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学习建设的策略及应用探究

2017-04-06 05:26曾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高效课堂数学

曾媛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笔者根据新课标理念,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小组合作学习,从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小组组建、小组培训、小组(成员)培训、小组文化建设、小组评价奖励策略等六方面探究小组建设及其应用。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数学 小组建设

G623.5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笔者长期一线数学教学,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上力推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很好的经验与做法: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

构建数学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相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48人的班级规模构建4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2个学习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2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各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各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2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1、2、3、4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基本平衡。

二、学习小组组建

(一)挑选得力的组长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②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良好以上;④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⑤服务同学的意识。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行政组长,数学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二)给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如:奋斗组、创新组、梦翼组、书香组等)以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三)给组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再按照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不要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个数学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的每个同学的代码为1、2、3、4号。这样即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有便于教师抽查或者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三、小组培训

(一)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学习小组的领头角色。

2.掌握好组内同学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和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3.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定期公布、总结,以卢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4.经常反思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研究解决问题,积极向老师建言献策。

5.负责维持本组数学课堂秩序和课外纪律等。

(二)培训小组长

1.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增强他们的职责意识。

2.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阶段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3.帮助行政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数学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行政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它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4.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使他们体会到心理满足荣耀感,激发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地工作。

四、小组(成员)培训

(一)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数学知识也学得懂,自己更能深化知识、提高能力。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

(二)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三)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跟小组的评价有关。个人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组评价的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教育。可以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积极性;可以开展学习小组数学竞赛活动,營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五、小组文化建设

(一)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商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甚至组歌,以激励每一个成员。

(二)共同制定组规,就方方面面制定基本的规范要求,让同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由组长不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小组成员会、座谈、游戏、比赛等,以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六、小组评价奖励策略

(一)坚持以小组数学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原则。(当然小组捆绑之外,还可以有个体评价奖励。包括预习、展示、作业、学习状态、纪律、卫生等方面)。

(二)小组评价在方式上坚持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并坚持节评价、日评价、周评价和月评价。每个环节的评价都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三)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善始善终,贯穿学期全过程乃至初中三年。

(四)评价与奖励相结合,使之成为一个促进学生、增强学生动力的过程。

(五)奖励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物品奖励、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高效课堂数学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