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素养培育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适应性分析

2017-04-06 03:12程淑佳崔春雨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培育金融素养

程淑佳,崔春雨

(1. 长春大学 经济学院地方经济研究中心 130022,长春;2.吉林省教育厅, 长春 130051)

基于信息素养培育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适应性分析

程淑佳1,崔春雨2

(1. 长春大学 经济学院地方经济研究中心 130022,长春;2.吉林省教育厅, 长春 130051)

信息素养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的方式确定了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信息素质构成;并就我国30所高校的培养方案分析了我国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目标对信息素养培育目标的适应性。分析得出我国各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能够满足信息素质培育的需求。

信息素养;金融工程,课程构成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方式,面对着海量的信息,快速地接受与处理信息,并加以有效利用成为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即信息素养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尤其对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更是如此,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育具有一定金融决策能力和金融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高级金融从业人员,因此对经济数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是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瞬息万变,具备良好的信息真伪辨识能力,是否能够判断信息的时效性、全面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从业者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的成败。

1 金融工程学生信息素构成

信息素养是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最终状态,是一种稳定的能力构成[1]。研究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构成旨在解决目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构成、培育方式与培养目标难以协调的问题,因此在确定信息素养构成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必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注意构成内容的细化,务求使每项构成指标均落实到具体内容上,确保所构建的内容体系的准确、可测与实用[2]。

1.1 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

为了准确了解金融行业对员工信息素养的需求,项目初期课题组针对金融行业对员工的信息素质需求与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参阅了国内外的相关学术文献与高校的培养方案,行业需求问卷与学生素质状况问卷的问题设计均主要围绕着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与信息知识等4个方面,共计16个问题。行业调查问卷发放约为100家,回收有效问卷共92份。学生问卷投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9份,满足分析条件。通过分析问卷调查,课题组深入地了解行业能力需求倾向。

行业对金融工程毕业生的信息素质与培养建议反馈中,意见较为明确集中,如毕业生信息获取能力欠佳,信息处理与辨别能力差等反映较为突出。

1.2 专家访谈

为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课题组邀请10余名相关教育专家与行业内人力资源专家详尽地分析行业的信息素养能力需求及毕业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构成,听取了专家对信息素养定位与信息素养构成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访谈结果显示:①对于信息素质的培养定位,专家认为金融工程毕业生要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这是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也是其他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信息素质;②金融工程专业的专业目标是培育具有一定金融决策能力和金融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的高级从业人员,因此,毕业生要掌握信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备经济数据的数量分析能力;③经济与金融数据变化受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等众多因素影响,具有瞬息万变的特点,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判断能力,要善于甄别信息的真伪,要能够判断信息的时效性与全局性等;④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从业者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的成败。片面的、虚假的,以及陈旧的信息必然影响金融数据分析的结构,以及金融模型的适用性; ⑤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遵守信息道德;⑥对于信息知识、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等直接关乎涵盖金融产品设计,金融创新能力、金融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数据分析能力及金融建模能力等金融工程专业核心能力的指标应重点培养。

1.3 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构成

结合行业信息素质需求与学生信息素质状况,并综合从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学科与职业方向及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具体如下: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包括信息价值、信息安全意识,以及信息敏感性等内容。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个体在信息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3]。一方面信息意识体现主体的认识过程;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主体对外界信息环境的响应[4]。

如前文所言,信息品质与数量直接关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的成败,也直接影响金融数据分析准确性与金融模型的适用性。只有认识到信息在金融实践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素养是金融工程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学生才会在工作中积极获取,并利用信息,才会对外界信息刺激形成敏锐的反应,保持一定的信息敏感性。没有对信息价值的认识与信息的敏感性对信息的获取与应用也就无从谈起。

(2)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该指标包括对信息源类型、特征,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金融系统的信息极为庞杂,包括货币市场、证券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号、数据、消息等,也包括国际金融市场、本国政府、银行、证券市场与客户资信信息,国际的军事与政治形势、自然灾害,国际资源市场的价格变化等信息。某一方面的错误信息会对一定的金融分析与决策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了解各类信息源在决策中的应用价值,与金融决策的影响方式都是对金融工程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素养要求。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是指信息主体应具备的明确信息需求,能够利用信息工具获取、甄别、分析与评价信息,并最终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信息主体在获取、传播与保存信息时遵守相应法律、行业规范与道德规范。如泄露股市信息不仅违法行业规范,甚至可能违法,同样,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能危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利用网络及其他途径散播虚假信息,等等。

根据所构建的信息素养指标体系,细化素养指标,形成信息素养表,将信息素养要求细化到操作水平,从而明确课程的具体目标(见表1)。

2 我国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信息素养培育的适应性分析

通过参阅我国30所高校的培养方案,目前我国本科阶段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为培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金融工具知识和数理工程知识,具有合理设计金融工具组合方案并进行定价分析和效果分析、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的能力,能够进行投融资风险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依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课程形态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价课程体系是否适合信息素养培育首先需要将信息素养指标体系细化,明确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同时要明确课程体系中不同的课程的价值和功能,进而匹配信息素质培养目标与课程的功能与目标。

(1)通识教育课程与课程信息素养培育适应性。通识教育课程是公共基础理论知识平台,通用基础模块包括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政治思想课程,使毕业生掌握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常识和修养的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社会、人生常识课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国际化能力的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课程。结合高校课程设置与细化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类课程主要可以满足信息道德,信息能力中的获取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的需求。

(2)学科基础课程与课程信息素养培育适应性。学科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搭建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平台,主要由金融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构成,涵盖金融领域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一般有经济学、金融学理论、金融工程导论、证券交易与证券市场基础知识、最优化方法(必修)、随机过程(必修)、数值分析初步、金融计量学导论(必修),等等。学科基础知识中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以及金融学知识可以培育学生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源知识,并提升学生信息需求能力,同时掌握数量分析基础以及财务知识可以为甄别信息、获取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提供保障。

(3)专业核心课程与课程信息素养培育适应性。高等教育对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育绝对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图书情报基础知识的讲授,而是培养学生基于学科的信息获取、甄别、筛选与处理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更好的掌握金融工程领域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平台;总的来看,各院校课程群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源于专业技能培养方向差异。一般会设置随机过程、固定收益证券、衍生金融工具、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同时金融工程专业从业者每天面对大量的金融信息,掌握必要的信息处理方法是胜任工作的前提,所以该课程群提升了学生信息处理与利用的能力。

(4)实践技能课程群与课程信息素养培育适应性。金融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实际金融问题以及实践课题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实习与实训类课程,通过使用计算机及软件模拟实训对金融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金融运行规律培养学生能够从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分析出关键因素并设计建模方案的基本素质,以及具备通过数值计算对金融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检验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的能力。[5]包括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实训、金融工程案例(必修)、金融工程实验(必修)、金融创新流程管理及案例(必修)、资产支持证券原理与实务(必修)、金融建模实训(选修)等。如果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信息培育中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与实训课程群则为学生动手处理信息提供了平台。

(5)人文知识课程群与课程信息素养培育适应性。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人文、思想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伦理学,社会行为学等,人文知识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认知。

图1 课程构成与信息素质培育目标适应性

综上,目前我国各高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基本能够满足信息素质培育的需求。各门课程承担不同任务目标。在课程体系上体现为设计各门课程为一个技能服务或一门课程同时适应不同方向和层次上的信息素养培养要求。图1体现了课程构成与信息素质培育目标适应性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结合了行需求、学生职业方向与征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构成,并分析我国高校课程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信息培养的适应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信息素养培育需求,但是行业的反馈中,有关毕业生信息获取能力欠佳,信息处理与辨别能力差等反应较为集中说明我国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在学生信息素养培育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除课程设置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师是教学过程设计者与引领者,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模式,具备较高的素养的教师可以熟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教学中,使专业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接受着信息素养的培育;也使学生看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自觉地寻找、甄别、整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升信息意识与使用的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所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首先需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一方面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适应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并鼓励教师应用现代化得教育教学手段。

(2)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与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机结合就是将信息技术贯穿到各门课程教学中,使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相关理论再附以信息技术在完成信息处理,完成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面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强化信息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在分析解决专业问题时需要获取、处理、分析一定的相关信息,也需要借助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尤其在实习实训课程中,利用一定的实践场所,结合实践案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将学与用相结合,提高信息素养。

(3)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专业能力的平台,金融活动的分析决策中离不开信息的支撑,大量的信息需求与信息处理会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也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信息处理技能。

信息素养的培育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仅为信息素养的培育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认识到信息素质培养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也不是专业性的技能训练,而是系统性的综合培养,培养过程需要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训体系的创新,更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化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配合。同时,高校要创造利于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培育的良好环境,形成利于信息素养培育的良好氛围。

[1] 汪晓东.从教师信息素养到教师信息行为[J].开放教育研究,2012(4):26-35.

[2] 陈小芹.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法及应用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 128-129.

[3] 刘航,刘秀丽,王江.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情报科学,2013(11):24-45,50.

[4] 卢敏.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法浅析[J].现代情报,2014(12): 141-144.

[5] 孙茂辉.国内金融工程发展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J].当代经济,2012(3):96-98.

责任编辑:刘 琳

An Analysis on the Adaptability of Course System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Major Based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Cultivation

CHENG Shujia1,CUI Chunyu2

(1.Economics College,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2.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51, China)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 part of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This paper,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expert interviews, determines the composi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majors, then analyzes the adaptability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curriculum objectiv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objective based on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thirty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rriculum setting for financial engineering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can basically meet the nee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cultiv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ncial enginee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2016-09-21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4237)

程淑佳(1974-),女,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贸与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G254.97

A

1009-3907(2017)02-0097-05

猜你喜欢
培育金融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P2P金融解读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