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2017-04-06 03:18吴建国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6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法学

吴建国

摘要 法律全球化趋势使法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法学双语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对法律双语人才的需要,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法学双语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明确法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索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模式选择、考量标准等问题,从中找出制约当前法学双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关键词 法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38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全球正共同致力于寻求各国法律的最大公约数,这即是法律全球化进程。法律全球化进程要求当代法学者拥有较高的法学专业外语水平,能够驾驭国际及异国法律文化与法律制度,进行法律思维、判断和表达。当前,众多高校法学院已开设了法学双语教学课程。但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偏向。鉴于此,本文对法学双语教学予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法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活动。但是,双语教学并非语言教学,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利用两种语言作为工具开展的专业教学活动。法学双语教学就是以法学专业知识为教学内容,以外语和中文为教学载体,以向学生传授适应国际化需要的法学专业知识为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依托法律外语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研究工作能力为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法学专业教学活动。

有人提出让外语专业人员为法律文本提供翻译来实现不同法律问进行对话的目的,他们认为法律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刻意学习外语。但是,外语专业人员并不同于法律专业人员,他们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背景,无法准确理解法律术语及句法中所固有的法律理念和文化基因,他们对法律解释学中所特有的紧缩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张解释无法理解,不知其可,甚至无从下手。外语翻译人员的直接字面翻译无法准确表达和全面传递他国法律文化中的内涵之意和精神所指,其翻译结果往往与应有之义相差甚远。因此,法律翻译离不开双语法律人才,而双语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使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提升法学专业人员的专业外语能力。可见,法学双语教学实乃情势所需,具有无可替代性。

二、法学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一)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选择

法学双语教学固然有着诸多优点和必要性,但是,亦非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哪些法学课程可以作为双语课程开设,应当根据法学专业各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来确定。比如,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纠纷的法律更适合作为双语课程开设,而诸如中国法制史、中国宪法、中国法律制度等纯中国问题的法律课程则不宜作为双语课程开设。在某些部门法中,其基本概念和逻辑关系与英美法系有较大区别的,也不宜作为双语课程开设。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将法律课程使用另一种语言进行传授,这一过程不只是字面上的翻译过程,其实质是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对话。对于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法律现象、法律概念或法律逻辑,在另一法律文化中就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此外,从法律实践学和法律功能学的角度来讲,将这些国内法课程纳入双语教学课程开设,在现实中缺乏实际效用,还占用了稀缺的双语教学资源。因此,在进行法学双语课程的设置时,应充分考虑法律实践需要,侧重应用法律课程的设置,发挥法律双语教学的功能与实效。基于法律课程的国际性、通用性及实效性三个方面的考量,笔者认为,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WTO相关法律、法律文书与写作以及一些非常实用的外国法律,如英美司法制度、英美契约法、美国产品责任法等课程最为适合进行双语教学。

(二)法学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选择

教学模式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其1972年的著作《教学模式》中提出的。他们将教学模式定义为“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对此,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教学模式并非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人们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是与一定教学任务和目的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体系。归纳起来可知,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基于特定教学情境,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某种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方法。

法学双语教学采用什么模式一直是从事双语教学的法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惑和难题。前面提到了法学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两种。一种误区的表现是任课教师从外文教材的单词讲起,讲完单词,然后讲授语法结构,完全按照讲授外语语言课程的思路组织教学。这种授课模式的关注点不是法学的知识点,而是外语的语言点,将双语专业教学变成了單纯外语教学,我们可以称其为语言教学模式。另—种误区的表现是任课老师将英文教材进行一对一的逐字逐句翻译,这是当下双语教师较为普通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机械而枯燥的教学模式,我们姑且称之为翻译教学模式,其实质仍属于语言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模式的两种误区,其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没有把法学专业知识作为课程的关注点和主要授课任务,忽视了对法学专业知识及其背后蕴含的法律思想与文化的传授,误把学习外语当成了教学任务与目的。因此,我们在选择法学双语教学模式时,必须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明确双语教学是专业教学而非外语教学,绝不可简单照搬外语语言教学模式。

目前,法学双语教学尚无成型的模式可供选择,任课教师主要是根据自己对双语教学的理解进行。“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也是较为常见的双语教学模式之一。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常规授课主要以中文为主,在遇到法学专业术语和重难点词汇时使用外语讲解。这种模式由于没有能够营造出一个专业外语氛围,学生主要依托母语进行学习,难以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但是,由于当前许多高校双语师资力量匮乏,加之学生专业外语基础薄弱,使得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则与“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相反,平时主要以外语为主进行讲授,在遇到专业术语和重难点词汇时使用中文给予必要的讲解,以辅助学生进行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个浓厚的专业外语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法律思维的能力,更符合法律双语教学的目标。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对双语教师的专业外语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基础,因而在许多高校中并不具备开设条件。尽管如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最为有效。我们应当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前提下积极推行这一教学模式。

(三)法学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考量因素

法学双语教学模式上虽然不拘—格,但是它需要遵循—些必要的原则。在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时,笔者认为应当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法学双语教学应以法学专业知识、法律逻辑思维和法律思想文化的学习与传授为主。对法学双语课程中外语的学习应服从和服务于更好法学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语言学习过程应主要依靠学生个人的课前预习、自我学习以及任课教师为传授专业知识需要所进行的语言指导,以不影响法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为限。

2.法学双语教学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应根据学生外语能力的现实状况组织双语教学,将中文和外语的使用比例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为此,可以考虑区分快慢班来组织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在学生能力接受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加大外语在双语教学中的比例,最终过渡到以外语为主的授课模式。

3.法学双语教学应与法学专业外语教学统筹兼顾。法学双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自然亦不同于法学专业外语教学。无论外语教学,还是法学专业外语教学都属于语言教学,而法学双语教学属于专业教学。虽有别于二者,但又以二者为基础。因为双语教学离不开外语和专业外语能力的支撑。应将法学双语课程安排在法学专业外语课程之后,以利用法学专业外语为法学双语教学打好语言基础。

4.法学双语教学内容以应用法学为主,不应过于理论化。法学本科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法学双语应用性人才。在法学双语教学中,教师在课程选择上应当以应用法学课程为主,在授课模式上以案例教学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法律思维、表达和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

三、当前法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中国法学双语教学一直未形成应有的规模,法学双语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严重滞后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学双语教学模式单一且不尽合理,规范化显著缺失,严重影响了法学双语教学的成效。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法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众多制约因素使然。

一是能够胜任法学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非常匮乏。这一因素严重制约了法学双语课程的开设以及课程模式的选择。近几年,许多高校积极鼓励教师出国深造。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师资依然较少,法学专业中的外籍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满足法学双语教学的师資要求。

二是法学双语教材的编写质量普遍不高。许多教材就是双语对照读本,严重误导了教师对双语授课模式的选择,以致于将双语课沦落为语言翻译课。此外,现有双语教材所涉及的法学门类很不齐全,影响了教师对开设课程的选择余地,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开设双语课程的难度,制约了开课积极性。

三是高校缺乏对法学双语教学应有的重视,忽视了对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课程对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直接作用,更看重司法考试过关率、考研率、就业率等各项考核性指标,缺少对法学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这就造成了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选择上的短视。

针对上述情况,为改变这一局面,高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高校应当加快培养和引进法学双语教师,增强师资力量。师资是一个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是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主体,直接关系到双语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成败。高校双语师资力量的增强,既要依靠自身培养,也要积极引进外籍教师。

其次,在法学双语教材的选择上时,为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域外法的内容,掌握完整的域外法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尽量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但是,由于原版教材是针对以该外语为母语的人士所编写,对于将此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人士而言,无疑会增加教学与学习难度。为此,高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组织具有双语背景的国内外法学专家统一编写一批与外文原版教材配套使用的高质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辅导资料,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再次,高校应加强对法学双语教学的重视,通过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推动法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法学双语教学模式将逐渐摆脱各种弊病,适应语言学和法学的教学规律,走上越来越规范的道路。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法学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