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

2017-04-06 08:00黄爱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油气藏资源量测井

黄爱华

(道达尔石化(宁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薛海涛,王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580)

王文广,颜鑫桐

(道达尔石化(宁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卢双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580)

彭君,鹿坤

(中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 濮阳 457001)

东濮凹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

黄爱华

(道达尔石化(宁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薛海涛,王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580)

王文广,颜鑫桐

(道达尔石化(宁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卢双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580)

彭君,鹿坤

(中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河南 濮阳 457001)

页岩油;资源潜力;沙三下亚段;东濮凹陷

1 地质概况及地化条件

1.1 地质概况

图1 东濮凹陷构造简图(据文献[24],有修改)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北缘临清坳陷南部,它是在中、古生界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断陷湖盆。东侧以兰聊断裂与鲁西隆起为界,西侧超覆于内黄隆起上,南隔兰考凸起与开封坳陷相望,北以马陵断层与莘县凹陷相连[22],面积约5300km2,可划分为西部斜坡带、西部洼陷带、中央隆起带、东部洼陷带和东部兰聊断裂带等5个次级构造单元[23](图1)。

1.2 地球化学特征

2 资源评价

2.1 分级评价标准

由于泥页岩的孔隙度及渗透率都较低,不利于油气资源的开采,使得保存在泥页岩中的页岩油资源并不能够全部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只有一部分富集态的液态烃类可以被有效开采。目前成功勘探开发页岩油气的北美地区基本是在海相地层中,其相变小,均质性较强,有机质丰度较高(w(TOC)>2%)、成熟度较高、有机质类型较好[26,27],因此并没有见到有关分级评价标准及其提出依据的报道。卢双舫等[11]在总结了我国东部大部分陆相盆地的页岩含油性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据含油量与w(TOC)关系的“三分性”原则,建立页岩油分级评价标准,研究采用该评价标准(如表1)。

表1 东濮凹陷页岩油分级评价标准

2.2 资源评价关键参数获取

研究利用可以描述残留烃量的关键指标——氯仿沥青“A”来评价页岩油资源。测井信息具有纵向分辨率高、连续性好的特点,且泥页岩有机质对测井信号有一定的响应特征,可以建立起测井资料与有机质含量间的定量关系模型(见图3(a))。研究利用常用的测井识别有机质丰度的ΔlogR法来获取评价页岩油的参数。

图3 卫146井测井评价有机非均质性成果

参数测井曲线组合abR2氯仿沥青“A”R25-AC0.0946-0.0180.7475RT-AC0.1076-0.04710.8292CRT-AC0.1626-0.02650.9033

注:AC为声波时差;R25为2.5m底部梯度电阻率;RT为地层真电 阻率;CRT为过套管电阻率。

2.3 含油性参数的补偿

氯仿沥青“A”在抽提过程中损失轻烃组分,研究中在利用氯仿沥青“A”法计算页岩油资源量时需要对损失的轻烃组分进行恢复:

“A”原始=“A”+KA-系数דA”×C饱和烃+芳香烃

(1)

表3 不同演化阶段氯仿沥青“A”的恢复系数

注:数据来源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2.4 页岩油资源量

单层泥页岩厚度很小或砂泥互层泥岩比例过小,对页岩油资源来说都是无效的,同时,泥页岩层系过厚或过薄都不利于压裂技术的实施。因此需要对泥页岩进行有利层系的划分。有利层系划分原则:单层泥页岩Ro大于0.5%,w(TOC)均值大于0.5%,起始段为大于2m的泥页岩段,单层砂岩小于2m,10m范围内单层砂岩累计小于4m,结尾段为泥页岩,总厚度大于等于30m,泥页岩的厚度大于划分出的该段地层厚度的60%的称为有利层系,资源评价所得资源量为有利层系内资源量。

评价页岩油资源量的方法可分为:体积法、统计法、盆地模拟法、类比法等。该次研究通过体积法利用氯仿沥青“A”来评价页岩油资源量:

(2)

式中:Q为页岩油资源强度,104t/km2;Si为泥页岩占比,1;Hi为测井分辨率的厚度,一般为0.125m;ρi为泥页岩密度,为2.53t/m3;“Ai”为经校正恢复后的氯仿沥青“A”含量,%;n为有机测井响应模型计算的单井的沥青“A”的个数。

Ⅰ、Ⅱ、Ⅲ类储层的页岩油资源量分别为6.7×108t、1.95×108t、2.02×108t,总量为10.67×108t。

图4 东濮凹陷页岩油资源强度等值线图

3 结论

[1]BowkerKA.BarnettShalegasproduction,FortWorthBasin:Issuesanddiscussion[J].AAPGBulletin,2007,91(4):523~533.

[2]CurtisJB.Fracturedshale-gassystems[J].AAPGBulletin,2002,86(11):1921~1938.

[3] 罗承先.页岩油开发可能改变世界石油形势[J].中外能源,2011,16(12):22~26.

[4] 李新景,胡素云,程克明.北美裂缝性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启示[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4): 392~400.

[5] 张金川,边瑞康,荆铁亚,等.页岩气理论研究的基础意义[J].地质通报,2011,30(2~3):318~323.

[6] 赵群,王红岩,刘人和,等.世界页岩气发展现状及我国勘探前景[J].天然气技术,2008,12(3): 11~14.

[7] 张小龙,张同伟,李艳芳,等.页岩气勘探和开发进展综述[J].岩性油气藏,2013,25(2):116~122.

[8] 林森虎,邹才能,袁选俊,等.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J].岩性油气藏,2011,23(4):25~30.

[9] 江怀友,宋新民,安晓璇,等.世界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6):10~14.

[10] 张延山,彭志,杨巍,等.美国页岩油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岩性油气藏,2015,27(3):1~10.

[11] 陈弘.泥岩裂缝油气藏勘探状况[J].中外科技情报,2006,(20):4~19.

[12] 卢双舫,黄文彪,陈方文,等.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标准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2):249~256.

[13] 邹才能,杨智,崔景伟,等.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1):14~26.

[14] 陈永昌,张金川,苏惠,等.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页岩油成藏地质条件分析[J].特种油气藏,2014,21(3):62~65.

[15] 李伟,冷济高,宋东勇.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成藏作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3):31~34.

[16] 吕艳南,张金川,张鹏,等.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页岩油气形成及分布预测[J].特种油气藏,2014,21(4):48~52.

[17] 王秀林,张孝义,王运所,等.东濮凹陷盐岩成因与油气聚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21(5):11~12.

[18] 慕小水,苑晓荣,贾贻芳,等.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J].断块油气田, 2003,10(1):12~14.

[19] 曲彦胜,钟宁宁,刘岩,等.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测井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探讨[J].岩性油气藏,2011,23(2):80~84.

[20] 朱光有,金强,张林晔.用测井信息获取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J].测井技术,2003,27(2): 104~109.

[21] 刘超.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方法改进及作用[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1.

[22] 王敏.页岩油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求取方法研究[J].沉积学报,2014,32(1):174~181.

[23] 陈书平,漆家福,王德仁,等.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J].石油学报, 2007,28(1):43~49.

[24] 付菊.东濮凹陷沙三下古地理背景及沉积相展布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25] 张晶,鹿坤,蒋飞虎,等.东濮凹陷页岩油气富集条件[J].断块油气田,2015,22(2):184~188.

[26]MiceliRA,PhilpRP.OrganicgeochemistryoftheWoodfordShale,southeasternOklahoma:Howvariablecanshalesbe?[J].AAPGBulletin,2012,96(3):493~517.

[27]GrundmanG,BeharF,MaloM,etal.EvaluationofhydrocarbonpotentialofthePaleozoic(Cambrian-Devonian)sourcerocksoftheGaspéPeninsula,Québec,Canada:Ge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expulsionefficiency,anderosionscenario[J].AAPGBulletin,2012,96(4):729~751.

[编辑] 宋换新

2016-03-2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前期专项(2011CB211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34);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52-NCET-012)。

黄爱华(1989-),女,硕士,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研究;通信作者:王民,wangm@upc.edu.cn。

TE122

A

1673-1409(2017)3-0001-06

[引著格式]黄爱华,薛海涛,王民,等.东濮凹陷沙三下亚段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3):1~6.

猜你喜欢
油气藏资源量测井
本期广告索引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塞拉利昂通戈金刚石矿资源量上升
W2018014 卡斯卡维尔首次公布资源量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运用测井资料识别岩性油气藏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基于测井响应评价煤岩结构特征
随钻电阻率测井的固定探测深度合成方法