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4-06 07:18周磊徐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语用教学大数据微课

周磊+徐红

摘要:本研究利用“大数据”提供的海量信息,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外语教学中,旨在提高学习者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同时着力解决目前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轻语用的问题,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能力,减少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关键词:大数据;微课;语用教学

H319

一、引言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自上世纪60、70年代起,得到了长足发展。语用学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的范畴,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何兆熊,2000)。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语用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资源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科技的制高点,大数据为外语教学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将语用学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将对传统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语用意识与语用能力

语用意识指学习者对语言运用的规则及交际实现过程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程都有清醒的意识,都能使用元语言策略来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学习(陈新仁等,2013:36)。

语用能力表现为交际者如何利用特定的语境线索,得体地使用语言或推导语境信息实现成功交际(冉永平,杨青, 2015:10)。Rose(1997) 认为语用能力由至少两部分组成:语用系统知识和恰当使用语用系统的知识。前者提供不同言语行为中选择语言的范围, 后者使人们能够在某个具体的情景中作出恰当的选择。语用能力思想对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外语学习等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从基于结构主义的语法教学向交际教学法的革新转变(冉永平,杨青, 2015:12)。

三、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语法教学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忽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中国的外语教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一直受到结构主义影响, 过分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语言形式的功能, 在这种影响下, 外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 在使用语言的时候, 我国的外语学习者暴露出种种问题。比如有些人考试成绩出色, TOEFL、GRE、GMAT 等都取得高分, 但开口交际时却有诸多问题, 或用词不准确, 或语言不得体。

语用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能够弥补传统语法教学的不足,解决教学中重语法、轻语用的问题。目前对语用教学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外语教学的需求,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1)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语用能力概念的讨论,较多分析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语料,较少联系教学实践,缺少对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指导;(2)偏重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等少数话题,没有系统地考查语用学主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3)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课堂针对性不强。

四、微课等教学手段在语用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运用。“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关中客,2011:14)。微课作为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尤其是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等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语用教学的内容涉及三个方面:语用知识、语用意识与语用能力。语用知识包括语用语言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具体表现为言语行为知识、语用惯例语、话语标记语及其策略、语篇组织知识等(陈新仁等,2013:51)。

下面以言语行为教学为例,说明微课等在语用教学中的应用。言语行为能力是语用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涉及请求、拒绝、建议、抱歉、恭维、道歉和感谢等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英语中的言语行为在语言形式和社交语用规则方面都与中文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有效的教学干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难。

陈新仁等(2013:57)以言语行为为教学对象,提出了显性课堂语用教学的4个阶段:(1)教师提供元语用信息;(2)提供真实语境输入;(3)功能练习;(4)及时反馈。

可以将以上4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两部分:将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放在课堂外进行。将第一阶段教师提供元语用信息阶段制作成微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元语用信息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可以减少课堂上对元语用信息的讲解,提高课堂效率;第三阶段利用在线答题、组织视频聊天等形式进行,给学习者提供比课堂教学更多的操练机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以上四个阶段的教学外,可以将现代信息手段应用其中,提供更多的语境输入,更多的演练机会。可以利用网络聊天、微信、qq等形式对学生的语用失误进行及时的反馈,从而进一步培养其语用意识,提高其语用能力。

五、结语

本研究将培养学生语用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微课等应用到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语言其语言水平,在现有的外语教学基础上融入语用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与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Rose, K.R. Pragmatics in Teacher Education for Nonnative-Speaking Teachers :A Consciousness-Raising Approach [J]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 1997 .

[2]陳新仁等. 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关中客.微课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17).

[4]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冉永平,杨青. 英语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语用能力思想新探[J]. 外语界,2015(5).

作者简介:周磊,男,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教师,讲师,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用教学大数据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让语用教学在课堂中闪烁光芒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