合作,对接品种有萝卜、莲白、苦瓜、冬瓜、糯玉米等8个主要蔬菜品种,对接面积达到3000多亩,直接减少了近30%的蔬菜中间流通环节费用。

“现在种菜再也不怕卖不出去了,种多少都有订单,价格还好,咱们发展蔬菜产业才真正放心啊。”戴国伟欣慰的说。

“要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产业发展才能始终保持活力。”董鹏始终这么认为,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董鹏担任了科技部全国首批农业领域“众创空间”试点工程“星创天地·潼南农家”的首席专家,在潼南灌坝蔬菜基地建起了农业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先后与专家组一起设计方案、构建模式,构建了从市场到基地的闭合产业链“星创壹步”,设计了“P2P2C”新型商业模式,引领潼南区120家企业,1000多个大户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为潼南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博士不是技术,能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技术。博士更不是水平,能获得农民的认可才是真水平。”董鹏坚守这这个信念,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潼南蔬菜真正成为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也是重庆主城核心蔬菜基地县,被誉为西部菜都,

董鹏也连续两年被潼南区科委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2016年被重庆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委评为“重庆市现代农业建设贡献奖先进个人”,获得广泛认可。

猜你喜欢
蛇形潼南辣椒
潼南:城乡融合花绽放 高质量发展路通畅
潼南:“田间学校” 精准发力 助推中药材产 业兴旺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辣椒也疯狂
辣椒之争
拣辣椒
丛林秘境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
“蛇来了”
蛇形魔条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